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傳說,有一份秘密「指南」隱藏在美國幕后,就像猶 太人的《錫安長老紀要》,每當美元遇到危機,它就會出現,它曾三次幫美元化險為夷,收割對手,又稱霸世界。
而如今,它又出現了,是一本40多頁的小冊子,名叫做《重構全球貿易體系的用戶指南》。
有人說,川普不傻,他自上臺以來,就一直跟隨著「指南」行事……
馬斯克為何被拋棄?
關稅亂戰的底層邏輯?
還有那位被特赦的「暗網之王」,左右逢源的黃仁勛,暴漲的黃金,以及被寫進《指南》的廣場協議2.0——海湖莊園協議。
一切,似乎正在按「指南」一點點浮出水面……
而這「指南」,究竟要將我們帶往何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故事。
拋棄馬斯克
這是幾天前(2025年5月30日),馬斯克在白宮橢圓辦公室卸任效率部長的現場影片。
他神色恍惚,搖頭晃腦,眼角還出現了淤青。
他回答記者說,這是自己5歲兒子——小X的杰作,還調侃,我當時可沒去法國,這是內涵前幾天法國總統馬克龍被夫人掌掄的事件。
雖然馬斯克用這種幽默的方式暗示一切與政治無關,但他如今這落魄的神態,與之前一會兒痛批索羅斯是毒瘤,一會兒又揚言要用效率部改造美國的時候簡直判若兩人。
甚至有媒體猜想,他這樣子,是不是氯胺酮服用過量啊……
雖然現場川普送給馬斯克一把金鑰匙,表彰他對美國政府「非常出色的服務」,并宣稱馬斯克以后依舊是自己的朋友和顧問,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一位已被拋棄的馬斯克……
130天的政府之旅,畫上了休止符,他終歸是一顆棋子,倒在了《指南》的第一章。
效率部為什么存在?
馬斯克當初為何能像美國「西廠」一樣瘋狂行事?
原來,翻開《指南》,上面的核心概要,有且只有兩個字,那就是——還錢……
還錢……
回顧前面我們剛剛聊過的美元危機,三位金融巨鱷。
大象巴菲特在說,美元將「下地獄」,我們不會投資;
禿鷲索羅斯則聞到了金融海嘯的味道,已經開始那特斯拉測試彈藥;
最后,就連先知達里奧也說,太遲了:我們拿到的,不是2008年,而是1930年的劇本……
究其原因,美元現在最大的危機,就是必須還錢了。
截止今年5月5日,美國已經欠全世界36.21萬億美元,而且這個欠錢規模還在以每天45.4億美元的速度增長。
這些欠條,就叫做美債,日本手里1.1萬億,中國手里7600億,全世界其他國家手里總共7萬億,美聯儲手里4.7萬億等等等等,哪怕只還利息,川總統每天一睜眼,也是27億美元的窟窿……
這誰受得了,美國僅2025年光還利息就要花1萬億美元……
接著,我們再看看馬斯克當年組建效率部時,雄心壯志說得節省政府開支目標是多少?
恰好是1萬億啊。
然而,這130天的效率部長折騰下來,實際節省了多少呢?
僅僅1350億,就夠川總統醒50次還利息的。
因此,有人說,怪不得他被川總統陰陽呢,你看,白宮也不過是個更大一點的辦公室嘛。
接著,在馬斯克DOGE失敗后,川總統就親自披掛上陣了,他的招法,大概是這樣的……
川普第一招:創收
今年2月,大家還記得川普說要購買格林蘭島的新聞嗎?
看似夸張,但其實這背后,就是川普為美國政府「創收」還債的深層邏輯。
首先,在競選時,川普就承諾,其他國家都有主權基金,美國必須效仿。
比如,挪威靠賣石油,積攢了1.8萬億美元的國家小金庫,然后用這個小金庫再去投資賺錢,就叫做主權基金。
還比如,沙特、阿聯酋、科威特,也都靠賣石油,各自攢了小1萬億的主權基金,正在幫皇室、國家持續盈利。
還有新加坡,也有8500億規模的主權基金,等等等等。
這些主權基金不僅能賺錢,還能在關鍵投資中保護自己的地緣政治安全。
于是,川普上任后就是簽署命令,要求90天內成立美國主權基金。
然后,主權基金要收購格林蘭島,收購tiktok,收購巴拿馬運河等等等等……
現在,是不是看懂了?
這都是川普一方面想為美國保護安全,一方面還想用主權基金創收還債。
因為,格林蘭有稀土、tiktok有流量和數據,巴拿馬有航運,這都能持續賺錢。
然而,別的主權基金有的靠賣石油積攢,有的靠外匯儲備積攢,可美國的積攢又從哪里來呢?
于是,川普想到了提高關稅,但是,在實施他瘋狂關稅戰之前,他先祭出了第二招,名叫「退圈」……
川普第二招:退圈
這是2025年1月20日,川普上臺后立即簽署的一份總統令,他竟然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
隨后,21日,他有簽字退出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同時,還放出狠話,威脅要退出北約。
其實,這些退圈都和馬斯克的DOGE省錢類似,川普也認為,像什么氣候、人道主義援助、北約軍事資助,這些東西徒有虛名,短期看不到回報,都可以砍掉,它們太花錢了。
他甚至用在退圈省錢的同時,還威脅北約說,憑什么我出錢保護你們的安全?
你們要么自己提高軍費,要么就給我交保護費,反正北約每年70%的軍費開支都是美國出,這種冤大頭我再也不當了,這可是7-8千億美元的支出啊。
接著,各種退圈省錢以后,川普也終于祭出了他的第三招——關稅掃射……
川普第三招:關稅
有人做過一道數學題特別有趣。
那就是,川普的關稅戰,到底能幫美國賺多少錢?
首先,我們已知2023年,美國進口總額是3.83萬億美元。
假設川普關稅戰成功了,對全球所有國家所有進口的商品、服務,全部加收了平均30%的關稅。
那么,3.83×30%也就1.15萬億美元,再說,全世界都是傻子啊,怎么可能讓你加到30%的關稅,還出口給你的總額不下降呢?
而且,這30%平均關稅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美國2023年,進口總額3.83億,而關稅總收入才區區800億,也就是0.08萬億。
你要把關稅直接提高1.15÷0.08,整整14倍?
不可能,用腳趾頭想這都不可能,而且,哪怕外星人下來幫你搞定了,你也才1.15萬億收入,剛夠還今年的利息而已啊……
所以,關稅戰真實的意義是什么?
而且傳說,川普根本就不關心他手上這張牌子上的具體數字,這數字是臨發布會前一小時隨手填上去的,因為,牌子上連哥倫比亞的國名都拼寫錯了……
故事發展到這里,我們發現,川普這三招完全是虛晃三槍:第一,主權基金小金庫,就是個構想,目前連錢從哪兒來都還不知道。
第二,各種退圈省下來的錢九牛一毛,而且歐洲也決定哪怕自己提升軍費,也不給你交保護費。
第三,關稅也是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收入八毛五,而且剛剛于5月28日被美國國家貿易法院判處違法,下令停止……
那就然是虛晃三槍,這三槍背后的真實意圖又是什么呢?
原來,翻開他手中的那本40頁《指南》,我們看到了比還錢更高明的兩個字——化債。
還錢VS化債
還錢是不可能還完的,你連利息都不夠還,所以,你只能想辦法讓債務自己消失,這就叫「化債」……
忽然間,一個可愛的聲音就這樣傳入了川總統的耳朵。
循聲望去,原來是一位名叫史蒂芬·米蘭(StephenMiran)的經濟學家。
非常年輕,1984年生人,屬老鼠。
他在川普上次當總統的最后幾個月,被當時的財政部長邀請,擔任高級顧問,然后就被川普看中了,于是,當川普如今第二次當選時,直接把他提拔成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他也不負眾望,寫出了這篇40頁的《重構全球貿易體系的用戶指南》交給川普,據說,這就是那份美國幕后「指南」的前臺版本。
其作用和目的,正是指導川總統,去像過去100年一樣,讓美元再次化債成功,收割世界。
而這背后的縱橫百年的美元故事,大概這么說……
美元的崛起
時間回到1919年,一戰結束的巴黎和會上,無論是戰勝國英、法,還是戰敗國德、奧,他們都已經被掏空了黃金儲備,貨幣瘋狂貶值,工業基礎也損失殆盡,急需戰后重建。
可是,誰有能力借錢給他們呢?
忽然,會場中走進來一個穿金戴銀的鄉巴佬、暴發戶,他叫做美國。
對啊,你們的黃金在打仗時不都拿到美國去買軍火物資了嗎?
這會兒美國有全球60%的黃金儲備啊。
于是,美國飄了,認為昔日的歐洲老爺們都要求著我的了,因此,大英帝國,決定給這個小屁孩兒好好的上一課……
很快,10年后,1920年代末,美元在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中,已經高達40%,超越英鎊成了全球第一貨幣。
然而,這天,英國又來求美國了,說,你看我英鎊要崩,不能不拉大哥一把,讓你美聯儲降點息,我這邊加點息,我好多吸收點黃金存款,來穩定英鎊。
不過你放心,與你全球60%的黃金儲量相比,我多吸的那點兒,屁用沒有。
美國一聽有道理,想都不想就答應了。
畢竟,這可是昔日主人的乞求,就這點兒小事兒能讓他樂一天,這樣子我愛看,我愛看。
接著,戰敗國德、奧也來求美國了,還開出10%的高額利息。
什么?
10%?
美聯儲那邊剛剛降了息才3.5%,我這直接從美聯儲借錢,再拿出去借給德奧豈不是賺翻天?
這點小事兒都不需要美國政府出手,美國各大商業銀行一聽就瘋了,杠桿加到飛起,賺錢簡直比印鈔還快,于是,沒多久,他們借出去的美元,就超過了美國的黃金儲備……
比如,僅道威斯計劃一項,美國借給德國的錢就超過了50億美元,而美國的黃金儲備也才50億美元上下。
更何況,那些瘋狂的商業銀行們,一方面向德國貸款時,根本不仔細考察項目,一方面也把從美聯儲低息借出來的錢,不停往節節攀升的美國股市當中砸。
然而,這瘋狂的美國背后,狡猾的大英帝國在等待,等待這無數熱錢沖爆美股的那一刻。
果然,1929年4月24日,美股崩了,20天內,大盤跌了43%,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德國那邊還不上錢了,沒辦法,美國的商業銀行要還錢,就只能賣股票割肉,而這一割,就導致了1929年的股災,更進一步溢出,就成了蔓延全球的金融海嘯……
接著,精彩的故事來了,所謂達里奧先知說,我們現在拿到的是1930年的劇本,這到底是什么意思?
原來,當年1929年,面對海嘯,那份美國幕后的秘密「指南」是這樣運行的……
「指南」最殘忍的反殺……
1930年,胡弗總統簽署《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將2萬多種進口商品的關稅加收到平均60%的水平。
受傷最重的是德國,于是,德國報復性的對所有農產品加收49%的關稅。
這雖然傷到了美國,但同樣也掃射到了出口農產品很多的波蘭和匈牙利,于是,他們也學美國,對德國擅長的機械加收30%關稅。
這,英國也擅長機械啊,你們搞什么鬼?
于是,1932年,英國出臺了更夸張的《進口關稅法》對所有英聯邦以外的國家,全部加收10%-30%的關稅,意思是,我關起門來自己玩兒。
法國毛了,對英國擅長的紡織品加68%的關稅,阿根廷當時還是發達國家,也對英國擅長的紡織品加40%關稅,于是英國反擊,又分別對法國的葡萄酒和阿根廷農產品加收50%和68%的關稅。
這邊英國還沒倒下呢,那邊日本忽然傷得只剩下半條命,因為,他也擅長紡織品啊。
到了1935年,意大利又加入戰斗,對英法所有商品加收200%關稅,英法當然朝死里報復意大利啊,就這樣,整個1930年代,變成了世界各國的關稅亂戰,貿易保護主義慢慢醞釀成民粹極端主義,希特勒上臺了,納粹黨上臺了。
眼看要完,但全世界殺紅了眼,關稅都無法滿足大家了,因此,1931年,英國率先祭出了金融核彈——脫離金本位。
本來,過去的各國貨幣,都是與黃金綁定的,有多少黃金,你就發行多少貨幣。
但英國宣布,你們以后誰都被找我用英鎊兌黃金了,從今往后,英鎊就是英鎊。
這一下就讓英鎊瞬間貶值30%,本以為英國作死,但萬萬沒想到,英國出口卻在第二年暴漲25%,各國驚呼,老狐貍,原來你英鎊貶值了,我們的貨幣就相當于升值了,大家可以更便宜的買你英國貨,誰還買我們的高價貨啊,哪怕扣除關稅,你貶值后的英國貨也比我們更便宜啊。
日本秒學會,本來就只剩半條命了索性豁出去,差點兒沒把自己的日幣貶成廢紙。
世界各國也都反應過來了,紛紛放棄金本位,絕對不能好死那些老狐貍……
這就是二戰爆發前的世界啊,隨后,1937年七七事變,1939年閃擊波蘭,世界再次再瘋狂中打成了一鍋粥。
然而,你還記得始作俑者嗎?
竟然是1930年,美國率先扔出了關稅炸彈……
而你再看看二戰中的美國呢?
竟然和一戰一樣,再次孤懸海外美洲巨島之上,他竟然又開始只收黃金,不收紙幣,大發戰爭財……
這就是「指南」最殘忍的一次反殺,美國走出了大蕭條,世界走入了大混戰……
然而,如今的川普關稅戰為什么如此兒戲?
會不會他根本就是在復刻1930年的劇本,不過是一根攪亂世界的棒子而已,他根本沒想過靠這個還錢啊……
接著,故事來到二戰后,美元如何第一次正式雄霸世界?
美元霸權1.0:黃金
1944年,法西斯窮途末路,世界滿目瘡痍,而黃金滿庫的美國召集全球44個國家代表齊聚自己家的布雷頓森林小鎮,又像當年的巴黎和會一樣,大家都求著美國,于是美國扔出了一份《懷特方案》。
意思是,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窮鬼,家里都沒有黃金,而我這邊,黃金儲備22000多噸,占全球的75%,所以,美元重回金本位,各位有意見嗎?
沒沒沒沒沒,世界太渴望昔日穩定的金本位了。
接著,美國又說,那好,今后35美元=1盎司黃金,以我那兩萬多噸的黃金儲備做抵押,我發行美元,借給你們,你們公平競爭,有多少我的美元,就按固定匯率印多少你們的本國貨幣,各位有意見嗎?
沒沒沒沒,各國誰還不想趕緊抱美國的金大腿,好在戰后多得到一些美元恢復經濟啊。
但唯獨英國咽不下這口氣,他那貴族出生的談判代表,世界最強經濟學家——凱恩斯打心眼里看不上什么泥腿子懷特,在此時,他爭鋒相對的提出了《凱恩斯方案》。
說,憑什么美元變黃金?
誰知道你會不會瞎印美元,哪怕你印出來的美元比22000噸黃金還多,我們也很難知道啊。
對,忽然一個聲音蹦出來,竟然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反水了,印度說,爺,你當年就是這么玩兒我們英聯邦殖民地的吧?
看你那英鎊印的,簡直是用印刷機掠奪我們,印到最后,你干脆脫離金本位,直接把我們當傻子忽悠,你以為我忘了?
現在,不聽美國的,難道聽你的?
再讓你用印刷機掠奪全世界?
你有黃金嗎?
于是,在一眾盼望著戰后翻身做主人的大小國家簇擁下,《懷特方案》通過,誰還聽得進那個更理性的《凱恩斯方案》呢?
本來,這方案要成立一個全世界監管的金本位世界幣——班科(bancor)來著的……
其實,從后來看,比什么黃金美元靠譜多了,因為,美國當真不會像英國一樣瞎印美元掠奪世界嗎?
這個事情,20年后,全世界很快就知道了……
20年后……
20年后,1964年,隨著美國在朝鮮,在越南的戰爭,世界各國發現,這滿世界的美元,怎么好像越來越多啊。
說,美國,你是不是因為打仗太花錢,瞎印了很多美元?
美國當然一口否決。
但法國總統戴高樂當時手里黃金很多,這是當年拿破侖皇帝時期就幫他攢下來的底氣,而且,這些黃金不僅僅存在巴黎,還因為當年二戰怕被希特勒搶走,運了很多到美國儲存。
所以,戴高樂說,你確定你沒瞎印美元?
確定!
我美利堅言而有信。
那好,給我把我存你哪兒的500多噸黃金運回來。
好,這黃金本就是你的,沒問題,你運費自理就好。
OK,運費自理是吧,那索性,這一堆美元你也拿回去,按35美元1盎司黃金兌給我,我一起運回來,這是賬單,我算一下,一共3000噸黃金。
美國有點麻,但誰叫你是美利堅言而有信的呢?
這種時候,必須兌啊。
因此,法國成功將3000噸黃金運回過。
各國一看,美總霸氣。
來來來,美總,這些美元你拿走,黃金運給我……
就這么運啊運,運到1971年的時候,美國實在撐不住了,尼克松總統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你們今后誰都不能再用美元找我兌黃金了。
美元不是美金,美元就是美元。
什么美元就是美元?
世界各國其實到這會兒也都心知肚明,美國要完,美元就快成為廢紙。
世界將有有一個新的霸主誕生。
會是英鎊嗎?
金法郎嗎?
還是一個痛定思痛,統一貨幣的歐洲?
接著,故事發展到1973年的時候,就連昔日沙漠里的那些阿拉伯部落都敢騎在美國頭上作威作福了,史稱——贖罪日戰爭。
那是1973年的10月6日,猶太人最終的節日——贖罪日。
幾乎整個阿拉伯世界在這一天對以色列發動了全面戰爭,你們這打得哪兒是以色列,分明是我美利堅的全球霸權。
埃及揚言已做好準備犧牲100萬勇士的準備,蘇聯也正在將源源不斷的坦克、大炮運往中東,而最疼的,還是沙特那幫產油國的經濟助攻。
他們直接把原油價格提高300%倍,這直接導致了美國、西方等經濟危機。
甚至在荷蘭,石油短缺,年輕人們,不得不重新騎馬上街……
美國,就像挨了兩記重拳的拳手一樣——一記叫做黃金,一記叫做石油……
拳臺上的讀秒進入了最后10秒鐘,如果美國不能重新站起來反殺對手,那么,一切就結束了……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一群華爾街的精英們,按照「指南」飛到了中東,他們又要再一次露出自己兇狠的獠牙了……
美元霸權2.0:石油
當時,由于產油國瘋狂提價,他們手里也積攢了大量的外匯儲備。
可是,這些錢在沙漠里根本沒地方花啊,于是,華爾街的精英們來了,告訴白頭巾們,世界風云詭譎,歐洲化約、北約對峙,亞洲中、蘇不和,非洲民族獨立,拉美解放革命,就連中東,你們也是要和以色列血戰到底。
所以,縱觀世界,唯我美利堅孤懸海外,東西是大洋,南北無強權,把錢存到我們那里,保你每年5%,這就叫美債,零存整取,隨到隨取,包君滿意。
如果你嫌5%太少,那好,請看這款產品,名曰「納斯達克」,全是蘋果、微軟、英特爾這類美利堅最新高科技企業,投資他們包君日后,千倍萬倍。
就這樣,白頭巾們信了華爾街,無數的外匯儲備回到美國。
等到美國總統1974年出現在沙特的時候,世界各國才驚呼,靠,什么鬼,我們歐洲、日本拼死累活做產品賣給你美國,收美元還沒有捂熱,就要拿去中東買石油,而中東產油國,拿到美元就又扔回你美國買美債、美股賺錢,這你是石油、美元三角永動機啊。
什么?
你們還和沙特簽署了為期50年的秘密協議?
今后,他們賣石油只收美元?
完了,石油成了黑金,黑金取代了黃金,這次都不要美元鉚釘石油,僅僅是用一個三角循環,美國再次雄霸世界。
現在,它叫做石油美元。
然而,這個體系中,還有一個小小的BUG,名曰日本,但問題不大,美國決定過陣子,再來處理它……
10年后……
10年后,1985年,日貨席卷世界。
這是一群神鬼一般的工匠,他們總是能以極低的成本,做出極好的產品。
全世界都在買買買,日本也因此積累了天量的美元、美債。
一躍超過沙特,成了美國最大的債主。
同時,為了維持三角循環,美國國內還必須用各種IT、金融創新不斷推高股市才能讓白頭巾們繼續扔回美元。
接著,美國底特律的汽車工人發現,自己累死累活,到手工資2000,造出來的車賣不贏日本,但要是把這2000塊拿去買美股呢?
哇塞,很快變3000啊。
那請問美國人,誰在開工廠,做產品?
眼看著美國要變成了一個IT、金融泡沫的大空心。
于是,1985年,按照「指南」操作,美國說,日法英德,你們來,我請你們在紐約廣場飯店吃頓飯可好?
吃完飯后,美國又說,最近大哥我家里有點困難,眼看著產業空心化,我家那些產業工人們怕不是要鬧事。
這樣,幫大哥一把,你們一起拋售美元讓我的貨幣貶貶值,你們的貨幣升升值,這樣你們能買更多的石油,大哥我也能順便多出口點產品,安撫安撫家里那幫快鬧事兒的產業工人。
日本一聽能多買石油,想都沒想就答應了,英法德也覺得問題不大,拉美國一把總歸能大家一起賺錢,也就跟日本一起簽了這《廣場協議》。
結果,后來大家都知道了,日元升值,失控了,到1988年,日元已經升值了一倍。
日貨出口因此遭遇毀滅性的打擊,實體經濟價值一路下滑,那熱錢自然會涌向房地產和股市,拱起巨大的經濟泡沫。
1989年,美國洛克菲勒中心的14棟辦公樓被三菱花13.7億美元買下。
日本日經225指數相比4年前漲了3倍,東京中心區的地價較平穩時期漲了6倍。
這個和加利福尼亞差不多大小的日本,卻創造了整個美國經濟價值的4倍。
這就像被熱氣球帶上了天一樣——擊鼓傳花、龐氏騙局,明知道氣球會破,但誰都不相信會破在自己手里,大家都像賭徒一樣不斷投機,繼續吹大氣球,而如果這顆氣球爆炸,無疑將炸死整個日本經濟。
于是,1990年日本政府開始著為熱氣球放氣,希望能平穩著陸。結果,誰知道這氣球一戳就炸。
因為,此時泡沫中,已經埋伏了海量的國際熱錢,一旦銀行加息,哪怕只有5%,4%,他們因為了解這擊鼓傳花有的游戲,也就開始拔腿就跑。
而那些依舊沉浸的幻想中的日本本土資金,則因為氣球泡沫沒了熱錢的支撐,就這樣爆了,一墜千丈。
另一邊,英法德并不像日本這樣依賴制造業,反而影響有限,再加上東西德合并、非洲廉價勞動力涌入、歐盟兜底,所以,塵埃落定,大家共同見證了一個只有日本受傷的世界。
類似的故事,其實還發生在1970-80年代的拉美和1990-2000年代的亞洲。
這張石油美元的循環三角,其實是比黃金美元更具殺傷力的霸權武器,因為,事后反思,世界各國都發現,金本位下,美國如果瞎印美元,受傷的是全世界。
大家很容易聯合起來抵制美元。
而三角循環之下,美國則可以定向爆破,通過爆破日本、拉美和亞洲四小龍、四小虎,美元一次次的殺雞儆猴,走向高點。
然而,爆著爆著,時間來到了2008年,美國人忽然反應過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我們自己的華爾街要是爆了,該如何是好?
美元霸權3.0:美債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應該都有經歷過,08年金融海嘯,美國最后如何收場?
方法其實也不難,那就是發行了大量的美債,以美元霸權為信用,向全世界借款。
恰逢當時中國也釋放出巨大的經濟活力,沒用幾年時間,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美債持有國,美國也漸漸走上了一條借新債還舊債的3.0霸權之路。
然而,當時間來到2020年代,疫情席卷全球,美國經濟蕭條到美股都熔斷好幾次,當時,情況緊急,美國也只能再發更多的美債,從全世界借來更大量的美元來拯救經濟。
接著,疫情之后,全球經濟好轉,而當年疫情時候,低息借來的美元,也到了要還債的時候……
總計36萬億,年年利滾利,這就是我們走完過去百年,美元之路后,在如今2025年看到的現狀。
36萬億,每年利息1億,還是不可能還完了,那美國究竟還有什么高招「化債」呢?
原來,翻看如今川總統手中的這份前臺《指南》,其中給出了四種化債方法:第一,廣場協議2.0?
第二,用芯片復刻石油?第三,重回金本位有可能嗎?
第四,讓美聯儲繼續放債?然而,細看之下,這四種方法,到底哪一種可靠?
方法1:廣場協議2.0
米蘭報告中,連這個廣場協議2.0的簽署地都想好了,那就是川總統的私人莊園——海湖莊園協議。
想法是,再像當年廣場飯店一樣,把幾大美債持有國叫來,吃個飯。
沒啥事兒,就簽個協議,拉大哥一把,協議內容也很簡單,兩點:
1,和當年一樣,大家一起拋售美元,讓美元貶值,你們的貨幣升值,你們還可以多買點石油和芯片……
2,把你手上的短期美債換成20年,50年的長期美債,大哥我晚點兒給你們還錢,但利息一分不少……
第一點不用說,現在美債最大持有國是日本,借他100個膽,他也不敢再簽這一條啊。
第二點呢?
看上去沒啥問題啊,利息照付,而且還付更多了,美國葫蘆里賣得什么藥?
這個有點復雜,大概是說,換成長期債了,美國就能讓美聯儲發低息的短期美債來幫自己借新錢還舊債,先度過難關,后面在怎么樣?
誰也暫時還看不出來,有點兒不敢簽啊。
方法2:芯片→石油?
黃仁勛為什么最近左右逢源,人見人愛?
很顯然,當年全球經濟靠石油驅動,而如今很大程度上可能將要考AI、芯片和算力驅動。
所以,黃仁勛這位算力之王,如今就有了點兒當年白頭巾的味道。
可是,芯片太分散,并不是永遠保證,只有你黃仁勛做啊,這又不像當年的中東產油國,只有他們沙漠里能挖出源源不斷的石油。
AI和算力呢?
現在看來,也還有些縹緲,總感覺遠水解不了近渴,只能說,這是一個方向,而非當年,美國一舉反殺對手的殺手锏。
方法3:重回金本位有可能嗎?
雖然如今黃金暴漲,但重回金本位?
這個問題,似乎依舊聽上去有點可笑。
好啊,重回金本位沒問題啊,那你先把36萬億的債還清了,我們在一起攜手走回古代,至于這次誰來鉚釘黃金嘛。
我們覺得當年凱恩斯說的那個世界幣——班科比美元靠譜……
這不是美元百年一場空嗎?
這和全世界分尸美元有什么區別?
肯定不可能啊。
接著,那就只剩下最后一種方案了……
方法4:毀滅&重生?
用最殘忍的方法復刻1930年的劇本?
似乎川普的關稅亂戰,就是這個意思啊。
然而,如今你我都看出來了,全世界的精英們還會再次上當嗎?
尤其是那幫和美國人一樣讀《圣經》都,都知道有一種反殺,叫做毀滅。
讓美聯儲繼續印錢,召喚出滅世海嘯毀滅世界,然后我再乘坐事先準備好的末日方舟,第三次從美洲島上重生?
這會不會是川普著急買格林蘭,買巴拿馬的「指南」?
看著像吧?
包括我前面和大家聊7月金融海嘯,聊貝萊德、先鋒集團的故事時,也引用了這一觀點,似乎世界真的要照著這個方向狂奔。
但是,就在5月19日,川普忽然通過個一個名叫《天才法案》的東西。
似乎「指南」終于露出了真正的殺招,難道美聯儲也是棋子?
可以用來背刺和犧牲?
這背后的邏輯有點兒復雜,我們不妨被川普特赦的這位「暗網之王」說起……
暗網之王→美聯儲殺手
2013年,當FBI用近乎不齒的方法終于抓獲這位年僅29歲的暗網之王時。
很多人都為他伸冤,認為兩個無期徒刑,外加40年監禁,不得保釋的懲罰太重。
你們說他是販賣罪惡的「暗網之王」;
但其實,你們真正害怕的是他去中心化的殺死美聯儲理想。
這位「暗網之王」叫做羅斯·烏布利希,有關他的傳奇,我們單開一期加更細說。
總之,他之所以能組建當時世界最大的暗網電商平臺——絲綢之路(SilkRoad),這得益于他崇尚經濟學上——奧地利學派的思想。
這一學派的本質,就是去中心化,因此,羅斯在2011年,選用比特幣+洋蔥暗網匿名訪問的方式組建了絲綢之路電商平臺。
同時,他每周還組建讀書俱樂部,分享去中心化的哲學觀點,并揚言,美聯儲是地球上最大的邪惡,比特幣是能夠消滅美聯儲,消滅世界銀行體系的新事物。
注意,比特幣當時才0.5美元一個……
而絲綢之路網站只接受比特幣交易,這讓烏布利希通過手續費,積累了20多萬枚比特幣。
當他被捕后,這些比特幣被政府沒收。
什么用比特幣干掉美聯儲的邪惡思想也從此被消失了10多年……
然而,就在川普2025年當選后,1月21日,他就被特赦出獄,這是什么意思?
當時沒人能看懂川普的操作。
但是,當如今,川普再簽署《天才法案》的時候呢?
一切水落石出啊……
《天才法案》&穩定幣
《天才法案》全稱,《引導與確立美國穩定幣創新國家法案》,由于英文首字母縮寫恰好是GENIUS(GuidingandEstablishingNationalInnovationforU.S.StablecoinsAct),天才的意思,所以,簡稱《天才法案》。
所白了,一句話,就是穩定幣=新美元,美債=黃金。
任何人發行1塊穩定幣,背后都必須購買1塊美債作為支撐。
表面上,這是說為了防止穩定幣去中心化以后,像比特幣一樣忽高忽低,但事實上,誰都看得懂,這是,美國在為自己找全新的美債接盤俠,一旦穩定幣接盤美債,那么,美聯儲就又可以印大量低息美元借給美國,讓美國繼續借新債還舊債。
然而,一旦美國渡過難關,那么,可預見的未來,我們終于發現了川總統的圖窮匕見——「指南」原來是讓他,在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鏈上,打造一個全新布雷頓森林體系,穩定幣=新美元,美債=黃金。
世界不是重回1930年的毀滅劇本,而是重回1944年35美元=1盎司黃金的金本位劇本……
鬼使神差之間,公開《指南》中,最不可能實現的重回金本位,竟然可以用這種方式達成?
而釋放烏布利希,從5月28日,比特幣2025大會上,他與美國副總統萬斯同臺的跡象就能看出,他也是川普亂戰中的重要一環。
可是,穩定幣,這背后有兩個極嚴重的問題:
第一,由于它去中心化的屬性,它注定將終結現有的銀行系統,轉賬再也不需要通過銀行,發行、結算也全部在鏈上靠算力進行,人類的銀行體系很可能因此走向終結,而這事兒作為某種程度上的「世界央行」——美聯儲能干嗎?
如果穩定幣成功了,美聯儲終結了,那川普幕后的老板究竟是誰?
還是說,美聯儲也只是棋子,他幕后的「指南」大老板們還將換皮重生,用某種方法再次成為掌控穩定幣的新美聯儲?
比如,回想當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一旦穩定了,全世界都開始用美債穩定幣了,那美國是不是又可以故技重施,不抵押美債,而超發穩定幣呢?
然后,再循環到1970年代的劇本,沒準兒到那個時候,AI、芯片就真的已經長成,能夠成為新石油讓美元繼續稱霸?
會不會這就是某種「指南」中,有關21世紀的最終劇本?
接著,第二,既然美元可以換皮重生,打造美債穩定幣,那現在全世界,還有8.8萬億的美債在世界各國手上啊,這是否意味著,世界各國也都能像昔日持有黃金的老牌帝國一樣,也把美債當黃金,來發行自己的穩定幣呢?
果然,就在美國那邊《天才法案》通過僅僅兩天后,5月21日香港也通過了自己的穩定幣法案……
可能到你看到這期節目的時候,歐盟那邊也大概率跟進加速了自己的穩定幣法案。
所以,新美元霸權將會是某種分享模式?
地球重回的事1919年之前的多雄鼎立,各自圈定世界的古老模式?
而這個古老模式中,英鎊又是如何一步步崛起,干掉大清帝國和西班牙帝國,昔日那壟斷世界50%-70%的白銀體系?
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我們會員頻道細說。
好了,回到現實,以上故事,純屬虛構,大家一定把它當做發生在平行世界的科幻故事啊,看個樂子就好,千萬別拿著自己含辛茹苦的鈔票,去賭時代命運的大船。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里,謝謝大家。
最后夫人說,太難了,看不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