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說這屆巴黎航展沒什么人關注,連熱搜都沒上幾個,不過還是讓我看到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首次公開了殲-10CE的"自主閉環超視距攻擊能力",這項黑技術,可以說是直接改寫了現代空戰規則。
據中航工業集團巴黎航展代表團副團長朱謙介紹:殲-10CE作為殲-10的外貿型號,是中國研制的全天候、單發、單座、多用途的“四代+”戰斗機,不僅具有自主閉環的超視距攻擊能力,還具有優秀的電子對抗和體系協同作戰能力。
其實早在一個月前的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已經用實戰證明了這項技術的強大威力——在克什米爾上空擊落印度3架"陣風"、1架蘇-30MKI和1架米格-29,自身卻毫發無損。這場空戰不僅讓全球軍事觀察家震驚,更讓殲-10CE成為本屆航展最受矚目的明星戰機。
之前,在傳統超視距空戰中,飛行員需要同時完成目標識別、導彈發射引導和戰果評估,整個過程高度依賴個人經驗,在高壓環境下極易出錯。而殲-10CE的"自主閉環"系統實現了革命性突破——簡單理解,就是這個系統能如AI一樣,自主完成從搜索、鎖定到攻擊的全部流程,飛行員只需做最終決策,甚至不需要手動按下發射按鈕。這種模式將攻擊流程從傳統的"分鐘級"壓縮到"秒級",大大提升了作戰效率。之前在印巴空戰中,這套系統的優勢就展現得淋漓盡致。當時印度"陣風"戰機試圖利用電子干擾擺脫鎖定,但殲-10CE在強電磁干擾環境下仍能秒級計算出最佳攻擊時機,配合PL-15E導彈(射程200公里,末端速度4馬赫)實現"發射后不管"。更驚人的是,整個攻擊過程中,印度飛行員甚至沒有收到任何雷達告警,等發現導彈來襲時已經為時已晚。
值得注意的是,"陣風"戰機本身性能并不弱。這款單價高達2.4億美元的戰機在北約演習中曾多次擊敗F/A-18、臺風等西方主力戰機。印度空軍的敗因在于體系建設的嚴重缺陷——他們同時使用法國的導彈、俄羅斯的預警機和以色列的電子吊艙,各系統間協同效率低下,指令延遲高達11秒。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空軍依托紅旗-9防空雷達、ZDK-03預警機和高速數據鏈構建的"天網"體系,實現了秒級的超快速協同。
殲-10CE最讓西方震驚的,是其驚人的性價比。這款單價僅5500萬美元的戰機,卻集成了五代機級別的航電系統:氮化鎵雷達探測距離達260公里,比"陣風"遠80公里;LPI(低可探測截獲)技術讓對手難以察覺;自主閉環超視距攻擊能力,更是讓飛行員如虎添翼。
當然,殲-10CE的"自主閉環"技術很有可能源自殲-20的簡化版,這也預示著中國在空戰智能化領域已經走在前列。目前,中國正在測試更先進的"忠誠僚機"模式,讓殲-20指揮無人機群作戰。而印巴沖突早已證明,未來空戰的勝負關鍵已不再是單機性能,而是整個作戰體系的智能化水平。
西方軍工企業一直將類似技術視為"未來概念",而中國已經將其變為現實,并且以令人咋舌的低成本實現量產??梢灶A見,隨著殲-10CE的優異表現獲得實戰驗證,全球軍貿格局或將迎來重大變革。這場空戰不僅展示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技術實力,更標志著中國已經從軍事技術的"追隨者"轉變為"規則制定者"。
對于印度空軍而言,印巴沖突中的慘敗可能會加速其采購F-35的步伐。但中國通過持續的技術迭代,正在構建更完善的空戰體系。從殲-10CE到殲-20,再到未來的無人機協同作戰,中國軍工正在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而"陣風"的敗北,或許只是這個傳奇故事的開始。下期視頻我們講講航展中另外一款中國戰機,相信那是一款讓法國人都垂涎三尺的寶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