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綺蝶
特朗普當前對華政策繼續推動技術競爭和關鍵領域的脫鉤,并在印太以“實力促和平”的策略制衡中國影響力,包括加大印太戰略的“軍事優先”成分,持續對臺軍售以及在南海構筑所謂的威懾體系。對此,曾在小布什和奧巴馬政府中擔任國防部長的羅伯特·蓋茨(Robert Gates)近日撰文指出,盡管軍事威懾不可或缺,但美國應盡力避免與中國發生直接軍事沖突。真正決定中美競爭走向的,將是經濟與技術實力、國際影響力,以及外交聯盟的構建等“非軍事手段”。
蓋茨一直對特朗普執政持批評態度,認為他對美國盟友的不屑破壞了美國在全球的信譽。但蓋茨對他的態度近期由批評轉向了“建言”。今年3月,特朗普解除參聯會高級軍官布朗、海軍作戰部長弗蘭凱蒂時,五位美國前防長聯名抨擊特朗普試圖將美國軍隊變成黨派政治工具,并呼吁國會停止確認他們的繼任者。五位聯署的前防長分別為佩里、帕內塔、哈格爾、馬蒂斯和奧斯汀,分別效力于克林頓、奧巴馬、特朗普和拜登,但蓋茨并未參與聯署。
在蓋茨看來,特朗普雖然不適合“領導”國家,但他至少沒有在任內發動戰爭,而且還提升了美軍預算。今年4月,蓋茨在堪薩斯大學的一場活動上表示,美國沒有理由不能與中國和平共處。現實的做法是,如果美國能避免軍事對抗,就應將競爭和對抗集中在“非軍事力量”工具上。在經濟上競爭,在技術上競爭,在其他國家爭奪影響力。6月13日,他在《華爾街日報》網站撰文更細致地闡述了這一點。
▲2011年1月12日,時任美國防長羅伯特·蓋茨在來華訪問期間參觀慕田峪長城。
蓋茨寄望特朗普通過改革,在避免戰爭的前提下,利用經濟、技術、外交和戰略溝通等手段,和中國競爭并實現戰略上的勝利。蓋茨指出,美國應對中國挑戰的唯一方式,是聆聽中國軍事思想家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教誨。“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要讓非軍事力量發揮更大的作用。
蓋茨提到美國在冷戰中通過經濟實力、技術優勢、外交、戰略溝通、發展援助、聯盟和意識形態等“非軍事手段”擊敗蘇聯,并未訴諸戰爭。蘇聯雖是軍事強國,但在經濟、技術和全球意識形態吸引力上較弱,這使美國能夠利用非軍事優勢獲勝。然而當前的中國在經濟、貿易、技術、全球溝通和地緣政治影響力上遠超當年的蘇聯,是一個更復雜、更強大的對手。因此,美國必須重新激活并優化非軍事工具,和中國開展競爭。
蓋茨在文中提到中國在全球崛起的優勢:首先,中國經濟和貿易影響力巨大,是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控制著如稀土礦物等關鍵供應鏈,并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在約150個國家推進發展援助與基礎設施建設,在60多個國家控制或運營超過100個港口。蓋茨認為在中美非軍事力量的競爭中,經濟手段是決定性因素。
其次,中國在軍事技術和軍工生產能力上已超越美國,網絡能力和科技研發也處于領先地位,并打造了覆蓋全球的戰略傳播體系,特別是在全球南方國家中影響力顯著。
2023年,蓋茨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到過這一點。早在2000年代初,中國便斥資數十億美元開始投入網絡媒體建設。中國的電視、廣播、網站和出版物在美國廣泛可見。這些渠道傳遞的核心信息是:中國是唯一可靠、可預期的經濟合作伙伴,而美國正在走向衰退。
▲參觀者在巴西巴伊亞州首府薩爾瓦多觀看比亞迪純電動汽車。
再者,中國還通過對外經濟援助和投資換取政治和地緣戰略利益,展現出靈活的地緣政治策略。比如,中國憑借“一帶一路”倡議等戰略項目,在蘊含巨大市場和投資機會的全球南方地區迅速擴展影響力。與此同時,美國國內近年來保護主義情緒強烈,錯失了與全球南方加深聯系的良機。美國的發展援助投入不僅遠遠低于中國,且項目分散,缺乏與整體地緣戰略的協調。即使一些援助項目成效顯著,美國也鮮少對外宣傳。例如,美國對旨在打擊毒品貿易的“哥倫比亞計劃”,以及“總統緊急救助艾滋病計劃”等項目成果上保持了不必要的沉默。
相比而言,美國自冷戰結束以來的非軍事權力工具已逐漸萎縮。1994年,負責限制軍民兩用敏感技術出口的多國協調委員會被解散;1998年,美國國會授權總統徹底取消開發署,但克林頓最終并未執行。同年,國會還裁撤了美國新聞署(USIA)——這是當時全球戰略傳播體系的核心機構。盡管USAID和USIA的一部分職能被劃歸國務院,但其機構規模、資源和政治支持都大幅縮水。
而且,美國國務院未被賦予協調非軍事工具的權限,導致發展援助、戰略溝通和國際經濟政策的項目分散、效率低下,出現了官僚內斗和資源浪費。
蓋茨還提到,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總統在冷戰之后,都對傳統援外機構缺乏信任,紛紛另起爐灶。克林頓設立了非洲債務減免計劃,小布什推出“千年挑戰公司”(Millennium Challenge Corporation)和總統防治艾滋病緊急救助計劃(PEPFAR),奧巴馬實施“電力非洲”計劃,特朗普政府則在首個任期內推出“繁榮非洲”與“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但這些機構缺乏整體戰略協調,效果有限。從長遠來看,恢復非軍事力量的最佳方式,不是繼續創建新的專項機構,而是對現有體系進行改革和重構。
▲3月28日,特朗普政府當正式確定了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計劃。
蓋茨稱,這種改革是國務卿魯比奧正在嘗試推進的方向,特朗普政府應該利用這一機會,制定一套覆蓋全局的國家戰略,將非軍事力量系統性地應用于對華競爭。
蓋茨隨后提出了將非軍事力量工具更好地融入國家安全政策體系的建議,包括將發展援助項目整合,統一并向國務卿匯報;統籌跨機構的國際戰略傳播項目,確保信息傳遞的一致性;利用敏感技術出口管制、關稅和制裁等經濟工具,遏制中國軍事和技術發展;避免單方面對盟友施加經濟懲罰,應聯合盟友制定統一對華政策;加強在全球南方國家的實際存在,保障駐外使館正常運作;加大相應財政投入和推行美國核心價值觀等。
作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跨黨派、跨政府連任的國防部長,蓋茨在看待中美關系時展現出務實而審慎的立場。在他看來,特朗普政府若能成功改革,將為美國在21世紀的全球競爭中贏得主動。但是,從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執政表現和馬斯克推動政府“瘦身”結果來看,蓋茨所期待的這種“改革”可能很難發生。
高端訪談
更多訪談(下滑查看)
基金會動態
更多動態(下滑查看)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