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5年6月18日深夜,德克薩斯州博卡奇卡的梅西測試場被一團熾烈的火海吞噬。星艦飛船S36(Ship 36)在靜態點火測試前加注燃料時,突發災難性爆炸,化為碎片,測試場關鍵儲罐區被摧毀,火勢席卷周邊,甚至波及一旁的助推器18.1。這不僅是硬件的崩塌,更是星艦開發遭遇的又一重創。爆炸的余燼仍在燃燒,關于V2版本可靠性、測試策略極限以及SpaceX未來路徑的爭論,已如野火般在航天社區與公眾視野中蔓延。
●爆炸剎那間:從火花到末日
美中時間6月18日深夜~23:02(北京時間6月19日中午~12:02),梅西測試場夜空本應見證飛船S36六臺引擎咆哮。這艘為星艦第10次飛行測試(IFT-10)精心打造的飛船,正在加注液態甲烷(CH4)和液態氧(LOX),為即將執行6臺引擎長時靜態點火做準備。突然,船體頂部迸發一團刺目的火光,緊接著是推進劑的狂暴泄漏。
▲NASASpaceflight的慢動作視頻捕捉到致命一瞬:泄漏的甲烷或液氧在剎那間點燃,火球如怒龍般吞噬飛船,沖擊波撕裂測試臺,碎片四散,宛如末日降臨。
Reddit社區用戶@lev69分析,爆炸始于頭部儲箱的破裂,可能由甲烷泄漏或局部燃燒引發。V2版本星艦飛船為提升性能,采用了自動加壓系統,用推進劑的沸騰氣體替代V1的氦氣加壓,這一改動增加了系統復雜性。爆炸發生時,S36幾乎滿載液氧,并加注了足夠靜態點火的甲烷,燃料的巨大能量將破壞力推向極致。火勢延燒逾一小時,儲罐區接連起火,消防車雖緊急趕到,卻難以遏制烈焰的肆虐。
●余波的深淵:從測試場到星際藍圖
S36爆炸不僅摧毀了自身,還重創了梅西測試場的核心基礎設施。儲罐區、地面支持設備(GSE)以及測試臺遭受嚴重破壞,修復可能耗時數月。一旁的測試版助推器18.1(Booster 18.1)也未能幸免,表面損傷尚待評估。這意味著SpaceX的測試節奏將被迫停滯,飛船S37和S38低溫測試與靜態點火計劃面臨嚴重推遲。
對整個星艦測試計劃的沖擊更為深遠。飛船S36原定驗證V2版本的軌道再入能力和猛禽引擎的可靠性,這起事故直接打亂了星艦第十飛發射日程。更嚴峻的是,梅西測試場作為SpaceX唯一專用于飛船靜態點火的設施,由于癱瘓可能導致數月內無法開展關鍵測試。Reddit社區用戶@redstercoolpanda警告稱,相比飛行失敗,梅西測試場的損毀是絕對大災難,不排除將NASA的阿耳忒彌斯計劃推遲至2030年代的可能。
阿耳忒彌斯計劃嚴重依賴星艦作為載人登月系統(HLS),負責將宇航員送往月球表面。飛船S36爆炸可能迫使NASA重新評估時間表,而備用方案——藍色起源的Blue Moon載人著陸器——預計2031年才能就緒,且開發進度因多次延誤飽受質疑。
與此同時,SpaceX一系列商業計劃也是壓力山大。星艦是下一代星鏈V3衛星的唯一載具,推遲可能削弱公司在全球寬帶市場的領先優勢。此外,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可能借機加強對博卡奇卡的環境和安全審查,延長測試與發射許可的審批周期。
●V2的煉獄:創新與風險的博弈
S36的爆炸將V2版本星艦飛船推至風口浪尖。相較于V1,V2引入了多項激進改動:更薄的不銹鋼壁厚(減輕重量)、優化的儲箱布局(提升運力)、自動加壓系統(簡化設計)以及改進的猛禽V2引擎(推力增強)。這些改動旨在讓星艦成為完全可重復使用的巨型火箭,但也埋下了隱患。2025年三次飛行測試(IFT-7、8、9)均以飛船解體告終:IFT-7因燃料泄漏受挫,IFT-8遭遇引擎故障,IFT-9在再入時失控。X平臺用戶@ArrogantCube戲稱:V2像是被詛咒的飛船。
不少批評者認為,SpaceX快速迭代策略可能過于冒險。Reddit社區用戶@Fair-Advisor4063指出,V1經過五年打磨才趨于穩定,而V2的改動過于倉促,未能充分驗證。更深層次問題則直接指向公司文化。用戶@kempert推測,馬斯克高壓管理風格可能導致資深工程師流失,新團隊經驗不足,增加了失誤風險。X平臺上甚至流傳「內部破壞」或者「ULA狙擊手」的戲謔陰謀論,盡管缺乏證據。
更多支持者則堅稱,失敗是通往突破的必經之路。Reddit用戶@Ormusn2o強調,星艦的復雜性——不銹鋼結構、可重復使用上層、火星級運力——注定需要數十次甚至上百次失敗才能達到航空級可靠性。并且援引2016年Amos-6事故:獵鷹9號因復合材料壓力容器(COPV)故障爆炸,但SpaceX通過改進設計,最終實現數百次成功發射。
●數據透視:星艦試煉曲線
為洞悉星艦計劃的挑戰,以下是關鍵測試節點:
不難看出,星艦的失敗頻率在V2階段顯著攀升。V1在2023-2024年解決了助推器分離、軌道插入等難題,而V2的連續失利暴露了設計改動的風險。相比之下,獵鷹9號在2006-2010年僅經歷三次發射失敗,且其非可重復使用的上層設計遠低于星艦的復雜性。星艦目標——完全可重復使用、月球與火星任務,使得開發難度堪稱航天史的巔峰挑戰。
●未來星途:從廢墟到星辰
SpaceX已啟動全面調查,聚焦燃料系統和頭部儲箱的潛在缺陷。短期內,該公司可能轉向飛船S37或S38,并考慮將靜態點火測試轉移至軌道發射臺(Pad A或B),利用噴水系統減緩爆炸沖擊。為應對儲罐問題,SpaceX已在為飛船S38生產改進的甲烷頭部儲箱歧管,或者提前推廣使用。
長期看,V3版本星艦和猛禽3號或許有望破解V2的困局。猛禽3號通過簡化焊接和螺栓連接,減少了泄漏風險,并移除引擎隔熱罩以優化重量。梅西測試場的重建將是重中之重,SpaceX在2016年SLC-40發射臺快速恢復的經驗表明,有能力在一年內完成類似任務。
這起爆炸雖是低谷,卻也孕育轉機。Amos-6事故后,SpaceX通過優化COPV設計,將獵鷹9號打造為全球最可靠的火箭。飛船S36爆炸或許能點燃類似的變革,驅動星艦燃料系統、測試流程乃至團隊文化的重塑。正如Reddit用戶@thatguy5749所言:測試場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承受這樣的爆炸。
在博卡奇卡海灘,飛船S36突然爆炸就像一首悲壯的詩篇,訴說著航天探索充滿了意外,代價,不屈。星艦項目絕非坦途,但每一道裂痕、每一團烈焰,都是通往星辰的階梯。SpaceX工程師們將從廢墟中重啟,剖析數據、錘煉藍圖,為月球、火星乃至更遠的星際彼岸鋪路。這場試煉不僅是技術與物理的較量,更是人類意志的淬煉。當梅西測試場煙塵散去,星艦下一章已在烈焰中悄然開啟,那是一段屬于星辰大海的史詩。
參考信息索引:
rfsafe.com:爆炸時間線與技術分析
The Verge:SpaceX官方聲明與事件背景
Reddit r/SpaceXLounge:社區討論與技術推測
Wikipedia:星艦飛行測試概覽
X平臺:事件實時追蹤與NASASpaceflight帖子
News9live:事件時間線確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