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晚間,中鹽化工(600328.SH)發布公告,公司擬同意中石油太湖(北京)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太湖投資”)通過減資退出其在中石油中鹽(內蒙古)堿業有限公司(下稱“中鹽堿業”)的全部股權及相關權益。減資后,中鹽化工將持有中鹽堿業100%的股權,并納入中鹽化工合并報表范圍。
早在2025年6月16日,中鹽堿業參與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大沁他拉地區天然堿采礦權(下稱“通遼天然堿采礦權”)競拍,2025年6月17日,收到通遼市自然資源局《成交確認書》,中鹽堿業以68.09億元競得該采礦權,該為國內發現儲量最大的天然堿資源。隨后,太湖投資提出減資退出中鹽堿業,后續關于通遼天然堿資源相關投資將由中鹽化工全資子公司完成。
中鹽化工2024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顯示,該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均低于68.09億元。針對太湖投資減資退出中鹽堿業的原因以及中鹽化工投資通遼天然堿采礦權的資金來源,中鹽化工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太湖投資減資退出主要與該公司自身經營安排有關系,同時公司也會多種方式籌措通遼天然堿采礦權資金。
標的天然堿礦物量達14.47億噸
據悉,中鹽化工與太湖投資以獲取內蒙古通遼地區天然堿采礦權為目的,共同出資設立中鹽堿業。中鹽堿業成立于2025年3月28日,注冊資本4000萬元,其中,太湖投資出資2040萬元,占股51%;中鹽化工出資1960萬元,占股49%。
中鹽化工公告,太湖投資減資中鹽堿業后,成為中鹽化工全資子公司,構成資產交易,不構成關聯交易,不會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變更。鑒于中鹽堿業前述礦業權涉及金額較大,根據初步研究和測算,本次交易預計構成《上市公司重組管理辦法》規定的重大資產重組。
2025年6月17日,收到通遼市自然資源局《成交確認書》,中鹽堿業以68.09億元競得通遼天然堿采礦權。截至本公告發布日,尚處于公示期,出讓結果公示期無異議后,競得人于20個工作日內與出讓人簽訂《采礦權出讓合同》,并按照《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稅務總局關于印發〈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的通知》和內蒙古自治區相關規定繳納出讓成交價后確認礦權。
通遼天然堿采礦權勘查礦種為天然堿、共生礦種鹽,天然堿礦物量為14.47億噸,其中含鹽量≤9.54%的資源量為5.21億噸,共伴生天然堿礦物量9.26億噸。通遼天然堿采礦權出讓區塊面積為28.85平方公里,從開采許可證有效期開始之日起計算,出讓期限30年。
根據中鹽化工披露的信息,天然堿相較于合成堿優勢明顯,具有更低的能耗、成本和綠色環保優勢,將逐步成為純堿行業主流。本項目建設規模大,公司將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可能存在建設周期較長等問題。
中鹽化工表示,公司純堿產能為390萬噸,為國內第三大純堿生產企業。本項目實施目的主要是為了聚焦主責主業,做強做優做大優勢產業。此外,中鹽堿業競拍的通遼天然堿采礦權現為國內發現儲量最大的天然堿資源。項目實施也有利于改善純堿產業結構,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不過,中鹽化工也提醒,中鹽堿業本次競拍天然堿采礦權資金68.09億元,后續開發建設天然堿項目預計投資規模較大,截止2025年3月末,公司資產負債率為28.65%,雖然處于行業較低水平,具備較強的中長期償債能力,但仍需警惕資產負債率上升給公司未來生產經營帶來壓力的風險。
歸母凈利潤連續2年下降
中鹽化工是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重要化工企業和上市公司,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吉蘭泰鹽場”。中鹽化工被譽為北疆秘境中璀璨的“沙漠明珠”,公司因鹽而生,化工由金屬鈉起步,由兩堿、兩樹脂邁步大化工時代,目前已建成以“兩堿、兩鈉、兩樹脂”為龍頭的鹽化工產業集群,成為跨多省區、具多產業、有相當規模的大型企業。
官網顯示,目前,中鹽化工主要生產裝置有:國內資源配套齊全的40萬噸/年聚氯乙烯生產線、國內生產規模最大的23萬噸/年糊樹脂生產線、60萬噸/年電石生產線、36萬噸/年燒堿生產線、75萬噸/年熟料和配套的106萬噸/年水泥生產線、2×135MW自備電廠,世界產能最大的6.5萬噸/年金屬鈉生產線、被列入國家863計劃項目的800噸/年核級鈉生產線、國內單套產能最大的11萬噸/年氯酸鈉生產線,390萬噸/年純堿生產線。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和2022年中鹽化工收入利潤曾短暫增長,但2023年和2024年則開始出現下滑。根據中鹽化工披露的年報,2024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8.93億元,同比下降20.69%;歸母凈利潤為5.19億元,同比下降56.32%;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3.48億元,同比下降71.06%。2023年,中鹽化工實現營業總收入161.01億元,同比下降15.46%;歸母凈利潤11.52億元,同比下降38.24%;扣非凈利潤11.71億元,同比下降38.81%。
對于2024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56.32%,中鹽化工在財報中解釋稱,2024年受下游市場需求收縮以及供給端產能提升的雙重影響,公司部分產品售價同比降幅明顯,致使經營效益下降。
分季度來看,2024年一季度,因純堿產品產能受限,當季歸母凈利潤實現5629.55萬元;二季度,純堿產品產能恢復,當季歸母凈利潤實現3.84億元;三、四季度,市場供需矛盾加劇,公司主要產品售價持續下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盈利1.33萬元、虧損5519.35萬元。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在解釋2023年歸母凈利潤下滑時,中鹽化工同樣提到了純堿影響。中鹽化工表示,純堿、聚氯乙烯等主營產品受市場因素影響,價格同比降幅明顯,純堿產品產銷量同比降低7%。
撰文丨趙鵬
編輯丨宋然
版式丨趙鵬
萊紳通靈8連板,曾經的白衣騎士急套現
看官覺得不錯的話,點贊點在看給小編加一杯奶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