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ika
編輯|Jasmine
我不知道別人對“客服”這個工作是怎么想的。有人說這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也有人說這工作和銷售一樣,狗都不做。做了將近十年客服的我,對這份工作談不上是喜歡,或者是厭惡。
我所任職的公司是一家國際物流公司,每天上班的感覺就像是身處一個巨大的規則類怪談:
1、當客戶詢問賬戶相關問題是,請告知其聯系銷售經理。
2、當客戶反饋某某問題時,請留言給您的領導并及時通知對應銷售。
3、航班延誤的時候,需要和客戶說XXXXX。
4、客戶提出XX需求時,首先XXXX,再問XXXX,最后需要提醒XXXX。
5、……
6、……
面對各種異常,我們需要通知各個崗位的人去處理。每一種情形,都有標準話術。如果你沒有按照“規則”做事,或者你不幸遺漏了什么,那么你將面對的懲罰就是扣績效。 有時候,我看著工資單績效考評上面一大串扣分點,只能無奈地翻個白眼。
那些模棱兩可的績效評判標準,那些沒有落在紙面上的工作規范,最后都變成新員工加入公司微信群的一句消息:“歡迎加入客服大家庭。 ”
就像規則類怪談的第一句通常都是歡迎詞一樣。 誰也不知道自己會在規則類怪談里生活的怎么樣。反正,我是厭倦了。
規則一:即使被罵哭,也要情緒穩定地道歉
當我發現自己似乎和其他人有所不同的時候,我已經從事客服這份提供情緒價值的工作很多年了。
有一次被無理的消費者狂暴辱罵了十分鐘后,我淚流滿面。 但在電話鈴聲響起的下個瞬間,我的聲音依舊甜美,我的道歉依舊誠懇。
"XXX官方客服,工號XXXXX,有什么可以幫您“
”非常抱歉給您帶來了不好的購物體驗......“
”非常抱歉....確實非常抱歉.....“
對方在電話那頭喋喋不休,我在電話這邊神色冷漠地不停道歉,淚水糊滿整張臉,我依然不停地道歉。 這是我一段時間內的工作日常。 我身邊的小瑞,常常看著淚流滿面的我,提醒我可以暫時下線,和組長申請一個委屈獎。 每到此時,我才意識到我哭了。
是的,在我的工作中,客服被罵哭是常態。 直到一年之后我提出離職,組長在離職談話的時候對我說,”我曾經以為你是最適合一直做下去的。我從來沒見過像你這樣內核穩定的員工。“
是的,由于我即使被客戶罵哭,依然可以情緒穩定的穩住局面,我曾經被同事小瑞成為是“無情的道歉機器”。作為一個客服,很多時候只能安撫客戶,而不是能夠百分百滿足客戶的需求。于是我只能抱歉。
我并非真的從心中感到歉意,我只是在工作。至于被罵哭的原因,我一度是想不通的。 我的理智明確地知道對方只是在發泄情緒,而非對我本人。我的態度十分溫柔,話術完美無缺,對方的憤怒不是對我。
但我還是不明原因地哭泣。 我不明白是什么原因。我沒有因為客戶的刁難而感到難過,可我聽到那些不好的話語還是會哭泣。
規則二:遇事不決,私密馬賽
之前,有一個新人同事說在辦公室聽我和客戶打電話,覺得我的情緒穩定且專業。我苦笑著對她說,工作的訣竅就是“遇事不決,私密馬賽”,要是“私密馬賽”不好使,那就“紅豆泥私密馬賽”。
客戶說話,我們道歉,不停地道歉,道歉,道歉,道歉。
盡管有些事情和我們本身全無關系,天氣不好、飛機延誤、海關檢查、派送延遲,這和我們客服有什么關系呢?但我們就是在為這些與我無關的事情道歉。
負責貨物出運的口岸同事犯了錯,連郵件落款的名字都不敢寫,最后還不是我們去擦屁股,去承受客戶野獸般的咆哮。 我的領導也常常吐槽其他的部門沒有責任感。 可這有什么用呢?升級制度嚴格且復雜,冗長的過程讓人懷疑是不是故意用這種復雜的流程阻止別人晉升。
我確實是累了。 無論是我在的客服部也好,還是公司的其他部門,都面臨著嚴重的人才斷檔。新人留不住,老人老油條。這也是我決定離開的一個重要原因。我不想再為不是我的過錯道歉了。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面對別人的憤怒,我除了哭泣就是道歉,從來都不會辯解,盡管我知道我自己沒有錯。
但這次跳槽,我面試的都是銷售類的工作,是我沒有嘗試過的工作類型。 希望外面沒有雨。
規則三:維持公司正常運轉,必須有人24小時on call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在五月一號當天加班,反正我是加班的。因此對我來說,5月2號才像是真正的假期第一天。
5月2日上午近十點,我才迷迷糊糊地起床,打開微信,就看到工作群里的信息砰砰砰地跳出來。雖然明知道這些信息大概率與我無關,但我還是忍不住看了。
我曾經覺得把工作群放在微信置頂是一種專業素養。當我邁入30歲,加入工作的第8年,我逐漸覺得這其實是一種自我感動的犧牲。 之前生病住院的時候,我左手打著留置針輸液,右手也不會錯過工作群里的微信消息,還在各個不同的工作群中轉發工作消息。
這曾經被年輕的同事稱為“敬業”。我曾經也的確覺得自己是熱愛工作的人,直到遇到這份工作。
作為客服中心的一員,我要處理六七個分支公司的相關事務,與各個部門對接工作。微信工作群里的消息看得讓人眼花繚亂。由于物流行業的性質,即使是我的休息日,空運航班也會不間斷飛行,也會有值班的同事去更新各種工作進展,領導們更是24小時 on call。
這就是這個工作的規則。我們遵守規則去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回報我們的只是日常吃穿用度。
忘記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話:自然界中,沒有哪種動物是需要花費每天八小時以上的時間,去解決自己的溫飽的。
規則四:我能理解你的無力和著急,也請你別用憤怒來溝通問題
客戶的電話一個接一個地來,我試圖在電話這頭面帶微笑。
我在做新人帶教的時候,也常常和新人說,接電話的時候要面帶微笑,接線的時候也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聲音。
但我常常在聽自己的錄音的時候覺得自己很陌生。不知道是不是抑郁的原因,我時常感受到自我認知與現實生活的割裂感,感覺到完成日常生活的我,與進行實際思考的我,似乎并不是一個人,也不是真實的我。我猜這是一種解離。
我也時常覺得奇怪。在接到客戶情緒激動的電話的時候,我對別人的焦急和憤怒感同身受,卻無法理解自己近乎麻木的冷靜。當我每一次說出“我理解您真的很著急”的時候,我雖然心里理解,但也無比真實地感受著那種無能為力。
并不是所有問題都能得到解決。而電話那邊的人,如果不是真的無法解決這件事,應該也不會找到客服。他們因為無助而憤怒,而作為客服,才是真正能解決這些亂七八糟事件的人。
規則五:你的“不需要”,對我來說是種解脫
對于之前做的售后客服工作來說,“嘟嘟嘟”的忙音其實是一種安慰,因為不用去直面另一個人的情緒沖擊。
我常常聽著嘟嘟嘟的忙音數秒,在響夠30秒鐘的時候準時掛斷不再等待。 因為30秒是判定客戶未接的考核標準,如果沒等夠30秒就掛斷了,會影響我的績效考核。 所以,對于一般人覺得是煎熬的忙音,對于客服來說,是某種意義的解脫。 面對冷漠的“我不需要”則會讓我更加解脫。 我只要在名單上淡定的劃去,或者是標注上明確拒絕即可。
客服工作就像是電影《下一個素熙》中展現的一樣,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按照話術本子說話。 對面冷漠,其實我們比他們更冷漠。 但同時,這份工作又需要高度共情,于是我會覺得我的心態達成了一種詭異的平衡。 就是,我理解對方的一切痛苦,但我只能做到這個程度。
再進一步,我理解對方的一切痛苦,可是這和我有什么關系。我只不過是進行我的工作。
今天的內容來自每日書
在每日書,記錄你的生活
7月每日書報名中
期待你的書寫!
點擊小程序報名
歡迎來到《存在主義入門》,這是一個文學和哲學共生的工作坊,來自俞冰夏。這將是一份對20世紀極具影響力的存在主義思想通俗、系統的入門介紹。存在主義誕生于一個信仰體系崩塌、戰爭撕裂人性的時代,旨在回應人在荒誕世界中的孤獨、焦慮與選擇困境。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虛構 Fiction
(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英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大師工作坊
(中/英文,敬請期待,2025/07)
(英文,進行中)
類型小說
(英文,已完結,2025/04)
非虛構 Non-Fiction
(中文,進行中,每月開展)
(英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英文,進行中,2025/03)
劇本 ScriptWriting
(中/英,敬請期待,2025/09)
詩歌 Poetry
里所詩歌工作坊(中文,敬請期待,2025/08)
(中文,2023)
每日書 Daily Writing Community
6月 (中文,進行中,每月開展)
6月(中文,進行中,每月開展)
6月共寫班(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6月自由書寫班(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Daily Writing(英文,每季度開展)
線下活動 In-Person Events
寫作聚會(北京/上海,不定期舉行)
在地寫作
(2017,上海)
出版 Publishing
出版作品
文學經紀
合作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未讀、天津人民出版社、微信讀書……
新書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