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逾八旬的老指導員陳生悌在傳人冊上寫下鏗鏘誓言,一旁的現任指導員宋佳隆感受到了跨越半個世紀的精神傳承。近日,第82集團軍某旅深入開展“姓名入列、榮譽入簿、影像入集”活動,尋訪曾見證單位初創歷程的老指導員。在溯根尋魂、重拾榮光中,用最質樸、最莊重的方式,將無形的精神傳承化為可觸可感的連史豐碑。
陳老翻開連隊影像集,如同開啟塵封的記憶:泛黃的照片、磨損的獎牌、昔日戰友們的身姿......每一個場景仿佛都在訴說連隊最初誕生的艱辛與榮光。“崔占和、司振忠、楊效杰.....這些都是當時不怕苦、不怕累的典型,大家訓練十分刻苦,越是艱險越向前,后來在1964年大比武中拿了名次!”老人聲音沉重,淚水已從眼眶滑落。這些被歲月模糊卻從未被遺忘的名字與故事,均被采集,成為了“三入”活動最厚重的篇章。
正值新兵下連之際,現任指導員把老前輩的囑托帶回了連隊,榮譽室內,剛下連的新兵們整齊列隊,聆聽著老指導員的囑托“希望你們把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印在腦子里,刻在心坎上,落在行動中,繼續發揚連隊光榮傳統!”聽完老指導員的話語后,主持人高聲宣讀新兵的名字,洪亮的聲音在榮譽室內激蕩回響:“趙慶豪!”“到!”“從此刻起,你的姓名正式入列!你的唯一編號為1830,希望你肩負起連隊的榮光與使命!”這一刻,歷史的厚重與未來的期許,在儀式中完成了神圣的交接。
“三入”活動開展以來,該連系統梳理、登記連隊建連以來所有官兵所獲的功勛與重大貢獻。“以前覺得榮譽是個人奮斗的結果,鎖在抽屜里就完了。”班長胡景看著“榮譽簿”中自己的名字,“現在連隊把他們登記入簿,放在榮譽室,讓每一茬新來的戰友都能看見、都能了解。這感覺完全不同了——我得對得起這簿子上的紀錄,更得為后來人樹好榜樣,不能給咱連的‘功勞簿’丟份兒!”
為留存單位奮斗足跡,連隊還廣泛收集、系統整理近年參加演習演訓、重大任務和比武競賽的生動影像。中士邢海鑫感慨萬千,他指著一張照片:“看,這是那年連隊在甘肅執行任務!當時漫天風沙打得臉生疼,但全連沒有一個掉隊的。”照片里的官兵們在高溫氣候下,全身防護,毅然沖向輻射區。這些影像被精心編輯,同步記入網上榮譽室的電子影像庫,一條由光影鋪就的時光長廊由此誕生,默默訴說著連隊一路走來的鏗鏘步伐,成為開展教育最鮮活、最富沖擊力的教材。
活動帶來的觸動正悄然轉化為官兵們練兵備戰的強勁動力,“榮譽入簿”中記錄的那些前輩在極端條件下的戰斗故事,成為他們突破極限的精神燃料。訓練場上,自覺加練的身影明顯增多。
姓名是劃動時代的槳,榮譽是迎風鼓蕩的帆,影像是航程不滅的燈。“三入”活動所澆鑄的,正是這艘航船錨定方向的根與魂——它讓過去的光榮清晰可觸,使當下的奮斗意義自明,為未來的征程鋪就一條永不偏移的忠誠航跡。
撰文:宋佳隆、張 峰
??
感覺不錯請點贊,轉載請注明來源
主辦單位:陸軍第八十二集團軍政治工作部
總 編:李靜陽
編 審:齊跡、姜 帥
值班編輯:馬 清、毛 林、伍開舟
聯系郵箱:jjtq82@qq.com
你的贊和在看,我都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