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萬物,皆有其用。
盡管可以說桉樹“渾身是寶”,但認識和使用它總得有個過程,而桉樹萬般曲折的應用歷程,無時無刻地影響著桉樹的發展,它應用的變化史也宛若它種植的興衰史,讓人感慨萬千,畢竟歷經了兩個世紀、跨越了100多年。
我國1890年引入桉樹,最早落地于廣州、香港、澳門等地,主要品種有大葉桉、檸檬桉、藍桉、赤桉、細葉桉等。數年之后,法國傳教士把細葉桉樹引種到了廣西龍州,種植于天主教堂,而現存的“中國第一桉”,則位于昆明海埂公園滇池之畔……
桉樹在引入我國之后,因其樹形筆直高大,且四季常青常綠,一直作為觀賞樹種來栽培,主要用于庭院綠化、四旁綠化之用,多見于公園校園、房前屋后、村頭村尾,道路兩旁,鮮有大面積的種植。
1954年5月,在解放軍林業墾殖師的基礎上,建成粵西墾殖場(后稱為粵西林場、國營雷北機械林場、雷州林場,1962年更名為國營雷州林業局,即現中林集團雷州林業局),開始在雷州半島上大面積試種桉樹,僅10年間就種植林木近80萬畝,把“赤地千里”的雷州半島變成了“綠浪滾滾”的桉濤林海。
1965年7月,仿照雷州林業局的模式,廣西在南部地區組建了桂南林業局。這個由東門林場、渠黎林場、躍進林場、石塘林場和黎塘林場等10個林場組成的機構,規模種植窿緣桉、檸檬桉和野桉。1970年桂南林業局撤銷之后,10個國營林場分別獨立運營,并繼續營造了一定規模的桉樹林。
由于未經良種選育而生長慢,雖然發揮了防風固沙等作用,但其木材基本沒有什么用途,僅作為薪柴使用,但由于自帶有桉樹油,既有異味也不耐燒,即便拿來燒火,還要被人嫌棄呢。
正是因為這種散發出類似樟腦和冰片氣味的桉樹油,貴港、南寧等地利用檸檬桉枝葉經蒸汽蒸餾來提取桉樹油,因具有良好的殺菌特性,廣泛用于止咳劑、漱口水、除臭劑和其他個人衛生用品等。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全國桉樹種植面積僅為300萬畝左右,木材產量也不高,難以擔當起建設用木材之大任。
通過中澳技術合作東門項目,廣西于上世紀80年代掌握了桉樹的引種改良、組培工廠化育苗和速生豐產栽培等核心技術,盡管掌握了核心技術,但推廣發展并非易事,其困難程度也非今天所能想象的。
即便到了2000年,廣西桉樹的種植面積也僅有250萬畝左右,主要種植于桂南的幾個國營林場,同樣不成氣候。
在這一時候,桉樹用途有了新的變化。隨著林漿紙一體化的興起,作為優質的造紙原料,桉木切片成了當時的主要利用方式,把桉木加工成木片出口創匯,比如某區直林場就曾出口日本王子制紙。1995年,金光紙業APP正式進入廣西,并在廣西大肆營造桉樹人工林,提供制漿用木材原料。
隨著桉樹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木材產量也越來越大,市場需求越發強勁,且前景看好,如何更高效、環保地加工和利用桉樹原木、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就顯得十分迫切了。
在任何行業里,品類擴張都是尋求增長的核心戰略之一。
桉樹木材材質優良,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致,色澤和花紋美觀,有較大的順紋抗壓強度、抗彎強度和抗劈裂強度,且脹縮性能小,有適當的韌性和硬度,易于旋切和粘合,用其制造的膠合板整體強度高,穩定性好,且有耐久性。
桉木膠合板研發成功,如同打開了廣西桉樹的潘多拉魔盒,不僅滿足了巨大的市場需求,還實現了木材的價值重構,打開了新的用途通路。
一如大家看到的那樣,廣西掀起了人造板材投資的熱潮,無論本土的,還是外來的,熱錢如潮水般涌入,新工廠、新產線拔地而起,生產能力更是突飛猛進,也培育出如板材之都貴港、彎板之都容縣等生產集散地……
目前,廣西擁有旋切加工廠超過10000家,膠合板類產品生產企業1420家,合計生產能力約7320萬立方米/年,占全國總生產能力的33.1%,排位全國第一,終端產品主要是工程建筑用的模板、裝修家具用的板材、包裝箱具用的箱板等,其中的建筑模板更是暢銷全國,市占比高達60%。
同時,憑借著豐富的森林資源,相對較低的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等優勢,刨花板、纖維板、木地板等企業扎堆落地,年產百萬立方米的大廠不斷出現,如廣西森工集團的人造板產能140萬立方米、廣西豐林木業180萬立方米、廣西樂林集團130萬立方米、廣西三威新材150萬立方米……
隨著板材產能的不斷擴張和市場占有率的不斷提升,廣西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人造板材生產基地,妥妥的“中國板王”。
平心而論,桉樹在某一方面的用途可以由其它樹種替代,但至今還沒有哪一樹種可以同時擁有桉樹幾方面的用途。更為重要的是,桉樹已經實現了大規模農場化種植、工業化生產,那可是實實在在的巨大效益呀。
現在有些人出于某種觀點,過分強調某些樹種的所謂“開發潛力”,但實際上非常小眾,難以進行規模化生產,給公眾帶來了很大的錯覺,造成了很大的誤導。
比如號稱取代桉樹的綠桐,5-6年每畝出材量25立方米以上,經濟收入高達2萬元。可,結果呢?收獲一地雞毛!又比如最有開發潛力的翅果油樹,曾一度大肆宣傳推廣,可,結果呢?超市里賣得最多的還是花生油!
桉樹引入中國已有130多年歷史,經歷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馴化,與之相關的生產技術也發展成熟,而且其應用也從最初的庭院綠化發展到今天的制漿造紙、人造板材等多種用途。
我們總不能拒絕有著巨大價值的桉樹、而去種植那些價值明顯遜色、技術明顯落后的其它樹種吧?!
除非,腦袋進了水。
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自然愛隱藏。”神奇的大自然藏著很多待解的密碼,也有著很多寶藏的樹種,誰都希望能夠找到了比桉樹更好、效益更高的樹種。
畢竟,“一枝獨秀不是春”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