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帥才。”這是周恩來總理的一句自評。
新中國成立后,總理日理萬機,不少人勸他有些事不要管得太細,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哪里顧得上那么多,但是他始終堅持事無巨細,親力親為。
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歸結于總理對自己的那句自評,為“帥”者只能舉重若輕,而總理這個人操心慣了,長期負責具體的執行動作,舉輕若重是他一貫的工作方法。
而周恩來總理不為帥,在“宰相”位置上鞠躬盡瘁27年,還可上溯至更早,從那時起,他就一直是處于主要的輔佐位置,被許多老人比喻為“軍師”,同時也是紅軍戰爭時期事實上的“總參謀長”。
在不同歷史時期,周恩來總理曾先后搭檔“輔佐”過陳獨秀、瞿秋白、向忠發、李立三、王明以及毛主席這6位領導人。
陳獨秀、周恩來
其中,周恩來與陳獨秀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大革命時期。彼時,陳獨秀作為黨的早期主要領導人,在新文化運動和建黨初期發揮了關鍵作用。周恩來旅歐期間,受陳獨秀、李大釗委托,在旅法華人中發展共產黨組織。1924 年,周恩來回國投身大革命,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展現出非凡才能。他察覺到廣州商團總頭目陳廉伯等是帝國主義的御用工具,應成為國民革命對象。
在中山艦事件發生后,周恩來主張堅決反擊蔣介石的挑釁,但陳獨秀等中央領導的妥協退讓,使得革命形勢愈發嚴峻。第二次東征勝利后,周恩來意識到國民革命生死攸關,與陳延年、鮑羅廷商議撤回第一軍中共產黨員另組軍隊,卻未獲中央同意。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最終導致大革命失敗。但在這一時期,周恩來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經驗,為后續革命斗爭奠定了基礎。
瞿秋白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陷入低潮,瞿秋白臨危受命,成為黨的主要負責人。1927 年,瞿秋白主持召開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給正處于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
周恩來參與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為黨創建人民軍隊作出開創性貢獻。起義過程中,周恩來展現出堅定的革命意志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與瞿秋白等密切配合,共同推動革命武裝斗爭的發展。
隨后,瞿秋白、周恩來等赴莫斯科籌備中共六大。瞿秋白為六大撰寫政治報告,詳細論述中國革命運動變化發展及大革命經驗教訓。六大期間,周恩來負責軍事報告和組織報告。回國后,瞿秋白、周恩來積極糾正 “左” 傾盲動錯誤,努力使革命回到正確軌道。然而,由于當時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黨內一些錯誤思潮影響,革命依然面臨重重困難。
向忠發
1928 年 6 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武漢碼頭工人出身的向忠發當選為黨的一把手。但向忠發文化程度低、缺乏主見,實際上是個掛牌領袖。六大后一年多時間里,周恩來成為黨內實際主持工作的關鍵人物,承擔起繁重領導職責。
面對白色恐怖籠罩的艱難局面,周恩來深知情報保衛工作的重要性。1927 年開始建立中央特科,1928 年 11 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決定成立由向忠發、周恩來、顧順章組成的特別委員會負責此項工作。
周恩來借鑒蘇聯經驗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對中央特科明確 3 項任務和 1 項原則:打進敵人內部獲取情報、籌款、制裁叛徒,且偵察手段絕不用于黨內,同時始終將中央特科置于黨中央直接領導下,使其成為保衛黨中央安全的堅強堡壘。
盡管向忠發在領導工作中作用有限,但周恩來憑借堅定信念和卓越智慧,在艱難環境中維持黨的工作運轉,為革命保存有生力量。
李立三
而李立三資歷深厚,23 歲領導安源工人大罷工聲名遠揚。1930 年 3 月至 8 月,周恩來赴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匯報工作期間,李立三主導中央工作,形成 “立三路線”。他主張全國暴動和攻打中心城市,幻想短期內奪取革命勝利,給革命事業帶來嚴重挫折。
周恩來回國后,與瞿秋白一起主持召開中共六屆三中全會,糾正路線錯誤,使革命形勢逐漸穩定。在這一過程中,周恩來以大局為重,在艱難處境中努力平衡各方關系,為黨和革命減少損失。
此前,李立三曾明確支持毛主席在紅四軍前委中的領導地位,對古田會議召開起到積極作用。但在特定歷史時期,受多種因素影響,他犯了嚴重錯誤。而周恩來始終以革命事業為重,在糾正錯誤、推動革命繼續前進中發揮關鍵作用。
王明
王明在黨內推行 “左” 傾教條主義路線,給黨和紅軍帶來極大危害。他脫離中國革命實際,照搬照抄蘇聯經驗,排擠毛主席等正確領導,使紅軍在第五次反 “圍剿” 中遭受慘重失敗,被迫長征。
在這艱難時期,周恩來身處復雜環境,雖面臨巨大壓力,但仍堅守原則,盡力減少 “左” 傾錯誤帶來的損失。
紅軍長征初期,周恩來積極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為遵義會議的召開奠定基礎。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在危急關頭挽救了黨、紅軍和中國革命。
此后,周恩來全力支持毛主席領導,與毛主席緊密合作,為實現革命戰略轉移、開創革命新局面貢獻力量。
遵義會議后,周恩來與毛主席開始了長期且緊密的合作,共同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在長征途中,他們攜手應對各種艱難險阻,指揮紅軍取得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一系列戰役勝利,擺脫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為革命保存有生力量。
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作為黨中央代表,長期在國統區開展統戰工作,廣泛團結各界愛國人士,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和鞏固作出卓越貢獻。同時,他與毛主席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傳達黨中央戰略決策,為全民族抗戰勝利提供有力支持。
解放戰爭時期,周恩來協助毛主席指揮全國解放戰爭,制定戰略方針,組織重大戰役。從轉戰陜北到三大戰役勝利,再到百萬雄師過大江,每一個關鍵時刻都有他們共同運籌帷幄的身影。
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擔任國務院總理,與毛主席一起為新中國建設日夜操勞,在外交、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取得輝煌成就,使新生人民政權得以鞏固和發展。
周恩來總理在與陳獨秀、瞿秋白、向忠發、李立三、王明、毛主席等六位領導人的合作歷程中,始終以黨和人民利益為重,憑借堅定信念、卓越才能和無私奉獻,在不同歷史階段發揮關鍵作用。
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生前最后一次握手道別
他在革命低潮時挺身而出,在錯誤路線干擾下堅守原則,最后選擇了毛主席,并在與毛主席的合作中默契配合,共同鑄就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不朽功勛。這將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敬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