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是時光的切片,能讓凝固的歷史重新呼吸。一組清朝老照片,就像一扇斑駁的窗戶,透過它,我們能窺見清末風雨飄搖的滄桑歷程,感受歲月在泛黃影像中留下的獨特印記。
1909年1月22日,法國銀行家肯恩的攝制組里,有個叫Dutertre, Albert的,拍下了這張照片。你看,一群穿著長袍馬褂的人,在“大清門”前站成一排。那大門敦實得很,匾額上滿漢兩種文字,還透著晚清那股子威嚴勁兒。
這時候清朝還沒亡呢,這些人說不定是當官的、普通老百姓,在時代要變天的當口,和象征王朝權力的建筑拍了照。這老照片把晚清的社會樣子給定住了,也藏著王朝快落幕時,那種說不出的厚重和滄桑,就像看一場大戲,知道結局快到了,心里頭復雜得很!
這張老照片是約翰·克勞德·懷特拍的,專門記錄晚清西藏那邊管事兒的官員。你瞅,騎馬那大爺,穿著清朝官袍,頭戴官帽,一看就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在當時西藏地界兒,肯定是能說了算的官。旁邊牽馬的,就是跟班小弟,伺候著當官的。周圍還站著些人,估計也是隨從,跟著跑腿打雜的。背景是中式建筑的門庭,透著股子老規矩的味兒。
那會兒清朝對西藏的管理,靠這些官員維持,他們穿著官服騎馬出門,就是當時官場的日常。這照片把晚清西藏官員的派頭、等級啥的,都實實在在拍下來了,能讓咱后人瞅瞅,當年那套官場規矩和生活場景啥樣。
約1870年,咱大清朝正搞洋務運動呢,想著學洋人搞海軍,就有了福州船政學堂。照片里這四個小年輕,就是船政學堂的官費生,相當于海軍預備軍官啦。
那時候福州船政學堂可牛啦,左宗棠、沈葆楨牽頭辦的,專門培養海軍人才。這些孩子打小就被挑進來,學外語、學航海、學炮術,盼著將來開著軍艦保家衛國。你瞅他們穿的,是清朝海軍軍官制服,看著精神吧!
晚清那陣子,老佛爺慈禧一看洋人太厲害,想著趕緊學點兒洋玩意兒救命,就派了五大臣浩浩蕩蕩去歐洲考察。你瞅這張照片,就是他們到德國柏林時,在阿德隆酒店門口拍的,攝影師是個叫奧托·黑克爾的德國佬呢!
這五大臣可都是清廷里的“體面人”,穿戴著頂戴花翎、綢緞官袍,站在洋酒店門口,那叫一個中西混搭——長袍馬褂配著酒店的西洋柱子,咋看咋別扭。阿德隆酒店在當時柏林可是高級地界兒,這幫大臣住這兒,表面上是“天朝上國”來考察,實則心里頭慌得一批:那時候大清剛讓八國聯軍揍趴下沒幾年,割地賠款賠得底兒朝天,派他們出來就是想抄抄西方的“作業”,看看人家的憲政咋搞,好回去給清朝續續命。
領頭的載澤、端方這幫人,在德國沒少看議會、逛工廠,筆記記了一堆,可骨子里還是惦記著愛新覺羅家的江山。你想啊,他們回去搞的“預備立憲”,明著說學西方,實則把大權全攬在皇族手里,整個一換湯不換藥。
這張老照片里的是愛新覺羅·奕劻,這老哥可是乾隆爺的曾孫子,正兒八經的宗室貴胄,擱晚清那陣兒,那可是手握大權的主兒。你瞅照片里這場景,青磚地、雕花窗,透著老北京四合院的講究,可又有點破落勁兒。奕劻穿一身暗紋錦袍,上面團龍補子,頭戴黑帽,白花花的長胡子垂到胸口,端坐在木椅子上,看著挺威嚴,可那眼神兒里的暮氣啊,跟快滅的燈芯似的,藏都藏不住。旁邊小幾上擺著個文盒,指不定里頭就塞著賣官鬻爵的賬本兒,或者給洋人簽條約的草稿呢!
要說這奕劻,那可是晚清政壇的“常青樹”,啥領班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官銜能掛一脖子。可他干的事兒啊,跟他這身份壓根不搭調——當時人都罵他“晚清第一貪”,明著把大清的官帽子明碼標價,誰給錢多誰就能當官。你說那時候大清都快讓列強拆巴完了,他還在這兒變著法兒撈錢,從底下官員到洋人那兒,他兩頭吃回扣,國庫都快讓他倒騰空了。他當政的時候,辦外交跟洋人磕頭,搞政治就想著撈錢,底下人看他這樣,也跟著使勁兒貪,整個官場爛得跟篩子似的。
這是晚清的集市老照片,那時候的老百姓,穿著長袍馬褂、粗布衣裳,在敞亮的空地上扎堆兒做買賣。你瞅,有擺攤賣蔬果的,筐里堆著歪歪扭扭的蘿卜、蔫巴的青菜,雖說不咋鮮亮,可都是自家地里刨的。
男女老少或蹲或站,湊一塊兒討價還價,聲音鬧哄哄的。挑擔子的、挎籃子的,還有抱孩子的,擠在一塊兒,煙火氣直冒!甭看環境簡陋,這就是當時普通人過日子的熱鬧勁兒,藏著晚清老百姓為口飯折騰的辛苦,也有平凡日子里那點實打實的生機 。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會,當時清朝都快被列強折騰散架了,可又想在國際上找補點面子,就派了光緒帝堂兄溥倫去。這溥倫穿身花哨官服,帶著黃啟科,專門去美國參加世博會中國招待會,想借著國際舞臺,給清廷那點“新政”成果撐撐場面,意思是“咱也在搞現代化,別小瞧咱” 。
那邊美方呢,弗朗西斯·A·卡爾就跟著摻和,搞跨文化交流那套。其實明眼人都知道,清末中國就是半殖民地,被動著跟國際接軌,溥倫他們去參會,看著是展示形象,實際背后全是無奈——國家弱得不行,還得硬著頭皮在國際上露露臉,就盼著別讓列強把清廷這點“面子”全薅沒了。
這張老照片就是愛新覺羅·溥偉小時候,妥妥的恭親王世家子弟——他爺爺可是晚清風云人物奕訢,當年跟曾國藩、李鴻章那幫人折騰洋務運動,想給大清續口氣。
你瞅溥偉這派頭,穿的是清朝宗室小王爺的行頭,騎的矮腳馬也有講究,王府里專門馴的,穩當又有面兒。那時候的北京城,像他這樣的宗室子弟,打小就被架在“天潢貴胄”的架子上,學騎馬射箭、讀四書五經,盼著將來接祖宗的班,守著大清的江山。
可惜啊,這娃生不逢時!等他長大承襲恭親王爵位,大清都快玩完了。辛亥革命炮一響,溥儀退位,溥偉還想著“匡扶大清”,跟日本人勾勾搭搭,后來在偽滿洲國混,成了徹頭徹尾的“復辟工具”。
這是瑾妃的肖像照,得先嘮嘮她啥身份!她是光緒帝的妃子,妹妹就是特有名的珍妃 。你看她端坐那兒,頭戴“大拉翅”旗頭,這可是晚清后宮標志性打扮,簪花一綴,特有宮廷范兒。身上旗裝滿是回紋圖案,配色老古樸了,盡顯身份。
再看周圍,兩側對稱的中式桌椅、桌上白花花瓶、地面盆栽,還有背后繪著山水帆船的屏風,全是晚清宮廷規制。瑾妃在宮里日子挺復雜,光緒帝那會兒,妹妹珍妃更受寵,她相對低調。后來溥儀繼位,她成了端康皇貴太妃,在后宮也算有了分量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