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起,萊蕪區“手拉手暖夕陽,心連心愛傳承”關愛孤寡老人公益助老活動正式踏上行程。鵬泉、寨里、高莊、羊里、苗山等多個街鎮志愿服務團隊迅速響應,組織志愿者與幫扶兒童攜手走進孤寡老人家中,用實際行動傳遞社會溫情。
春風化雨潤桑榆,多團聯動敬老行。“老吾老及人之老”,寨里團隊的志愿者程秋菊、張偉等人帶領對接兒童一起走進7位老人家中,志愿者們耐心詢問老人身體狀況,傾聽他們的生活需求,與老人嘮家常、話冷暖,并送上愛心物資。孩子們稚嫩的笑容和貼心的問候,讓老人緊緊握住他們的手久久不愿松開。“看到孩子們的笑臉,心里比吃了蜜還甜。”一位老人感慨道。
鵬泉團隊則由團長賈君霞帶隊,組織核心骨干與一對一志愿者,聯合被幫扶兒童,對鵬泉街道、茶業口鎮、和莊鎮的老人展開送暖摸排工作。志愿者們頂著烈日穿梭于村落之間,細致記錄老人信息,確保物資精準發放。“我們分工明確,有人負責登記,有人負責配送,雖然辛苦,但看到老人的笑容就覺得值了。”志愿者們發自內心地說著自己的心情。
高莊團隊12名核心骨干攜家屬和孩子兵分三路,一上午走訪8個村莊13戶患病或殘疾老人家庭。面對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志愿者們不僅送上物資,更用行動傳遞關懷。隨行的孩子們親眼目睹老人的困境,深刻體會到健康的珍貴,也在實踐中理解了“關愛他人”的意義。
創新服務模式,提升幫扶“精準度”。羊里團隊的行動頗具亮點,團長朱翠玲帶領骨干志愿者提前梳理老人名單,創新設立ABCD崗,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并制定涵蓋食用油、點心等日常用品的配送方案。從籌備到執行,團隊僅用一天時間便將物資送到老人手中。“我們提前規劃路線,合理分配物資,就是想讓老人盡早感受到這份心意。”朱翠玲介紹道。老人們接過物資時眼眶濕潤,幸福的笑容是對志愿者最好的回應。
以行動傳愛,讓傳統美德“活起來”。此次活動不僅溫暖了老人,更成為孩子們的“社會實踐課”。在與老人互動中,孩子們學會傾聽、付出與感恩,也在志愿服務中收獲成長。“以前覺得幫助別人很難,現在發現只要付出一點時間和耐心,就能讓爺爺奶奶開心,我以后還要參加!”跟隨高莊團隊走訪的志愿者發表感悟。
看到90多歲高齡的老爺爺還親切的和自己握手,一同送暖的關愛兒童愷愷在回來的路上,小大人一般地向志愿者阿姨問道“老爺爺這么健康是和道相應的,對吧阿姨?”孩子稚嫩的話語里是在學習實踐中,對善良、孝順、尊重、愛護、悲憫等傳統美德的呼應。
萊蕪區各團長亓淑霞、朱翠玲、賈君霞等團隊負責人均表示,今后將持續深化助老行動,呼吁更多人關注老年群體。“尊老愛幼不應只是口號,而是要化作日常的關懷。”高莊團隊團長亓淑霞說,“我們計劃每月組織一次探訪,讓老人感受到持久的溫暖。”
截至目前,鵬泉團隊集中力量全部完成探望計劃,全區已完成計劃近140位老人的探訪慰問,為這場持續至月底、覆蓋465位老人的公益行動打下堅實基礎,后續將按計劃推進剩余幫扶工作。
這場覆蓋全區的助老行動,不僅為孤寡老人送去物資與關懷,更通過“志愿者+幫扶兒童”的聯動模式,讓愛與責任在代際間傳承,當志愿者帶領孩子們用小手牽起老人的雙手,當年輕的目光遇見歲月的皺紋,一座跨越代際的橋梁正在萊蕪大地上悄然筑起,讓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