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小福 編輯|樸芳
6月16日,萬達電影在上海召開了戰略發布會。會上,萬達電影董事長兼總裁陳祉希宣布將超級娛樂空間戰略深化為1+2+5的戰略版圖。
在這一版圖中,1指一個超級娛樂空間,2指國內國際兩大市場,5指五大核心業務,院線業務、影視劇集、戰略投資、潮玩和游戲。接下來5大業務將獨立運作并相互造血,形成共融共生的關系。
萬達電影此次核心動作就是整合二字,調動現階段能夠調動的一切資源多元變現。
而這個目的也是顯而易見的——讓公司擺脫對傳統電影行業收入的路徑依賴。一方面拓寬商業模式,通過IP孵化等手段驅動非票收入;另一方面則意圖借助潮玩、餐飲等新消費業態拉攏年輕用戶重返影院,在提升收入多元性的同時,重塑院線業務的價值錨點。
不過,從今天二級市場的反應來看,投資者對萬達電影的發表顯得情緒冷淡,截至收盤股價微跌1.71%。但市場一日反饋終究不具決定意義,對于萬達電影而言,此刻的確已經站上一個轉型的“非變不可”節點。
萬達電影站在拐點
進入“儒意時代”的萬達電影,仍身處行業下行與業務轉型的雙重陣痛期。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萬達電影實現營收123.62億元,同比下降15.44%;歸母凈利潤則從2023年的9.12億元下降至虧損9.4億元,同比暴跌203.05%。
(萬達電影2024年年報)
受到電影市場大環境影響,萬達電影的核心業務觀影收入同比減少20.82%至66.87億元,且由于觀影人次下降、電影IP衍生業務平平,包含IP衍生品收入在內的商品、餐飲銷售收入同比下滑20.53%至15.45億元。
與此同時,影院租金、人工等影院運營剛性成本持續高企,營收已不足以覆蓋固定成本,在2024年觀影業務毛利率也由正轉負。此前曾有媒體測算,按照萬達院線去年的觀影人次數字,公司每賣出一張電影票,就會產生毛利虧損約4.2元。電影越放越虧,卻又不得不放。
公司的財務結構也持續承壓。2024年,萬達電影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同比下降63.82%至16億元。另外造成去年虧損另一重要原因計提資產減值損失,也較2023年的2.73億元增加至6.67億元。
當然,在今年第一季度,這種情況開始有了一定改善。2025 年一季度,萬達電影實現了 47.09 億元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 8.3 億元,凈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 8.53% 提升至超 17%。但這主要得益于春節檔爆款《哪吒2》的拉動,尚難視為萬達電影的全局性好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伴隨電影行業結構性困境日益突出,作為國內院線龍頭,萬達電影既無法放棄電影主業,也難再依靠單一票房支撐未來。
如今,“講什么故事”已不重要,“恢復健康營收”才是核心命題。
松綁,但不能松懈
昨日的發布會倒像是萬達電影過去一年半以來的轉型階段性小結。更多調整動作早在更久之前就已經陸續鋪開。
例如將萬達影院升級為超級娛樂空間,孵化新品牌“時光里”,利用影院空間引入策展、聯名、文創等內容。又如對手中的電影IP進行前置衍生品開發,收購潮玩頭部品牌52TOYS,打造自研零食,延展影院大堂經濟的商業想象。
本質上,這是一次從“單一放映平臺”向“多元內容場域”的轉型。
在光線傳媒謀求IP運營轉型、大麥娛樂更名升級的背景下,萬達電影的調整并不孤單。電影行業已普遍意識到,電影業務必須向更廣闊的娛樂生態融合,才能對抗周期波動與消費低迷。在今年上影節開幕論壇上,幾位頭部電影公司的負責人也都傳遞了相似的觀點。
正如陳祉希在發布會上所表達的,“我們希望將來的影院,對觀影和非觀影群體,都能夠廣闊覆蓋。除了電影放映,影院可以是同好的聚集地,還可以讓用戶看展、逛市集、參加明星見面會,沉浸式體驗各類直播等等,我們期待著在檔期和非檔期,都能夠人頭攢動,熱鬧非凡?!?/p>
最終目標,是實現“大堂經濟”與“票房經濟”各占50%的收入結構。
然而問題也在于:萬達電影現在能否找到足夠強的“新業務抓手”,為轉型注入實質性增長動力?但眼下,萬達電影的潮玩、游戲新業務能否支撐第二增長曲線還有待驗證。
以目前最被寄予厚望的潮玩業務為例。
在發布會上,萬達電影旗下影時光推出三條潮玩品牌線及虛擬IP“MOMO&FRIENDS”和虛擬男團Vexel,覆蓋玩偶、盲盒、版畫、虛擬偶像等多個細分領域。
潮玩并非新生意。影時光早在2015年便以“電影衍生品運營商”的角色進入了潮玩行業,不過對于如今的萬達電影來說,真正能夠帶來運營能力與供應鏈經驗的,是新加入的52TOYS。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相較去年營收超130億,凈利高達31.25億的泡泡瑪特,同處潮玩賽道的52TOYS規模遠不在一個量級。
根據5月23日樂自天成遞交的招股書披露,在中國IP玩具公司里,52TOYS去年的GMV排名第三,居于泡泡瑪特、布魯可之后,但是它與前兩名的差距巨大,GMV約為第一名泡泡瑪特的九分之一。
(樂自天成招股書內容)
另外,52TOYS目前在中國市場已經關剩5家門店,且手中缺乏泡泡瑪特labubu這種現象級IP,目前對蠟筆小新等授權IP玩具有較多依賴。這樣的52TOYS,更像是萬達電影的一個“能力型伙伴”,可以補足運營開發經驗,卻難以直接提供流量或用戶基盤。
相比之下,同處于優化轉型階段的同行們更像是建立在成功基礎上的戰略延伸——大麥娛樂在正式更名之前,大麥早已取代了淘票票相關業務成為全公司最賺錢的業務;光線傳媒也是在《哪吒2》爆紅后才順勢而為決定專心運營IP,把現象級IP繼續做大做強。
而如今,只有院線基本盤尚算穩固的萬達電影,想要松綁傳統電影路徑,壓力顯然更大。
此次同步公布的三十余部電影與三十余部劇集項目,正是萬達電影“不能松手”的基本盤。這也體現了其必須“雙軌并行”的戰略現實:既要維穩電影主業,也要盡快孵化第二增長曲線。
不過歸根結底,萬達電影的轉型嘗試未必立刻見效,但對于行業而言仍稱得上是有益探索。電影行業想要走出低谷,需要的正是這種敢于變化、愿意試錯的勇氣。這既是一場挑戰,亦可能成為新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