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位父親為救病危的孩子,800公里路程,被迫支付2.8萬元救護車轉運費。錢進了司機個人腰包,連張發票都成了奢望。
事情鬧大了,監管部門介入,這筆“買路錢”才被責令退回。
這起事背后,有關部門有三個沒明說的事實。
第一,救護車不是不夠用,是很不夠用。
1994年的《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要求每5萬人配一輛救護車,如今三十年過去。杭州主城區362萬人口,應配73輛救護車,實有51輛,缺口22輛;天津市區常住加流動人口超千萬,應配200輛,只有70多輛。北京每天出車近千次,卻只有四五十個專職擔架員。
急救量每年增長10%以上,救護車和救護人員數量卻在減少。
第二,救護車早就不是醫院專屬,它是一門生意,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都在做。
體制性的“窮”,讓一些人看到了機會,也看到了空子。湖南新田縣曾曝出醫院將救護車外包給社會人士,結果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監管難度陡增。
浙江湖州、甘肅靈臺、河北衡水、河南鄭州等地都出現過類似問題。有的醫院直接把救護車承包出去,有的則通過各種名義變相收費,有的甚至讓司機個人承包經營。
第三,若不治本,救護車收費標準將逐步向殯葬業看齊,俗稱“坐不了”和“死不起”。
哈爾濱五常市的“黑救護車”55公里收4600元,隨車護士還能編出“300元被褥費”;河北保定的司機半路加價,原本3200元漲到4100元。
再以此次事件為例,從江西到上海800公里路程,按江西當地出租車白天收費標準計算,費用約為2294.8元;若夜間出行,則需約2768.4元。網約車方面,以贛州為例,全程費用約為1998.5元。
哪怕救護車要算上專業設備、人員等成本,也不至于費用是出租車、網約車的10倍計。
資源緊張催生壟斷,壟斷帶來定價權,定價權又反過來加劇資源緊張。
惡性循環一旦形成,就成了痼疾。有人甩包袱,有人把它當生意,還有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以后,每一個呼叫救護車的家屬和病人都要捫心自問,生死攸關之際,你愿意付多少“買路錢”?
打破這個“死局”,其實不是沒有辦法。
政府首要之舉,是加大財政投入,提升救護車配置標準,適應城市化和老齡化趨勢。
要打破編制限制,允許醫院根據實際需求靈活調配車輛和人員。
要完善收費標準,明確服務內容,杜絕模糊地帶。
要加強監管,嚴查違規收費、虛假合同、私人賬戶收款等亂象。
更重要的是,要讓更多專業人才愿意干這一行,讓救護車不再只是“稀缺品”,而是基本醫療服務的一部分。
否則,2.8萬元之后,還會有更離譜的收費名目。救護車不會消失,只會變得更貴、更黑、更難叫。
全文完
愿本文令有緣讀到的朋友滿意,如您喜歡,煩請給文章一個點贊、在看或者轉發,也請關注我的公號。
感恩生命里與你的每一次相逢,都是時光饋贈的溫柔奇跡。
作者簡介
當你關注財經和時事熱點時,我愿與你分享背后的故事和觀點
全文完
愿本文令有緣讀到的朋友滿意,如您喜歡,煩請給文章一個點贊、在看或者轉發,也請關注我的公號。
愿本文令有緣讀到的朋友滿意,如您喜歡,煩請給文章一個點贊、在看或者轉發。發,也請關注我的頭條號。
感恩生命里與你的每一次相逢,都是時光饋贈的溫柔奇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