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城鄉社區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將完整社區建設作為打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城市范例的標志性成果。堅持把完整社區建設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重要載體,堅持以建設“人民幸福美好家園”的好社區為目標,聚焦為民、便民、安民功能,著力推動設施完善、環境宜居、服務智慧、管理有序、安全健康、群眾認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富裕城市基本單元。目前,全市已累計開展438個完整社區建設,惠及城鎮居民410萬人,翠苑一區社區、繽紛社區和湘湖社區等3個社區入選全國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名單。
蕭山區湘湖社區
西湖區翠苑一區老年食堂
構建高效協同
全域覆蓋的工作推進機制
統籌工作架構,健全組織保障。市區兩級分別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整合發改、建設、規資、民政、衛健等條線力量和政策,實行專班實體化運作,一體推進完整社區建設、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兒童友好、老年友好空間建設等工作。
統籌政策體系,強化制度保障。結合杭州實際,構建“1+N”政策體系,出臺全域推進完整社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力爭到2025年年底全市完整社區覆蓋40%以上的城鎮社區、到2035年年底基本實現完整社區全覆蓋”的目標,從規劃體系、運營服務等多方面提出整體性解決方案;出臺社區配套用房產權辦理辦法、市區兩級專項獎補資金等相關支持政策10余項,為推進完整社區建設提質擴面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
統籌體檢規劃,實現精準供給。對全市1260余個城鎮社區開展專項體檢,全面掌握3.5萬個公服設施數據,摸清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底數和短板。編制城鎮社區建設專項規劃,全市劃定5分鐘生活圈1690個、15分鐘生活圈344個;開展公共服務設施補短板行動,推動各類公共服務資源更加均衡、可及。
健全引領有力
全民參與的社區治理體系
堅持黨建統領,破解共性難題。堅持“工作推進到哪里,黨組織作用發揮到哪里”,充分發揮黨建在綜合協調、抓人促事、資源共享、要素保障等方面統領作用,創新開展完整社區黨建分類試點,推動完整社區共性難題“一起解”、空間挖潛“一起議”、服務運營“一起管”,加快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比如濱江區繽紛社區作為由三個建制社區聯建的“聯合型社區”,通過建立聯合黨委,推動實現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運營,集中力量解決了環境秩序混亂、缺少公共配套等問題,實現了黨建引領治理提質。
濱江區繽紛社區一站式服務中心
堅持多元主體,激發治理潛力。以百姓意愿為準則、以百姓需求為核心,創新打造紅茶議事會等社區議事平臺,全面開展居民需求調查和深度訪談,暢通居民建言獻策渠道,尋找社區治理的最大“公約數”。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建設、運營的積極性,激發市場供給潛力。比如西湖區河濱社區圍繞“共治共建共創”,通過民主黨派聯建,建立“濱菁同心社”,成立僑聯驛站和志愿者隊伍,有力實踐了“參與式”治理新模式。
西湖區河濱社區共享書房
堅持數字賦能,提升治理效率。依托數字化治理優勢,推動數字服務融入社區治理和百姓生活。制定完整社區數字化建設指南,搭建統一的數字化社區治理服務平臺并實現市區兩級貫通。在治理端,強化“人、房、設施”等全要素數據感知能力,有效賦能基層風險防范化解與精準治理。在服務端,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便民服務門戶,嵌入社區活動、報事報修、空間預約等便民應用,真正實現快速響應、服務直達。如上城區楊柳郡社區利用數字駕駛艙將物業投訴處理時長從72小時壓縮至8小時,業委會事項表決效率提升4倍。
上城區楊柳郡社區數字駕駛艙
打造品質美好
全齡共享的共同富裕基本單元
聚焦補齊短板,完善公共服務。緊盯“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需求,通過新建、改建、盤活閑置房屋、既有空間復合利用等方式,將空間、資源延伸到居民家門口,推動“單一服務”向“完整服務”轉變。通過完整社區建設,全市已累計打造社區綜合服務站368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37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25個、社區嬰幼兒照護服務驛站340個、社區百姓健身房361個、社區食堂230個、加裝電梯3776臺。
聚焦長效運營,增強“造血”功能。出臺完整社區運營指南,通過開展“強社惠民”改革和“大物業”綜合服務試點,整合街道資金、資產、資源,形成“社企聯動”“片區聯動”“大物業聯動”等社區建設運營模式,推動“產權單位擔一點、公共收益收一點、社區居民出一點”的運營良性循環。比如余杭區華興社區以“運營前置”為核心,提前引入綜合運營商,通過市場化方式運作百姓健身房、社區食堂等場所實現了營收,商業利潤反哺社區公益服務,構建“公益引流-普惠服務-商業聯動”閉環。
余杭區華興社區百姓健身房
聚焦身份認同,實現鄰里融合。構建睦鄰文化,因地制宜組建多元化興趣社團,創新開展社區文娛活動,大力推動公益服務、倡導鄰里互助、營造文明新風,持續增進“歸屬感”、織密鄰里“關系網”,著力構建和諧融洽新型鄰里關系。比如臨安區蘭錦社區聚焦拆遷安置居民身份轉換適應難情況,組織熱心村民,搭建“七彩服務”互助網絡,營造和諧溫暖社區家園。
內容來源:中國建設報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
我國城鄉規劃工作的非營利性行業組織。致力于制定城市規劃執業規則、推廣規劃相關行業標準、搭建行業研究交流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