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的湘西》(第2版)22.掛在瀑布上的古聚落芙蓉鎮
22.掛在瀑布上的古聚落芙蓉鎮
在湘西的山水之間,隱匿著一座如詩如畫的千年古鎮 —— 芙蓉鎮。
芙蓉鎮原名王村,因宏偉的瀑布穿梭其中,又被稱為 “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后因電影《芙蓉鎮》在此地拍攝,聲名遠揚,遂更名為 “芙蓉鎮”。
踏上這片土地,仿佛踏入了一個世外桃源,時光也不由得放慢了腳步。
古鎮的入口處,一塊刻有 “芙蓉鎮” 三個大字的石碑映入眼簾,那是電影導演謝晉的墨寶,字體蒼勁有力,記載著古鎮與電影的不解之緣。
走進古鎮,當先看到的是土王橋,這座橫跨營盤溪的風雨橋,是土家族建筑的典范。橋身為五孔石拱,橋面以上是木結構長廊,重檐歇山頂,檐角高翹,外觀雄偉大氣,象征著土王的威嚴。
橋的左側,是臨溪而建的土家族特色樓房,如今已開設成餐飲、旅舍等店鋪,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橋的右側,營盤溪從幾十里外的蓮花洞一路奔騰而來,貫穿芙蓉鎮,清澈的溪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粼粼波光,仿佛一條流動的翡翠之鏈。
過了土王橋,往前走便是土王行宮。
土王行宮又名酉陽宮,為歷代土司王避暑的行宮,現保存的行宮為明代建筑。行宮建筑檐角高翹,吊腳長垂,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四層青瓦層次分明,八角檐角如群鷹翹首,為土家族吊腳樓的代表。
站在行宮前,仿佛能看到當年土司王在此休閑和發號施令的場景,感受到土司王朝的輝煌與威嚴。
芙蓉鎮最令人稱奇的,當屬掛在懸崖上的瀑布。
瀑布上游是一條小溪,就是剛才看到是營盤溪的上游部分,長度不過兩公里,但在它流經芙蓉古鎮的時候,因為芙蓉古鎮地處天然懸崖位置,故而形成了兩級階梯狀蓮式瀑布。第一級瀑布高 20 米,第二級瀑布落差 30 多米。春夏水漲之際,瀑布似從九天飛流直下,激石聲騰,聲勢浩大,方圓十里可聞其聲。
瀑布水流在陽光照射下呈現銀白色,如巨龍從懸崖俯沖而下后注入酉水。土家族吊腳樓的深褐色木質結構與潔白的瀑布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建筑群錯落有致地 “掛” 在瀑布周圍的綠蔭中,遠觀如一幅動態的山水立軸。
沿著青石板路緩緩前行,路旁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斑駁的墻面描畫著歲月的滄桑。
街道兩側的吊腳樓、商鋪并非簡單排列,而是依山勢呈現多種形態,有的層層疊疊,有的錯落有致,各抱地勢,猶若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藝術組合。
沿途還能看到一些手工藝品店,店主們專注地制作著土家族的傳統手工藝品,如西蘭卡普、土家織錦等,精湛的技藝讓人贊嘆不已。
不知不覺,我來到了五里石板街。這是芙蓉鎮的精華所在,狀如一條蜿蜒的青龍,盤踞在懸崖與瀑布之間,串聯起古鎮的千年興衰。自秦漢時期初現雛形,至明清時定型為今日風貌,每一塊被歲月磨光的石板都沉淀著土司王朝的威嚴、商賈馬幫的喧囂,以及尋常百姓的煙火故事。
街道兩旁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商品,有特色小吃、紀念品、民族服飾等,談價聲、說笑聲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
石板街的 113 號,是一家聞名遐邇的米豆腐店 —— 曉慶米豆腐店。這家店因電影《芙蓉鎮》而聲名大噪,低矮的門楣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我走進店內,點了一碗米豆腐,配上特制的醬料,口感爽滑,酸辣可口。據說,當年劉曉慶在拍攝電影時,就經常光顧這家店,如今,它已成為游客到芙蓉鎮必打卡的美食店了。
沿著石板街繼續前行,便來到了王村碼頭。
王村秦漢時就建有碼頭,到了明清時,這里成為永順府最繁華的商貿集散地,水陸兩道各種貨物均從這里進出口。站在碼頭上,看著酉水悠悠流淌,仿佛能看到當年商船往來、商賈云集的熱鬧景象。
碼頭后面遠處,青山連綿起伏,與碧綠的酉水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酉水河畔的老碼頭,斑駁的石階伸向水中,似乎仍在演繹當年 “上連巴渝,下達漢口” 的繁華往事。
我沿著石階慢慢走下,伸手觸摸著清涼的河水,感受歷史的溫度。一艘小船緩緩駛來,船上的船夫熱情地打招呼,邀請我乘船游覽酉水。欣然應允,登上小船,隨著船夫的搖槳聲,小船緩緩行進,酉水兩岸的美景如詩如畫般在眼前展開。兩岸的青山綠樹倒映在水中,讓人陶醉。
夜幕降臨,華燈亮起,整個古鎮被籠罩在夢幻的光影中。
瀑布在燈光的襯托下更加晶瑩剔透,變幻莫測。燈光時而將瀑布染成幽藍的星河,時而化作火紅的綢帶,與燈火照耀下的古鎮相映生輝,美輪美奐。
此時的芙蓉鎮,宛如一個童話世界,將所有人和物都送進了仙境。
街邊的酒吧傳出悠揚的歌聲,為夢幻的夜晚增添了幾分浪漫的氣息。
第二天清晨,早早地起床,再次巡覽古鎮。古鎮還未完全蘇醒,彌漫著一層淡淡的薄霧。沿著石板街慢慢地走著,享受著寧靜與美好。偶爾有幾個早起的居民,他們微笑著向我打招呼,淳樸與熱情讓人感到格外溫暖。
土司廣場曾是土家族祭祀、歡慶的場所。早晨的擺手樓靜靜地矗立在廣場上,似乎在回憶往昔的熱鬧與繁華。
以前,每逢佳節,人們都會在這里跳起歡快的擺手舞,慶祝豐收、祈求平安。如今沒有節日的喧囂,但廣場上的每一塊石板、每一處建筑,都在向人們展示著土家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離土司廣場不遠,是溪州銅柱園。銅柱園塑有楚王和當地 “土王” 簽訂和約 “溪州銅柱” 的場景群雕。銅柱建于后晉天福五年,公元 940 年。銅柱下為圓形,上端為八方形,每方寬 15 厘米,直徑 39 厘米,柱身的八個面上前后相接地刻寫著兩千六百多字的銘文。
銅柱具有紀念碑性和實際政治功能,特殊的形制和豐富的銘文對研究湘西古代文化及民族等具有重大意義。站在銅柱園前,思緒穿越時空,仿佛回到古時戰火紛飛與簽訂和約的歷史年代,感受和平的來之不易。
離開美麗的芙蓉古鎮時,回首望去,瀑布依舊奔騰不息,吊腳樓依然錯落有致地排列在懸崖之上,青石板路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淡淡的光澤。
這座掛在瀑布上的古聚落,不僅有著獨特的自然景觀,更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淳樸的民風民俗。不愧為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湘西的山水之間,散發著永恒的魅力。
《娟娟的湘西》
上集 難忘故地
中集 湘西掠影
下集 古寨史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