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可以用槍發射的保溫杯嗎?沒開玩笑,中國軍工行業真的研發出了一種外形酷似保溫杯的小型無人機,它可以直接從35毫米槍掛榴彈發射器中射出去!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個"保溫杯"重量不到1公斤,比一瓶礦泉水還輕,卻能掛載相當于自身重量兩倍的武器!
這到底是什么黑科技?為何說它讓俄烏戰場上那些動輒幾十公斤的無人機都"弱爆了"?如此微型化的無人機又將如何顛覆未來戰場?
外形酷似保溫杯的神秘飛行器
最近,央視軍事頻道報道了一款令人驚嘆的新型無人機。乍一看,它真的就像一個普通保溫杯,體積小巧,滿滿一手就能握住。但別被它樸素的外表騙了,這可是目前國內唯一一種可以無差別列裝給所有步兵班戰斗人員的微型無人機!
它采用了縱向共軸雙旋翼設計,兩個盤狀旋翼一上一下垂直排列,看起來很像是把傳統四軸無人機"對折"了。這種設計雖然不太符合傳統的空氣動力學觀念,但實際飛行效果卻非常驚人。在央視播出的畫面中,它在復雜的地下停車場內穿梭自如,穩定性完全不輸于那些體積更大的四軸無人機。
最讓人驚嘆的是它的重量——不到1公斤!要知道,目前戰場上廣泛使用的小型無人機,像DJI的"大疆精靈"系列,重量在1.5公斤左右;而美軍廣泛使用的RQ-11"渡鴉"微型無人機重量達到1.9公斤。相比之下,這個"保溫杯"簡直輕若鴻毛,但功能卻一點不含糊。
榴彈發射器變身無人機發射器
這款"保溫杯"無人機最具顛覆性的特點是它的部署方式——可以通過35毫米槍掛榴彈發射器直接發射!
這種部署方式有多重要?在現代戰場上,暴露就意味著危險。傳統無人機需要操作員站在開闊地帶拋出或起飛,這個過程很容易被敵方發現并攻擊。而"保溫杯"無人機可以在完全隱蔽的情況下部署,大大降低了操作員的風險。
35毫米榴彈發射器本來是用來發射煙霧彈、催淚彈或照明彈的輔助武器,如今卻變成了無人機發射器,這種創新應用堪稱一絕。據估計,通過榴彈發射器發射,無人機的初始部署距離可以達到300-400米,這大大擴展了單兵的作戰半徑。
一個保溫杯,千變萬化
"保溫杯"無人機的另一大亮點是它的模塊化設計。視頻中顯示,這款無人機可以快速更換不同的任務模塊,根據需要執行偵察或打擊任務。
在偵察模式下,它可以攜帶高清攝像頭,為地面部隊提供實時視頻和圖像情報。而在打擊模式下,它可以攜帶手榴彈或其他輕型爆炸物,化身為一個迷你的自殺式攻擊無人機。
據央視報道,這款無人機的有效載荷系數可達200%,也就是說,它能攜帶相當于自身重量兩倍的物品!如果無人機重量不到1公斤,那么它能攜帶約2公斤的有效載荷,這對于如此小巧的無人機來說簡直難以置信。
要知道,當前軍用無人機的有效載荷系數通常在20%-50%之間,即使是性能出色的專業軍用無人機,載荷系數也很少超過100%。而這個小小的"保溫杯"卻能達到200%,這意味著它可以攜帶3-4枚手榴彈,或者1-2枚60毫米迫擊炮彈,足以對敵方裝甲車輛或掩體造成有效殺傷。
工程師在節目中還透露了一個更驚人的功能——4到6架"保溫杯"無人機可以組合成一個大型多旋翼無人機,用于運輸更大的物資或武器。
會思考的保溫杯
"保溫杯"無人機之所以如此強大,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其內置的人工智能系統。根據央視節目中工程師的介紹,無人機內置了神經網絡處理器(NPU),賦予了它一定的"思考"和學習能力。
簡單來說,這款無人機可以通過預先學習,識別特定類型的目標,然后在戰場上自主規劃路徑、識別目標、跟蹤并攻擊。舉個例子,如果你想讓它攻擊敵方的通信車,只需提前讓AI學習通信車的特征,然后無人機就能在復雜的戰場環境中自動找到并攻擊這類目標。
而且,從央視演示的片段來看,這款無人機在地下停車場等復雜環境中飛行時表現得相當穩定,沒有撞上任何障礙物。這證明它具有先進的障礙物避障能力,可能采用了視覺SLAM(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能夠在沒有GPS信號的環境中準確導航。
這種高度自主性不僅減輕了操作員的負擔,也進一步降低了使用者暴露的風險。理論上,一名士兵可以同時控制多架"保溫杯"無人機,形成一個小型無人機蜂群,對戰場進行全方位的監視和打擊。
戰場上的“白菜價”殺器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想,這么先進的無人機,成本肯定不低吧?出乎意料的是,"保溫杯"無人機的成本可能相當低廉。
從其結構來看,"保溫杯"無人機采用了簡單的共軸雙旋翼設計,零部件數量遠少于傳統四軸無人機。整個機身結構簡單,可能主要由塑料或輕型鋁合金制成。動力系統只需要兩個小型電機,而不是四個。這些因素都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
雖然官方沒有公布具體價格,但根據類似規格的商用無人機推算,這款"保溫杯"無人機的單價可能在1000-2000元人民幣左右。相比之下,美軍的RQ-11"渡鴉"無人機單價約為35000美元(約25萬元人民幣),價格相差十幾倍!
低成本意味著可消耗性,軍隊可以將其視為一次性武器使用,無需過于擔心損失。在實戰中,即使50%的無人機被敵方擊落或干擾,剩下的50%仍然能夠完成任務,這種"用量取勝"的策略在現代戰場上異常有效。
小個子大能量
回顧正在進行的俄烏沖突,無人機確實成為了改變戰場格局的關鍵因素,但雙方使用的無人機與這款"保溫杯"相比,簡直就像是上個時代的產物。
俄烏戰場上常見的自殺式攻擊無人機,如"楓葉"、"蘭瑟特"等,重量通常在5-10公斤之間,需要專門的發射裝置或操作員在開闊地帶手動起飛。它們速度慢、噪音大,容易被敵方探測和攔截。而且,這些無人機通常需要專門培訓的操作員才能使用,無法做到全體步兵都能操作。
相比之下,"保溫杯"無人機不僅體積小、重量輕,還可以通過榴彈發射器快速部署,大大降低了操作員的暴露風險。它的AI輔助系統也使得普通士兵經過簡單培訓就能操作。
人機協同的新紀元
"保溫杯"無人機的出現,標志著無人作戰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未來的戰場將不再是人對人的較量,而是人機協同團隊之間的對抗。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版本的"保溫杯"無人機會有更多驚人的能力。比如,它可能配備更先進的AI系統,能夠識別和分類上百種不同的目標;它可能采用新型電池或混合動力系統,飛行時間延長至數小時;它甚至可能具備自主決策能力,在通信中斷的情況下繼續執行任務。
對我國而言,"保溫杯"無人機的成功研發不僅證明了我們在微型無人機技術上的領先地位,也為未來武器裝備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小型化、智能化、模塊化、低成本化。這種發展思路特別適合我國國情,可以充分發揮我國在電子制造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以相對較低的成本獲得顯著的軍事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