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
日本眾院法務委員會于6月19日召開理事懇談會,就本屆國會期間放棄對立憲民主黨、國民民主黨和日本維新會提交的3部“可選擇的夫婦別姓制度”相關法案進行表決一事,朝野政黨達成正式協議,決定在秋季臨時國會繼續審議,相關審議協議文件內容也已敲定。此事的背后,顯現出日本社會在傳統觀念與現代訴求激烈碰撞下,對制度變革的艱難探索。
“夫婦別姓”制度,絕非簡單的姓氏選擇問題,而是深深扎根于日本社會的文化、家庭觀念以及性別平等等諸多深層次議題之中。在日本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里,婚后女方隨夫姓的習俗已延續數百年,它承載著家族傳承、社會秩序等傳統價值觀念,宛如一條無形的紐帶,將家族成員緊密相連,維系著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然而,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現代社會的發展帶來了觀念的革新。隨著女性地位的不斷提高,她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擁有了獨立的人格和強烈的事業追求。婚后強制隨夫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和權利,使她們在身份認同上陷入迷茫。越來越多的女性渴望在婚后保留自己的姓氏,以維護個人身份認同和職業發展,這種現代訴求與傳統習俗之間的沖突日益尖銳,成為推動“夫婦別姓”制度討論的重要力量。
從社會進步的宏大視角審視,“夫婦別姓”制度的推行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意義。首先,它是推動性別平等的重要舉措。在現代社會,性別平等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夫婦別姓”制度給予夫妻雙方平等選擇姓氏的權利,打破了傳統觀念中女性從屬于男性的束縛,是對女性地位的尊重和提升。它有助于消除性別歧視,營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讓每一個人都能在平等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價值。
其次,這一制度有利于個人的身份認同和職業發展。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身份和價值,姓氏是個人身份的重要標識之一。保留自己的姓氏,可以讓個人在婚姻中保持獨立的人格,更好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對于女性而言,這意味著她們可以在婚后繼續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不會因為姓氏的改變而影響職業發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從而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盡管“夫婦別姓”制度意義重大,但其在推行的過程中卻面臨著諸多阻礙。一方面,傳統觀念的束縛是最大的絆腳石。在日本,家族觀念深入人心,姓氏被視為家族傳承的重要象征。改變婚后女方隨夫姓的傳統習俗,可能會被視為對家族傳統的背叛,引發社會輿論的質疑和反對。許多人擔心,這一制度的推行會破壞家族的凝聚力和社會的傳統秩序,導致家庭關系的混亂。
另一方面,日本相關法律和制度的調整也困難重重。“夫婦別姓”制度的實施需要修改一系列法律法規,涉及戶籍管理、財產繼承、子女姓氏等多個方面。這些法律法規相互關聯、錯綜復雜,修改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因此,法律制度的修訂和完善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此外,日本不同政黨之間的利益博弈也影響了法案的審議進程。在6月17日的表決提議中,自民、公明、國民和共產各黨持反對或謹慎立場,這反映出各政黨在“夫婦別姓”制度上的立場分歧,也增加了制度推行的難度。
盡管“夫婦別姓”制度的推行面臨重重困難,但日本眾院法務委員會決定在秋季臨時國會繼續審議,這體現了日本社會對現代訴求的積極回應和對制度變革的堅定探索。在未來的審議過程中,各方應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充分聽取不同群體的意見和建議,尋求傳統與現代、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平衡。
“夫婦別姓”之辯,是日本社會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一次艱難抉擇。這一制度的推行,不僅關系到個人的權利和自由,也關系到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日本應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制度變革,實現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同時,這一議題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思考,在面對類似的社會問題時,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永恒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