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清朝末期,百姓最大的災難來自于大清,想必很多人都不服,而事實也是如此。清朝百姓最大的威脅確實來自于大清,甚至很多人不信,但事實就是如此。這也是清朝統治者對百姓的防范甚于百姓的原因,因為他們做賊心虛。如果熟悉近代史都會熟悉鎮江保衛戰,這場戰役重創了英軍,那么這么偉大的戰爭為什么沒有拿出來宣傳呢?因為這場戰爭的將領海齡在戰爭開始前已鋤奸的名義大肆屠殺了城里的百姓,甚至被屠殺的百姓達上萬人。這時候連進攻的英軍都懵了,這種神仙操作讓英國人都望塵莫及。而除了這個還有三個原因說明,百姓最大的災難來自于大清。
清朝
首先很多人將清朝的貧困歸咎于不平等條約,其實不平等條約才能花幾個錢,而慈禧每頓飯花費就高達200兩銀子,這里面除了慈禧每頓必須108道菜以外,還與清朝的腐朽不堪有關。一個雞蛋在集市賣2文錢,但御膳房采購就高達34兩,換句話來說,慈禧每天吃飯就高達300兩白銀。而每年就高達10萬兩白銀,這還只是每年最基本的吃飯,如果再將衣食住行全在一起至少50咱兩,我們要知道衣服的絲綢和做工要遠遠比吃飯花費的多,這還不算慈禧的日常打賞和修建宮殿。
而這只是小手筆,因為接下來這才是慈禧花錢的大手筆:那就是慈禧的六十大壽。在最新的公安大學宅金義發現的諭旨中,戶部的預算就高達3600萬兩。而為了籌措這些錢財清朝統治者更是無所不用其極,他們通過攤派、挪用國庫自己增加賦稅都手段巧取豪奪。而在后宮中也不是只有慈禧一個人,而且貴妃和皇帝哪個不是花錢如流水呢?而這些錢都是榨取在百姓因此他們的存在對于百姓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災難呢?
慈溪
其次,就是清朝官吏的支出。我為什么不說俸祿呢?因為在清朝俸祿就是一種福利,他們靠著法外狂徒的身份橫征暴斂才是他們的主要收入。當時有一句話叫:三年窮知府,十萬雪花銀,而僅僅道光時期清朝總官吏就高達26000多人,如果平均下來一人支出1000兩。那么的支出每年就高達2000多萬兩。而到了光緒年間,京城僅文官衙門就高達3700多人。而內務府人數就高達2300萬人,而且這里面還不包括那些考取功名而后補的人,而這些人的俸祿都是在百姓身上虎口奪食的。
晚清時期有個慶親王奕劻,他每年光是王府的支出就高達三十多萬兩白銀。而且他自己賣官還不夠,他還拉著兒子一起賣,而當時很多官職都是明碼標價的,因此當時很多人戲稱慶親王府為慶那公司。因此就能想象清朝的官吏到底有多么貪婪了,而伴隨著人數的越來越多,辦事效率卻越來越低,這才有了葉志超一夜狂奔的搞笑事情。而事實上,這些對漢人最狠的并不是滿人,而是甘愿做滿清奴才的漢人。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每年最小要有幾千萬兩百姓來維持這個人的生計。
旗人
最后就是滿清最后的蛀蟲旗人,說白了就是他們憑著祖宗的榮耀成為一個王朝的蛀蟲。根據規定,一些皇室旗人每月之前需要2-4兩銀子和一石米,而普通旗人至少每年需要24兩銀子和21石米,而滿清旗人的土地最少是30畝,拋開圈占的土地和米不算,朝廷每年需要24兩銀子。而這些銀子毫無疑問就是來自于百姓,而滿清末期旗人竟然達到300多萬,這就意味著每年需要7200萬兩白銀,而再加上其他簡直比簽訂兩個南京條約還要多,這是非??膳碌氖虑椋@還是每一年的。
因此在京城可以看到這樣一幕:上進的駱駝祥子整天為了吃喝發愁,每天拼死拼活依然難以解決生計。而他們憑著祖宗的欺騙和屠殺,每年不是醉生夢死就是在煙花風月之地流連忘返,還有一些每日靠著養鳥種花為生。說的好聽點這是旗人,說的不好聽點,這種養廢物的制度不就是奴隸制度嗎?這和奴隸主又有什么區別呢?因此這種體制其實是歷史的倒退,他們就像一群蛀蟲一樣將國家資產據為己有,然后讓一個民族因為他們斷送未來,他們的一生毫無疑問就是罪惡的,也是要受到報應的一代人。
滿人
而我們再將這些數學加起來,就會發現這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換句話說清朝的運行每年至少需要一億兩白銀。而最狠的辛丑條約4.5億兩還是分39年還清。因此對于百姓而言,最大的苦難不是來自于洋人,而是來自于滿清。辛亥革命后雖然沒有工錢但至少每年給布匹和賞錢。而洋務運動時不僅不給這些,還經常毆打這些工人,而這些老板不是外國人吧。反觀當時進駐的西門子、花旗等外資企業,反而成為了對員工最好的企業。而龐大的開支注定了這種腐朽的體制滅亡是必然的,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