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為基,決勝千里。
很多時候,公司在定下商業模式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成敗。
蘋果通過技術創新和生態系統搭建,贏得超高客戶粘性;茅臺通過稀缺性和品牌溢價,穩坐“白酒一哥”;拼多多通過社交裂變和低價策略,牢牢把握下沉市場。
可見,巴菲特說得對,“如果生意模式好的話,庸才都不怕”。
而光啟技術,也正是憑借絕佳的商業模式,組建起自己的材料帝國,不斷刷新業績。
2020-2024年,公司營收從6.37億元增長到15.58億元,年復合增速為25%;凈利潤更是從1.63億元持續增長到6.52億元,年復合增速高達41%。
2025年一季度,光啟技術業績進一步突破,實現營收3.72億元,同比上升15.96%;實現凈利潤1.51億元,同比上升10.82%。
那么,光啟技術背后究竟有什么玄機?
公司的生意經,用一句話可以概括為拿捏供給端,釋放需求端。
供給端:壁壘深厚
光啟技術主營超材料產品,2024年超材料產品和超材料研發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為81.49%和18.13%。
所謂超材料,其實是一種根據需要,通過人工設計和制造達到傳統材料無法實現的物理特性的高性能材料,廣泛用于軍工行業,例如航空航天、電子通信系統等。
說起來容易,卻不是誰都能做到的。光啟技術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將超材料技術實現規模化應用的企業,并且超材料專利申請總量位居全球第一。
另外,公司格外注重產業鏈的自主可控,不僅建設了全國最大的超材料智能制造中心709基地,還打通了超材料從源頭研發到下游產業化的全鏈條。
這也就使得光啟技術的產品在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領域內具備較強的不可替代性,對下游客戶有底氣叫價。
2020-2025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從38.12%上升到53.84%,凈利率從25.55%上升到40.42%。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毛利率和凈利率在2022年出現拐點,之后的上升速度明顯加快。
那是因為2023年8月,光啟技術剝離了拖累公司盈利能力的汽車零部件業務,開始聚焦超材料航道,毛利率和凈利率均獲得“質”的飛躍。
需求端:旺且持續
2024年,光啟技術再次加碼超材料業務。公司啟動了株洲905基地1期項目和天津906基地1期項目的建設工程。
其中,905基地主要從事超材料產品關鍵部件等的開發與生產,906基地則進行超材料特種工裝制造等活動。
這倆都屬于公司超材料產業鏈中上游的核心企業,預計2025年將正式投產。
光啟技術這一大動作,除了為緩解上游產能不足對出貨量的制約外,也源自公司對超材料未來下游需求的判斷。
一方面,軍工市場,例如航空航天等,對超材料的需求穩步上升;另一方面,民用市場,像低空經濟、智能汽車等,也在逐漸產生需求增量。
首先,航空裝備投入保持增長。
從歷史數據來看,2020-2023年我國航空裝備市場規模從1030億元持續增長到1390億元,并粗略估計2024年進一步增加到了1535億元。
即便如此,我國與海外部分國家的航空裝備投入依然有比較大的差距,更何況海外的相關支出仍然在增加,例如英國在近日宣布將國防支出額度提高到110億英鎊。
因此,預計我國的航空裝備投入也有望繼續保持上升趨勢,對公司超材料的需求將同比增長。
而光啟技術發布的重大合同公告也印證了我們的判斷。
2025年2月,公司表示新簽訂超材料批產合同7.8億元,為公司2025年的業績表現打下良好開端。
其次,切入低空經濟行業。
除了軍工領域外,光啟技術同樣重視超材料在民用市場的滲透。
公司正在積極推動超材料產品與先進檢驗檢測技術在智能汽車檢測以及無人機等民用領域的應用。
尤其在無人機方面,公司致力于打造擁有長航時的大規模無人機蜂群,董事長劉若鵬甚至曾揚言“把無人機當成手機來做”。
現如今,光啟技術正走在實現目標的路上。在2024年的珠海航展上,公司發布了全球首款全機身超材料無人機,預計2025年將小批量交付。
航展過后,公司就簽署了第一批框架采購合同,并且合同金額最高達20億元,既意味著光啟技術在無人機上有了新突破,也標志著公司正式切入低空經濟領域。
供給稀缺,疊加需求旺盛,光啟技術的商業策略與茅臺相比也不遑多讓。
或許正因如此,公司才能超過航發動力、中航沈飛等,成為航空航天ETF(159227)中凈值占比最高的公司。
要知道,航空航天ETF(159227)主要聚焦軍工行業,軍工占比高達99%,是所有跟蹤國證航天指數的產品中,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
并且航空航天ETF(159227)也與低空經濟、衛星制造等主題相契合,自上市以來,份額凈值基本上都處于上升趨勢。
光啟技術能夠在其中占據最核心的位置,既是對公司產品在航空航天行業中重要性的認可,也是對其產品在低空經濟等場景中的應用存在預期。
最后,總結一下。
光啟技術在超材料領域持續深耕,往大了說,是想“為國打贏下一場戰爭”;往小了說,是想讓公司業績穩步增長。
但不論如何,公司在國內,甚至全球超材料領域的競爭力毋庸置疑。
現如今,公司擴建中上游產能,向民用市場拓展業務,在補齊短板的同時,也在下一盤更大的棋。
以上僅作為上市公司分析使用,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