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巖(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辦公室
(高端智庫辦公室)主任、研究員
美國國內傳統政治制衡和社會秩序的坍塌,及其對外戰略引發的國際社會“無序”風險,將使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面臨新的嚴峻沖擊。
動蕩變革是近年來國際形勢演變的重要特征,而美國在其中發揮的破壞性作用日趨明顯。隨著特朗普第二任期施政鋪開,美國內外政策對國際形勢的負面影響逐步顯現,不僅顯著加劇了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更可能導致世界進入風險積聚爆發的“無序時代”。
特朗普政府奉行“對立”思維,破壞國際合作的基本氛圍。過去十余年,隨著特朗普走上美國政治舞臺的前沿,其個性中的“對立”思維、“好斗”傾向已然非常突出地呈現于世人面前。在他看來,世界更像是黑白映像的二元對立——“如果你不是100%順服于我,你將110% 地成為我的敵人”。
▲6月11日,警察在美國洛杉磯實行宵禁的區域逮捕抗議者。
在第一任期,特朗普便將上述思維融入執政理念,不僅挑起針對主要國家的“大國競爭”,更妄圖以“脫鉤斷鏈”“極限施壓”等手段實現美國一家獲利、單極獨霸。其第二任期的執政雖然時間尚短,但已將“對立”思維推到新的極致。在美國國內,特朗普政府圍繞移民、教育、墮胎等重要社會問題的政策,急劇強化了國內紅藍對立、種族分化、聯邦與地方沖突,以致“第二次內戰”論調在美國國內輿論場持續發酵。
在對外交往中,特朗普政府不僅對其認定的競爭對手持續施加壓力,更將諸多傳統盟友樹為對立面。特朗普與澤連斯基的白宮對立大戲暴露于全球,針對鄰國加拿大幾次三番的“合并”言論讓盟友恐慌,“吞并”格陵蘭島、強奪烏克蘭礦產資源等諸多言行更讓歐洲國家嘩然。美國訴諸“對立”思維的蔓延和升級,無疑進一步縮小了在動蕩形勢下國際社會開展合作的空間。
美國國內失序的外溢影響前所未有地加劇國際形勢的動蕩性。冷戰結束以來,美國以“霸權國”“主導國”自居,長期以推廣各種領域的美式理念為對外戰略的基本邏輯之一。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近年不斷加劇的國內亂象也作為所謂“霸權國”的副產品對國際形勢產生著更為直接的外溢性沖擊。特朗普第二任期將國內泛濫的芬太尼問題作為栽贓他國搞“關稅戰”的借口,國內各派勢力圍繞“大而美”開支法案的紛爭及其對美國國債安全性的擔憂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更為令人擔憂的是,特朗普政府為了逆轉民主黨政府的“多元、平等和包容”政策,在科學和教育領域掀起針對科學家和知名大學的大批判,并以中止聯邦資助、暫停簽證程序等舉措迫使相關機構放棄國際科研合作。此類舉動對國際科技和人文領域的交流產生了極大破壞效應,成為針對大國“科技戰”的升級版本,是推動“逆全球化”的最新舉動。發生在洛杉磯的街斗暴力沖突,更赤裸裸地將美國社會的動蕩一面呈現于國際社會面前,以致《紐約時報》評論稱“美國已不再是一個穩定的國家”。法國經濟學家、《21世紀資本論》作者托馬斯·皮凱蒂認為,“美國已不再是值得信賴的國家”?!安环€定、不再值得信賴的美國”已然成為國際形勢動蕩的新佐證。
▲6月19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防空系統攔截伊朗導彈。
美國國內傳統政治制衡和社會秩序的坍塌,及其對外戰略引發的國際社會“無序”風險,將使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面臨新的嚴峻沖擊。
面對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的執念,各國將被迫趨于自保、尋求新的力量聯合,對國際公共產品的所求將更大于付出,各類國際組織的失效和全球性問題的治理赤字勢必更加凸顯。在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公共衛生、人工智能安全等領域,不排除既有風險因素以某種驟然爆發的形式沖擊人類安危。國際社會陷入“無序”的潛在風險,也可能意味著一個新的“大爭之世”出現。在所謂的“霸權國”肆無忌憚拋棄規則、規范、國際法的情況下,武力、脅迫、欺詐可能成為更多國家的無奈選擇。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軍費開支創下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增幅,全球超100個國家及地區在2024年增加了軍費開支。地區強國之間的直接軍事沖突、大規模戰爭連續出現,也在不斷印證維護國際和平的任務之艱巨。
高端訪談
更多訪談(下滑查看)
基金會動態
更多動態(下滑查看)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