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同質化競爭,歸根到底還是要靠中小企業、中小商家的創新與增長。
撰文丨艾川
這幾個月,從外賣大戰,到高考、考公,一切似乎都卷得不行。
“內卷”是中國經濟乃至全社會的痼疾之一,這沒有爭議,但如何“反內卷”,卻是一個人言人殊的繁雜命題。
按照很多年輕人的想法,反內卷嘛,就是躺平,不競爭、不作為,無為而無不為,則內卷可破。
但細想一下,“躺平”的口號也喊出了好幾年了,中國社會的內卷程度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如火如荼了,這至少說明,躺平對根治內卷并無想象中的神奇功效。
置于中國經濟的視野之下,“躺平”也并非反內卷的出路。價格戰也好,過度競爭也好,都是內卷的表現形式,而不是內卷的產生根源。所謂“躺平可治內卷”,實在是一個過于天真的想法了。
內卷的本質是同質化,破局同質化就需要創新。
01
最近,在國內輿論場上熱度最高的企業非泡泡瑪特莫屬。在這個連茅臺都越來越難在市場維持溢價的年代,泡泡瑪特的王牌產品LABUBU卻能動輒幾十倍溢價,紅遍全球。
言必稱消費降級和平替的中國年輕人,為了LABUBU一擲千金,刷新了Z世代在輿論場上錙銖必較的刻板形象。
要破除同質化競爭,泡泡瑪特的火爆至少提供了兩點啟示。
其一,無論是破除同質化競爭,還是啟動消費,創新方能治本。國家政策需要創新,企業層面更需要創新。
有人將破除同質化競爭簡單理解為躺平和反競爭,但創新難道不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競爭么,難道不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有所作為嗎?
突圍價格戰泥沼,并不是靠相關企業簽幾份承諾書或作為行業自律公約可以解決的,更不是靠回避競爭可以根治的。
中國玩具業的價格戰與同質化競爭,因為門檻更低,其嚴酷程度相比其他很多行業,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正是依靠競爭與創新,跳出了泡泡瑪特、52TOYS這樣的行業顛覆者。
其二,中小企業、中小商家才是市場上最活躍最創新的群體。
泡泡瑪特固然現在是龐然大物,但2010年剛成立時,不過是一間小小的潮流雜貨鋪,2014年時每月銷售才數十萬元。
和現在拼多多上無數的中小商家一樣,泡泡瑪特也曾經是名不見經傳的“白牌”。但就是這個白牌,引領中國玩具業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創新風潮。
每家企業都標榜創新,也都需要創新,但相對扮演壓艙石角色的大企業,中小企業才是創新的主力軍。
以上這兩點,也可以歸于一點:破除同質化競爭,歸根到底還是要靠中小企業、中小商家的創新與增長。
02
絕大多數創新都是中小企業做出來的。
但相比大企業,中小企業的風險承受力先天不足。
這里就形成了一個悖論:中小企業沒有大企業病,天然易于創新;但創新一開始都是新需求、小需求,隨便一個閃失,這家志存高遠的中小企業就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這可能是全球中小企業的共同困境。
對于中國這個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而言,中小企業創新還有更為特殊的語境。
一方面,國內同質化競爭加劇,國際貿易環境晦暗不明,中小制造業企業面臨著更大的創新壓力,對于很多企業而言,不創新未來可能是死路一條。
另一方面,大批中小制造業企業就如同創業之初的泡泡瑪特一樣,制造能力無與倫比,但品牌力聊勝于無,也就是所謂的“白牌”,創新天然蘊含的風險對他們而言過于奢侈了。
更何況,長期以來,國內輿論場對“白牌”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身份歧視,將白牌的求存求發展嘲諷為消費降級。
身處電商時代,中小企業、中小商家的創新離不開平臺的扶持。
這幾年,很多消費者都有一個感受:電商平臺上的新玩意、“怪東西”越來越多了。
暑假我打算帶孩子出去玩,但又擔心酷暑難熬,就想著在拼多多上買幾個可攜帶的小電風扇。
誰知一搜索,一個新世界打開了。我這才知道,可攜帶電風扇已經發展到了如此高的水平,有名的、沒名的品牌各擅勝場,有的主打“空調風”,有的主打待機長,有的用繩子掛脖,有的干脆本身就是“U型”的。
我一興奮,就給全家老小各買了一個,款式、品牌都買了好幾種,還到處向朋友推薦。
有朋友和我有同感,他在網上給孩子買水槍時,也被小小震撼了一把,笑言水槍的“軍備競賽”已經超越了印巴空戰,他隨便傳我幾個鏈接,個個都長得和星球大戰的武器一樣。
這是卷嗎?這更像是一種基于創新的努力,遠非基于同質化的價格戰可比。
03
我在買電風扇時發現,很多新玩意都有平臺的官方補貼。
平臺補貼并不是什么新鮮事。自從拼多多數年前率先推出“百億補貼”以來,百億補貼幾乎成了電商平臺的標配。
最早的百億補貼,更像是拼多多對中小商家的普遍性扶持,通過流量傾斜、真金白銀的投入、通過“拼單”鎖定需求的確定性,引導白牌和中小商家找到客戶。
當下的百億補貼,已不是單純地將商品價格打下來,而是和“百億補貼”、“百億減免”、“多多好特產”一起,構成了一臺產業升級創新的強力引擎。
說白了,誰愿意主動性地邁出創新這一步,有意愿和平臺一起推進供給升級的,就是拼多多新質商家,就是各版本百億千億計劃的重點扶持對象。
補貼需要真金白銀體現誠意,但也不僅僅是真金白銀的事。
創新一開始都是新需求、小需求,成本高、訂單少、市場風險大。但在“拼”的模式下,平臺可以將這些需求“批量歸集”,拼到一起,形成規模化的訂單,讓創新活下來。
如此,新需求就有可能發展成大眾消費,在這個過程中,中小企業(商家)就有可能實現平替之上、大牌之下的突破。
2014—2016年,泡泡瑪特曾連續虧損3年,創業、創新歷程可謂險象環生。
對于眾多的中小企業而言,他們面臨的經濟大環境尚不如泡泡瑪特,但幸運的是,有人愿意與他們同行,在創新之路上有平臺守望相助。
微斯人,吾誰與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