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個初夏,線上線下,荔枝大爆
線上,馬伯庸“馬親王”的
著名IP《長安的荔枝》正在熱播
線下,今年荔枝豐收,價格不貴
所以劇版彈幕里滿是
“剝著荔枝看荔枝”的愜意感喟
《長安的荔枝》
講述了唐朝天寶年間一個無權(quán)無勢的九品小官
完成從嶺南運送鮮荔枝到京城的艱巨任務
在那個年代
荔枝離開枝頭就成了稀罕物
而福建人
早在千年前就已經(jīng)美美吃上“貴妃同款”
電視劇《長安的荔枝》劇照
荔枝作為一款美味的水果,從人類品嘗到其美味開始,就已為之癡迷、瘋狂。
最早關(guān)于荔枝的文獻是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文中寫作“離支”,割去枝丫之意。原來,古人已認識到,這種水果不能離開枝葉,假如連枝割下,保鮮期會加長。
荔枝,屬亞熱帶水果,它以特有的甜糯為人們所追崇,被稱為“嶺南佳果”。栽培最多的是廣東、福建,四川、海南、廣西、重慶、臺灣次之。
福建省內(nèi)產(chǎn)荔枝較多的有莆田、漳浦、龍海、閩侯和福清等地,其他沿海地區(qū)也有出產(chǎn),最北沿是寧德一帶。
以上3圖源:遇見閩侯
福建早在2000年前就開始人工種植荔枝,在宋代時風頭更是蓋過廣東。
北宋莆仙籍名臣蔡襄在《荔枝譜》中以“今天下荔枝,當以閩中為第一”介紹了32個荔枝品種,其中多半產(chǎn)自莆田?!瓣愖稀崩笾Ω恰独笾ψV》中最受稱頌的品種,是宋代公認最優(yōu)秀的荔枝品種。
以上2圖源:蔡昊
莆田,別稱“荔城”,種植荔枝的歷史悠久,早在唐代時就已經(jīng)有了荔枝的種植記錄,現(xiàn)存有樹齡超500年的古荔樹32棵,樹齡超100年的古荔樹2000多棵。
圖源:林震揚
其中,現(xiàn)存最古老的荔枝樹名為“宋家香”,植于唐代天寶年間(742-756),樹齡近1300年。該樹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荔枝樹,被譽為“果中皇后”“品中第一”。
圖源:攝影師@盧德山
漳州種植荔枝歷史悠久,以龍海、漳浦、云霄、詔安、高新區(qū)等為主產(chǎn)地,主要種植烏石和蘭竹等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的品種。近年來,還加入“巨美人”等新成員。
圖源:漳州國家高新區(qū)
在福州,每到“夏蟬鳴荔枝紅”的盛夏,西禪寺的千年宋荔便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漫長的時光里,這株宋荔先后經(jīng)歷過4次枯榮,主干中空,只剩一層樹皮供給營養(yǎng),每年如期綠葉滿枝,碩果累累,被視為奇觀。
圖源:林雙偉
而泉州岵山鎮(zhèn)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和明顯的地域特色造就了岵山荔枝獨特的品質(zhì)特性:上市較晚、皮薄核小、肉厚多汁。
圖源:福建日報
霞浦晚熟荔枝的成熟期為7月底至8月上旬,相同品種比兩廣主產(chǎn)區(qū)遲熟1個月以上。小伙伴們也不要著急,先碼住,等這份“甜蜜”成熟,我們一同去采摘。
圖源:霞浦融媒
福建不僅從古至今盛產(chǎn)荔枝,也譜寫了福建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原地帶的交流史,更是中國與外國的文化交流史。
荔枝作為一款極具特色的美味水果,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據(jù)明徐興公《荔枝譜》記載,福州郊區(qū)的鳳崗一村就有很多荔枝品種,而荔枝樹的數(shù)量竟有數(shù)百萬棵。
在宋元時期,隨著福建的海上絲綢之路興起,荔枝也開始跟隨一艘艘貨船飄向海外,成為第一批從海上出口的中國荔枝。甚至在20世紀初,美國傳教士還兩次從福建運走荔枝樹苗,并在美國試栽成功,現(xiàn)在美國等國所種的荔枝的“老祖宗”,就是福建荔枝。
據(jù)蔡襄《荔枝譜》載:“福州種植荔枝最多,延迄原野,洪塘水西(水西舊指南嶼)尤其盛處,一家之有,至于萬株。”“其中優(yōu)良品種有一品紅、狀元紅、大丁香、滿林香、十八娘等?!备V莞鞯鼐a(chǎn)荔枝,至今境內(nèi)的河岸、路旁、雜地仍矗立著許多數(shù)百年樹齡的荔枝樹。荔枝成為聞名遐邇的貢品和販賣海內(nèi)外的產(chǎn)品。
福州西禪寺、莆田等地至今尚存的宋荔,不僅是世界上最老的荔枝樹,也是世界罕見的高齡多產(chǎn)果樹。
圖源:蔡昊
明清時期,福州荔枝品種眾多,其中“江家綠”為福州荔枝之冠。宋元期間,阿拉伯商人白圖泰、歐洲傳教士馬丁·德·拉達等來到福州。明朝鄭和七下西洋,也從長樂太平港裝備啟航,其配貨物中,都少不了荔枝。
福建荔枝從此乘著海上絲綢之路,名聲遠揚,讓無數(shù)外國友人想一嘗這份“專屬甜蜜”。
1903年和1906年,美國傳教士蒲魯士兩次從福建運走荔枝樹苗,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試栽成功,并推廣到南部各州及巴西、古巴等地。福建荔枝傳到美國后,深受美國人民的歡迎,稱它是“果中之王”和“果中皇后”?,F(xiàn)在美國等國所種的荔枝,論其品種都可以說是“福建荔枝”。
以上2圖源:影像福州@原浩
很早開始,北方人就想出各種辦法吃到南方新鮮的荔枝。就舉清朝的例子,從雍正年間開始,福建朝臣將種在木桶里的荔枝樹載船北上,四月啟程,七月抵達,荔枝剛好成熟。據(jù)《清宮檔案》記載,雍正十年四月,福建將軍阿爾賽進貢荔枝樹40桶,共有荔枝326顆,由千總徐伯善押解至京。
而作為盛產(chǎn)荔枝的福建,這里的人們早已實現(xiàn)“荔枝自由”,并研發(fā)出多種吃法。特別是從明朝開始,“怡山啖荔”成為福州人的時尚和文化活動。當時以六都(今長樂古槐竹田一帶)的“勝畫”最負盛名。該品種肉豐汁多,品質(zhì)甚佳。
郁達夫《閩游日記》記載,1936年赴任福建省政府參議之后不久,他就邀約幾個同鄉(xiāng)去福州西禪寺大吃荔枝,結(jié)果腹痛難忍,腹瀉不止。關(guān)鍵時刻,鄰居拿來一小碟醬油讓郁達夫喝下,不久肚子就不痛也不瀉了。
這看似“黑暗料理”的吃法,卻也引發(fā)了全網(wǎng)的挑戰(zhàn)和熱議。更有福建的網(wǎng)友獻上“秘方”。剝好的新鮮荔枝,蘸上一點本地醬油(或者醬油+一點蒜末/辣椒),咸鮮與清甜在口中碰撞,意想不到的和諧,瞬間提升風味層次,一試難忘!
小紅書截圖
吃不完的荔枝,還會用來做成荔枝干,荔枝干的做法沿用了宋代《荔枝譜》里紅鹽法,先用鹽鹵浸泡扶?;?,隨后再將荔枝投入其中,放到太陽下暴曬,在海風和陽光的持續(xù)催化下,清甜的荔枝變成了濃甜的荔枝干,將荔枝的滋味從夏天延長到一年四季。
圖源:蔡昊
福建與荔枝的故事遠不止于此,其吃法更是五花八門。傳說閩王王審知有一位最鐘愛的小女兒十八娘,其出嫁后在莆田生活,被封為“柔靖夫人”,最愛吃荔枝。十八娘的子孫都非常孝順,由于荔枝只有夏季才有,在其他季節(jié)兒孫們便想方設(shè)法滿足她對荔枝的口欲,請廚師研制出了“荔枝肉”以盡孝心。
圖源:福州晚報
荔枝被譽為“果中牡丹”,盛產(chǎn)于閩中。“荔枝肉”更是福州的傳統(tǒng)名菜,廚師將豬瘦肉切塊,下油鍋炸,使其自然卷成荔枝形,凸顯刀工之妙;又用紅曲水、醬油、糖、醋調(diào)出荔枝的色、香、味,彰顯調(diào)味之功,令人驚嘆。
圖源:遇見福州
今天的我們,一邊看著《長安的荔枝》里李善德為運荔枝而跋山涉河焦頭爛額,一邊躺平就能炫遍八閩鮮果。福建的“甜蜜傳奇”未完待續(xù)!
圖源:攝影師@馬莉
部分文字來源:福建日報、市政協(xié)文化文史和學習委、福州晚報
福建省旅游發(fā)展集團
fjlygroup
暢游八閩平臺
cybmflxx
廈門文旅
漳州文旅
綠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時福建
ssfj2023
轉(zhuǎn)載請標注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