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區建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住房城鄉建設部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深入落實“四好”理念,以“好社區”建設為牽引,扎實推進完整社區建設,經過試點示范、以點帶面、系統推進的實踐探索,工作路徑基本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完整社區初步建成。
注重“一盤棋”謀劃
構建社區建治新格局
著眼長遠,迭代推進。起初是將完整社區建設作為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的重要任務,分階段持續深化部署,印發《江西省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提出配套完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社區服務設施的重點任務,為完整社區建設奠定堅實基礎。2022年又將完整社區建設任務納入《江西省城市功能與品質再提升行動方案》,推動社區配套設施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全面推進完整社區建設。2025年,隨著“四好”建設深入推進,正式印發《江西省推進“好社區”建設實施方案》,將完整社區作為“好社區”建設的重要抓手,明確提出社區體檢和更新建設實施一體化推進機制,深化完整社區建設內涵,提升完整社區建設品質,致力打造江西完整社區升級版。
強化統籌,協同發力。省、市、縣三級政府成立工作專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14個省直部門聯合印發行動方案,構建“政府統籌、部門協同、上下貫通”工作格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集成相關政策和資金,負責統籌推進完整社區建設工作;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結合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有機嵌入社區;省體育局結合“國球進社區”等活動,加大對完整社區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省民政廳、省教育廳聚焦群眾關切的“一老一小”,大力補齊社區食堂、托幼等設施。市、縣兩級政府按照省級方案的方法和要求,結合具體實際,狠抓落實,壓茬推進。
創新思路,多元參與。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推進機制,形成多元共治格局。政府部門強化組織保障、政策供給和資金投入。市場主體通過“產權與使用權分離”“低償+公益+市場”等模式參與完整社區建設,實現社區資源利用最大化及微利可循環提升社區可持續運營能力。定期組織專家進社區開展政策講解、技術培訓、案例分享交流,技術賦能社區建設。建立“幸福圓桌會”“贛事好商量”等協商議事自治模式,引導居民積極參與社區事務決策和管理。
堅持“一條線”牽引
開辟社區建設新路徑
體檢找需求。堅持“先體檢后更新、無體檢不更新”的理念,將社區專項體檢作為完整社區建設的工作前提和重要手段,強調問題和目標導向,科學采取社區自查、民意調查、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社區專項體檢,找準痛點、難點、堵點,摸準群眾需求,理好“需求清單”。
規劃定項目。積極探索“專項體檢—建設規劃—實施方案”的項目謀劃路徑。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科學劃定建設實施單元,統籌服務設施布局,明確建設任務及目標,“量身定做”實施方案,謀劃社區建設項目庫。
試點出經驗。以5個國家試點、76個省級試點、205個市級試點為抓手,分層級探索完整社區建設路徑模式,并將國家、省級試點全部納入全省“好社區”建設200個試點社區范圍,進行重點打造,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推出了一批示范項目,從理念方法和技術層面為完整社區提供了創新樣本,助推完整社區建設全面鋪開。
分類型鋪開。制定江西省完整社區建設指南,構建“6類20項+N”指標體系,階梯式培育基礎類、品質類、示范類完整社區。基礎類從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出發,側重保障功能;品質類以“全齡友好”為導向,提供多元社區服務,滿足居民舒適化需求;示范類以提升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配套為重點,滿足居民高品質生活需求。
瞄準“關鍵點”發力
打造社區治理新模式
突出黨建引領。堅持以黨建引領促進多方資源統籌聯動,推動社區治理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劃分社區網格,成立網格黨總支,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綜合黨委-網格黨總支-小區黨支部-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體系,實現網格黨組織全覆蓋。建立黨建聯盟,以黨組織為核心、黨員為先鋒,一體推進社區協同共治。
聚焦民生保障。積極應對人口發展新形勢,出臺“一老一小”兩項民生服務新標準,整合社區各方資源,構建“一老一小”社區養育服務體系,實施“義+親”養老服務專項行動。社區“一校一策”優化交通措施,通過提升改造公共人行道活動空間界面、限時禁行等方式,打造“最美上學路”,為學生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強化關口前移。全力推進“城管進社區”行動,建立“三全三早三加入”工作機制,建立“社區城管工作室”。聚焦社區安全隱患源頭治理,拓展“居民委員會-居民理事會-業主委員會”自治網絡,制定居民公約,組建社區志愿者隊伍,主動發現安全隱患,聯合社區物業及時勸導整改,精準提高社區風險防控能力。
運用數字賦能。省、市兩級建設完整社區管理平臺,構建“動態監測、數據采集、統籌調度、實時跟蹤、經驗共享”體系,實現完整社區全生命周期監管。聚焦社區居民服務治理需求,積極推進社區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打造居家守護、有事好商量等服務模塊,促進睦鄰便民服務線上線下融合;采取自動抓拍、人臉識別、物聯網等技術,實時監測安全隱患風險,推動社區管理數字化和智能化。
內容來源:中國建設報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
我國城鄉規劃工作的非營利性行業組織。致力于制定城市規劃執業規則、推廣規劃相關行業標準、搭建行業研究交流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