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日本房產(ID:Japan_gold)| 翊一
大家能想象得到,東京樓市現在有多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億元買家”嗎?
根據日本不動產經濟研究所發布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份,東京23區新建公寓價格與前年同比上漲了20%,均價達到1.4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42.9萬元),已經連續第11個月突破億元關口。
即便是二手公寓,以都心6區為例,與前年同月相比漲幅為13%,均價為1.1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73.9萬元),持續創出歷史新高。
如果說,每套億元房產的背后都至少有一名億元業主,可以想到有多少個人投資者在東京樓市砸下了500萬元人民幣以上。
一億日元嘛,日元貶值后,四舍五入等于500萬人民幣左右。
但恕我說句實話,要是在日本投資了500萬以上,或者是有大概500萬資金投入的打算,還只是買到公寓或塔樓的話,有點可惜了。
大膽說一句,日本的“房子”是不值錢的。
不止日本,應該說絕大多數地方的房子都是不值錢的。一個鋼筋水泥的物件,幾乎從新建好的那刻起便開始貶值。
值錢的是什么?在只有產權所屬的地方,令房子值錢的是地段,而在講究永久產權的地方,支撐房價的是地皮。
因此,每位投資者都應該有個概念:在日本買物業,最重要的是買土地。
日本房產的價值是由兩部份組成的:土地價格+建筑價格=房子總價
比如下面這套價值約2千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6萬元)的房產,從交易鑒定報告上來看,土地價格達到1700多萬(約合人民幣82萬元),占到房產總值的86%;而建筑本身只值27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萬元),價值占比才13.8%,連15%都不到。
換套過億日元的房子對比也同樣。
下圖價值1.12億日元的房產,土地價格約為8622.3萬日元,而建筑價格只有2344.3萬日元左右,兩者相差了快4倍!
這也是為什么在日本不動產市場,幾乎90%的房產交易都是二手物業的買賣?
主要是因為,房齡越久,土地價值占比房價的權重就越高,建筑物本身價值占比也就越低,說明資產價格更加實在,不會受太多別的因素影響。
相反,如果買入的是新房,建筑物的本身可能就要占據房價的一半甚至更高,粗暴來計算的話等于“5折之后”的房價才是土地的實際資產價值。
所以記住,如果之后大家有機會到日本看房、或者打算遠程買房投資,看到位置好、但房齡老的房產先別急著嫌棄,要拋棄國內喜新厭舊的購房思維,首先看下土地價值占比,再去考量其他條件。
想了解更多日本房地產投資動向、重要趨勢解讀、簽證最新信息等,歡迎下方掃碼加入我們的【日本資訊交流群】,及時獲取更多日本相關信息:
了解到日本買房=買土地的這一本質后,回到開頭的問題:
怎么會說,選擇到日本買房且投資500萬元以上,卻分散到各處購入一套套單獨公寓,或者買下高價豪宅塔樓,不夠“取巧”呢?
當然別誤解,這并非說購買日本分讓公寓或塔樓不好。
如果是小金額投資,沒有比東京小戶型公寓更適合試水的了,如果是自住或者對教育片區有要求,高級塔樓的居住體驗也是數一數二的。
但如果是大筆資金,而且是以投資收益作為主要目的話,單獨公寓和高級塔樓都有一致的缺點:土地份額不夠。
比如下圖,一棟8~10戶的普通公寓樓,除去公共區域部分的占地面積,每戶房子的業主再按照1/9的比例去劃分專有部分的各自土地歸屬,土地面積份額其實少得可憐。
更別說是動輒幾十層樓高,幾百名住戶的塔樓公寓了,房產的土地份額比約等于零。
業主和地主的區別,差距可不是一點。
因此,想要實現以高資金投入拉高長期回報水平的話,中高凈值的投資者應該盡量考慮——日本一整棟樓的投資!
在很久之前日本有句話是這么說的,“窮人買房,富人買地”,于是放在過去,帶土地的一戶建自建房,比較受青睞。
可時移事易,在大家都更加注重資產價值的今天,這句話的解讀則變成了,中產全款買房,富人貸款買樓。
很多人在考慮日本房產投資時普遍會問,日本人買不買,日本富人怎么買?
如果大家去日經不動產新聞網站,瀏覽一下最新交易信息的話就會發現,日本富人們、企業主或各大機構集團,在日本確實不買“房”,只買“樓”。
日經不動產新聞部會跟蹤著市場上的一些比較受關注的交易,并在得到買主確認且出于自愿刊登的原則下,去披露這些買賣信息。
通過這些新聞可以發現兩個重點:
1.都是以企業或者法人的名義在買;
2.幾乎都是整棟物業的交易;
因為在日本買下一棟樓,等于拿到一塊完整的土地。從側面說明,有一定實力的日本企業主、富人買家都是看中土地占比,而非其它 。
對土地的投資好在哪里?
以最具代表的東京為例。首先,眾所周知日本的地價已經長達10多年平穩上漲。
可如果把時間拉回日本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初作對比,目前的土地價格依然只有當時的一般不到,才1/3多點,說明土地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尤其像東京這種核心地區。
作為一個長期的投資者,沒有人不會喜歡這種平穩安全、且回報潛力充足的投資勢態。
再有,東京的土地太稀缺了。
按照今年日本國土交通省公布的公示地價顯示,東京23區僅住宅用地都上漲了7.9%,港區中央區和港區的漲幅更是超過10%,分別為13.9%和12.7%。
漲幅厲害的主要原因在于,隨著東京開發的飽和,好地段越來越來越稀缺,而且容易往利益高的項目傾斜。比如塔樓或者星級酒店,基本一有好地盤立馬就被大開發商給買走,可能都等不到個人投資者涉足。
留給普通住宅開發的地方,一年比一年少,對應來說,帶完整土地的一整棟公寓樓也就一年比一年矜貴。
最后,除了擁有實際的土地資產價值;
在日本,買家以公司的名義買下一整棟物業的還有一大優勢便是,可以撬動杠桿,申請銀行貸款。
以低息洼地聞名海外的日本,想找個利率比它還低的地方幾乎沒有。
外國買家一般以個人身份,是很難享受到到日本銀行低息房貸待遇。
但通過設立公司的方式,則可以申請到日本銀行2%左右的房貸利息,貸款成數一般是50%左右,還款年限為15-25年。低息且長年限。
想進一步咨詢了解的朋友,歡迎下方掃碼聯系我們:
另外,以公司的名義貸款,不僅與個人房產買賣的稅費相同,還能規避遺產稅。
以下圖我們幫助客戶申請貸款買樓的交易為例;
同樣是人民幣800萬總價的一棟樓,全款支付的年收益率為4.67%,東京23區正常租金收益水準。
但如果是以1.8%的貸款利率,50%的貸款成數買入,只需投入不到人民幣400萬,就能撬動7.92%的收益水平。
雖然是采用浮動利率,可收益率依舊相當領跑。
畢竟,利息支付成本足夠低。向日本銀行借入低息且處于貶值期的日元,買入升值的日本資產,才足以撬動了更高的投資收益。
了解得越多的時候,大家也就能發現,日本樓市是個相當有魅力的投資舞臺,就看投資者們如何各顯神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