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好文激勵計劃#據新華社6月18日報道,伊朗當天對以色列發起了“真實承諾-3”行動的第十二輪打擊,發射了射程可達2000公里的“泥石”彈道導彈,這是自13日以伊沖突開始以來,伊朗首次使用“泥石”彈道導彈打擊以色列。
一提到伊朗的導彈,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流星3,沒錯,在之前的12輪打擊中,伊朗主要使用就是流星-3及其改型。流星3雖然成熟可靠,造價低廉,但是畢竟是一款液體彈道導彈,發射前要加注燃料,準備時間較長。同樣因為液體燃料導彈需要臨時加注燃料,所以雖然可公路機動,但導彈發射車不能離開燃料貯存點過遠,這也為以色列戰機的獵殺提供了方便。
相比之下,“泥石”彈道導彈由于采用固體燃料,發射準備時間短,以色列戰機空襲完伊朗,還沒返回基地,泥石導彈就先落地了。而且固體導彈機動范圍也更廣,以軍戰機也更難發現。另外,“泥石”導彈采用二級結構,這次的視頻大家也能看到,導彈在飛行過程中,有一個一二級分離的過程,這樣減少了大量死重,所以導彈能飛得更快,射程更遠,彈頭重量也更大。
“泥石”導彈是在2008年首飛的,但之后的試驗飛行報道不多,外界一度估計伊朗的固體導彈發展計劃遭遇技術瓶頸。這次伊朗在和以色列沖突爆發一周后,才使用“泥石”,也說明這款導彈的裝備數量不多,屬于“壓箱底”的殺手锏。
“泥石”導彈長19米,直徑約1.4米,重26噸,彈頭重量約為1噸,射程2000公里。相比之下流星-3導彈長16米,彈徑1.35米,重16噸,彈頭重量同樣為1噸,但射程只有1500公里。也就是說,流星-3打擊以色列,可以在西部發射,而“泥石”可以在伊朗中東部發射,大大降低了被以軍空襲的概率。
不過,受制于技術水平的限制,伊朗導彈的命中精度、抗干擾能力較差,基本只能用于襲城戰,或者打擊空軍基地等大型目標,伊朗在打擊以色列的摩薩德總部大樓時,導彈就基本都砸在了大樓周邊幾百米的范圍內。“泥石”導彈相比流星-3射程更遠,精度只會進一步下降,這次伊朗一共射了3枚,但是以色列方面并沒有命中的報告。
所以,“泥石”導彈的首次參戰,軍事意義并不大,反而可能暴露了伊朗導彈數量不足的問題。伊朗在真實承諾3的首日,能夠向以色列打出150枚導彈,但是之后越來越少,很快降到每天幾十枚,而18日更是降到了個位數。這一方面是導彈庫存下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導彈發射車大量被炸,導致“有彈無槍”。由于流星-3及其改型射程過短,導致只能在伊朗西部發射,而以色列空軍已經掌握了這里的制空權,所以流星3系列很難組織大規模齊射,伊朗不得已才動用射程更遠的“泥石”。
伊朗的以色列的這場沖突,實際上就是兩種不同裝備發展思路的較量。目前來看,用戰機投彈比用導彈直接轟炸效果更好,因為一枚中程彈道導彈造價高達上千萬美元,而一枚精確制導炸彈只需要幾萬美元,而且精度更高,伊朗恐怕很難打贏這場消耗戰。
但你不能說,伊朗導彈優先的思路就是錯的,因為以伊朗的國際環境,很難得到全套的空戰體系,即便選擇空軍優先,也很難利用戰機攻擊以色列。相比之下,導彈的突防概率更高,而且能夠自產,起碼讓伊朗具備了反擊以色列的手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