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巴黎航展,看大家聊得不多啊,咱們不得不給法國人點個贊啊,因為以色列襲擊了伊朗,巴黎航展主辦方,把以色列的展臺給圍擋起來了,以色列也是有苦說不出,畢竟參展布展可都是付了錢,這找誰報銷一下。
除了咱們說的這些,巴黎航展還有其他看點,在巴基斯坦威風凜凜,剛擊落“陣風”,又去“陣風”的老東家“踢館”的殲-10C,無疑是這屆航展最亮眼的中國戰機。不過,另一款中國戰機也十分引人關注,因為它把自己的首次海外展出選擇了巴黎,它就是殲-35A。
某種意義上講,殲-35A出現在巴黎,其實比殲-10C的亮相,對法國軍隊的沖擊更大。因為法軍不可能買殲-10C,但殲-35A你仔細一分析,這不就是給法軍“量身打造”的嗎?
法國在研制陣風戰斗機的時候,是希望只用一款戰機,就同時滿足空軍、海軍和出口的需求,所以陣風被設計成了一款雙發中型多用途戰斗機,兼顧成本和性能,以及海空通用性。到了法國的下一代戰機FCAS,達索還是延續了陣風的設計思路,雖然拉上了德國聯合研制,但依舊是海空和出口兼顧,雙發中型多用途,只不過更注重隱身設計,相當于隱身版的“陣風”。
不過,只靠法國和德國,研制一款隱身戰機,困難重重。德國受制于戰敗國的地位,航空工業殘缺不全,只是參與了幾款歐洲戰斗機和發動機的聯合研制,負責一些零部件的生產,基本處于次要地位。法國雖然號稱擁有完整的航空工業,但在研制陣風的時候,就已經力不從心了。
比如在發動機方面,法國當時只有單軸發動機技術,陣風的M88發動機,是借鑒美國通用的技術,而且受限于法國的工業水平,最終M88的性能要遠遠落后于EJ200和F414,這導致陣風的飛行性能方面和臺風以及F-18E/F差距較大。再比如航電方面,法國雖然研發出了有源相控陣雷達,但T/R組件是引進美國的,而且還是上一代的砷化鎵材料,再加上那全球最小的機頭,陣風戰斗機的雷達探測距離,也遠遠落后于臺風和F-18E/F。
而法國的這些問題,到了現在依舊沒有解決,法國的發動機技術依舊不如英國和美國,法國想要研制下一代機載雷達,氮化鎵組件依舊需要進口。法國唯一的強項是氣動設計,這在陣風以及歷代法國戰機上體現得都非常明顯,就是能夠用幾乎是五常最爛的發動機,整合出媲美美蘇的戰斗機。但是到了研制隱身戰機時代,法國的氣動功底,恐怕也不夠用了。
仔細觀察中美的“正牌”五代機,跟俄羅斯的蘇-57、韓國的KF-21和土耳其的“可汗”這些“偽五代機”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蒙皮邊緣的不規則鋸齒設計。這些不規則鋸齒,可不是設計人員隨手勾畫出來的,想要設計出最符合隱身需求的鋸齒邊緣,需要用超級計算機進行設計,再用超大型微波暗室,對戰機的全尺寸模型進行測試,沒有個幾年的功夫是做不出來的。而全世界只有中美才有超大型微波暗室,所以,法國如果想搞隱身戰機,要么用美國的暗室,要么自己建,不然也只能搞出一架“偽五代機”。
但是,美國豈會幫法國研制隱身戰機,搶自己F35的市場?而法國如果自己建超大型微波暗室,以法國軍工奢侈品一般的高成本,這FCAS的單價恐怕要控制不住了。
但最要命的是時間,法國人干活不僅貴,還慢,你看法國手握200多架陣風訂單,還這樣一年十幾架地造,雖然讓印度生產機身了,但其他國家誰敢買印度造的機身呢?還得跟法國買。“陣風”造得慢,最近還被殲10C擊落了,你說這200架訂單里,會有多少客戶會轉買F-35?FCAS的技術難度更高,只會比“陣風”更慢,等它研制出來,恐怕中美六代外貿機都出來了。法國自己可以等,但是德國就在對俄第一線,可等不了了,很可能一咬牙一跺腳,中途退出去買F-35了,或者直接加入英國牽頭的六代機。要知道,英國的發動機和航電技術,可比法國先進多了,而且還給土耳其設計“可汗”戰機練了手,無論是項目進度還是最終性能,肯定比法國的FCAS強多了。
所以法國想要縮短研發時間,降低研發成本,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買殲-35的生產許可,換上法國的發動機和航電武器,這樣只需要幾年就能服役,而且國產化率也高,達索和一大票法國軍工企業也有得賺。另外,殲-35也是海空通吃,法國航母也能借光。可以說,光明大道咱們給指出來了,就看高盧雄雞能不能低下高傲的頭顱了。要么咋說,考慮考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