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巴黎奧運會鄭欽文奪冠后,網球這個小眾運動又火到新高度。
國際網球聯合會數據顯示, 2024 年中國網球運動市場規模 367.5 億元。中國網球場數量占全球 7.2% ,網球參與者占比 19.8% ,雙雙位居全球第二,均僅次于美國。
打網球的人多了,帶起一波網球裝備需求,很多公司都看到了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
有一款AI智能硬件產品在這個成熟市場撕開一道口子——智能網球發球機。
知名海外眾籌平臺 Kickstarter 上,當下有 3 款智能網球發球機正在發起眾籌,分別是:來自國內的臥安機器人孵化的 Acemate ,海外品牌 T-APEX 母公司推出的 Tenniix ,以及國內力拓體育推出的 Tinto 。
在普通發球機的基礎上,這些智能網球發球機普遍增加了智能控制、視覺識別、 AI 訓練等功能,售價較高,在 4000-10000 元不等,從眾籌階段就激烈廝殺,打得火熱。
也有已經量產落地的。去年底同樣在 Kickstarter 上爆火,募集 256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1838 萬元)的龐伯特智能網球發球機,近期已在國內電商平臺開售,標準版 5999 元, Pro 版 7999 元。
有意思的是,盯上智能網球發球機的這些公司里面,有本身是機器人公司的臥安機器人、創屹科技(龐伯特母公司),有傳統網球裝備品牌火槍手、普尚,有主打該單品的新興品牌 Veva 、 Tenniix ,也有運動產業帶企業力拓體育等等。
它們正在爭先恐后闖出一條新賽道:把AI智能硬件賣給網球愛好者當“教練”。
小眾運動,但需求強勁
網球在中國是一項小眾運動,但背后藏著巨大市場。
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共有網球場地53805片。看起來不少,不過跟超過100萬個籃球、乒乓球場地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別看網球場地少,網球人群增長速度卻非常快。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 2024 年網球人群已經多達 2518.8 萬人,相比 2021 年增長 28% 。這么快的增長速度,背后是同比擴大的市場需求。
和其他運動不同,網球對運動裝備的要求較高,運動愛好者前期買鞋、球、球拍的投入就高出一大截。再加上小白玩家從入門到進階,還需要專業教練指導,每小時 100-500 元不等的教練課時費、 100-200 元的場地費,令一場網球課的硬性支出成本也很高。
因此,網球愛好者希望把個人技巧練得更專業,不僅是因為花了錢必須得“物超所值”,也是為了更好地享受運動樂趣。“網球準入門檻很高,如果對打的兩個人中有一個水平很差的話,打球基本上只剩撿球了,就沒什么樂趣了。”十年網球愛好者小比(化名)告訴一財商學院。
要快速提升網球競技水平,要么是找教練上課,要么是自學練習,不過練習的前提也必須是動作標準,否則容易受傷。因此,網球愛好者需要專業指導,并且更愿意為提升專業水平而投入時間和金錢。
網球愛好者始終有“練的更好”的需求,因此催生了網球發球機——這個發展了 20 年的成熟品類。
市場成熟不代表沒有機會。由于網球愛好者集中在中產、一二線城市,消費水平高,網球發球機普遍售價較高,主流價格區間在 2000 元 -7000 元。
但市面上大部分傳統發球機都是預設控制方式,也就是用戶提前設置好程序 - 機器發球 - 發球結束。即便價格較高,區別也是在發球數量、速度、續航時間上,沒有感知能力,不支持高自由度的控制。這么多年來,網球發球機價格和智能手機差不多,卻是座機般的配置,讓一些公司看到了機會。
以上個月剛發售的龐伯特 PACE 智能網球發球機為例,和市面上普通網球發球機相比,它能夠做到機器人級別的感知、觸發、戰術、跟隨, Pro 版有 3 種 AI 功能——回位跑動模式、隨動訓練模式、比賽挑戰模式。
硬件上配備智能傳感器 + 攝像頭,軟件上引入了人體位置感知及動態分析系統。基于自研 AI 算法,可以像專業網球教練一樣,根據用戶實時運動狀態和水平制定訓練方案,動態調整喂球策略、訓練節奏,生成競技型的實戰對戰訓練。
臥安機器人推出的Acemate則互動性更強,主打“首個真實對戰的網球發球機器人”,能在用戶擊球之后跑動到相應位置,用網兜兜住回球,收入球艙,不僅發球、撿球一體,還大大增強了互動趣味性。
Tenniix支持語音和手勢控制,主打“首個基于視覺的AI網球發球機”,配置一塊 LED 顯示屏,實時顯示“ PK ”“跑動中”等當前狀態。
能夠看出,智能、AI網球發球機都從定制化喂球、AI對戰訓練、語音交互等方面下手,引入AI算法、視覺識別,增強了感知、控制能力,向機器人靠攏,無限接近“替代教練”。既幫助訓練者提升訓練效率,同時也是“ i 人練球神器”。
AI硬件和普通產品沒區別,
也得找對場景
繼去年龐伯特超額 26255% 募集到 265 萬美元之后, Tennixx 也超額 5946% 募資 75 萬美元,還有 16 天才結束募資的 Acemate 已經募集了 6360% 、達到 191 萬美元,表現相當好。
而智能網球發球機之所以能抓住目標用戶,打開市場,和場景有很大的關系。
首先,網球屬于隔網類運動,機器不需要與人接觸,場景相對結構化,安全性高。
跟做家務、取快遞、照顧老人這些生活化場景以及足球、籃球等多人對抗型運動場景相比,隔網運動場景更適合機器人和 AI 智能硬件落地應用。
在這個場景下,教練喂球、給出動作指導、隔網擊球 + 陪練的行為相對固定,人機相互隔離,給智能硬件成熟應用提供了天然條件——就像進廠擰螺絲的工業機器人重復固定動作就能完成工作一樣,讓機器人在一個不需要過多泛化能力的應用場景下做好球路控制、視覺監測相對簡單,這是一條能使上巧勁兒、能做出產品的賽道。
這對機器人企業而言有很大優勢,比如做對戰機器人、乒乓球發球機器人出身的創屹科技,以及知名機器人專家李澤湘投資的“ AI 家庭具身機器人”公司臥安機器人。
其次,網球發球機是一個多年成熟品類,用戶需求長期存在且確定性強。
頭部品牌推出的發球機單品能夠滿足存量市場需求,不過更加智能化、 AI 化的功能可以撕扯出一片增量市場。這也許是AI消費級硬件落地的最佳解法——把自己當成普通產品,找對的人群和場景。
智能網球發球機火了,一條新賽道出現了,不過就像其他 AI 智能化產品落地遇到的問題一樣:消費市場更復雜,搶占市場份額速度更快,招式更多,“真智能”產品有時候并不能帶來真銷量。
一方面是因為智能產品價格更貴,一方面是蹭熱度“套殼”產品變多,“ AI ”“智能”有時也成了消費者需要仔細分辨的賣點——究竟是真AI、真智能,還是營銷噱頭。
主流電商平臺上,在售智能網球發球機從 1000 元到 10000 元不等,白牌和傳統頭部品牌魚龍混雜。銷售情況比較好的梯隊里,國內頭部品牌有火槍手、普尚、斯波阿斯、特尼斯曼,新品牌有龐伯特、 VEVA 、 Nisplay 、艾迪寶,代工白牌有 ZOEREA 、好萊德等等,少說百余個品牌。
它們有的宣傳適合入門新手,有的主打自編程,功能五花八門。其中有很多安上“智能”字眼,實際上要自己操控的產品,而且售價同樣非常高。
比如某款 618 售價 7100 元,累計銷量 2000+ 的網球智能發球機,主打“智能”,不過產品依然是預設球路 + 落點,智能主要體現在支持 APP+ 智能腕表控制。
類似產品還有售價 5499 元的某新品牌智能網球發球機,支持軟件迭代升級,遙控器 + 小程序 +APP 控制,從產品介紹可以看出,多數智能發球機產品還是在互聯、多端控制上下功夫。不能說它們不智能,但與 C 端消費者所認知的、“應該有的智能”還有一定差距。
顯然,在感知、交互、執行方面,無論是網球發球機還是其他賽道,都還存在著大量的AI智能硬件機會。
AI 智能硬件跑步加速過程中,這樣的新老 PK 也是必須要經歷的過程。不過作為消費者,倒是希望多出現更多“怪東西”產品,來改變我們的想象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