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周日(6月22日),特斯拉正式向客戶交付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Model Y(參數丨圖片),隨著一輛輛無人駕駛的Model Y駛出工廠,汽車行業一場新的變革悄然發生了,特斯拉新的競爭力也開始生長出來。
事實上,自從去年馬斯特進入政壇后,特斯拉的口碑直線下滑。馬斯克的政治形象給特斯拉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全球多地發生火燒特斯拉門店事件,大量用戶對特斯拉品牌產生厭惡抵觸情緒。
數據顯示,特斯拉汽車第一季度總營收為193.3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13.01億美元相比下降9%;凈利潤為4.2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4.05億美元相比大幅下降。總毛利率為16.3%,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4個基點,與上一季度的總毛利率相比持平。
造成業績嚴重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特斯拉汽車業務拉垮了。特斯拉第一季度的總汽車產量為362615輛,同比下降16%;總汽車交付量為336681輛,同比下降13%。
除了數據下滑,還有特斯拉最不愿看到的一幕也發生了,那就是在中國市場與自己糾纏許久的對手,在全球市場大風光彩,比亞迪在歐洲28個國家的月度銷量在今年4月首次超越特斯拉。
創始人“馬斯克”失去金字招牌,競爭對手迎頭而上,特斯拉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境。就在不久前,馬斯克也幡然醒悟退出政壇,回歸商業后操作的第一件事就無人駕駛Model Y,這也是特斯拉重回電動車行業龍頭的關鍵一點。
無人駕駛Model Y交付不僅代表著汽車駕駛方式發生顛覆,更重要的一點是汽車商業模式將發生根本性改變:除了傳統的汽車銷售外,Robotaxi在服務中也會產生收益。而且對于特斯拉無人駕駛Model Y的私人車主來說,車也可以進入服務運營體系,為車主賺取利潤。
不可置否,在電動化下半場,自動駕駛與智能駕駛是一項重要的競爭指標。
還記得今年2月25日特斯拉FSD(完全自動駕駛)進入中國市場時,人們普遍關心的是國產造車新勢力該如何應對,畢竟FSD被譽為特斯拉的最大殺手锏。但特斯拉FSD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像個半成品,讓不少車企松了一口氣。當然,當時引入國內的是閹割版的FSD。
隨后FSD熱度消失,與此同時國內市場上半年經歷一些智駕風波。智能駕駛看似被降溫,但各家車企加碼自動駕駛的時間卻絲毫沒有遲疑。上汽、廣汽、鴻蒙智行、理想、小鵬等眾多車企,都確定今年內會退出L3的量產車。廣汽計劃年內量產L4級別的無人駕駛出租車,小鵬、小馬智行、鴻蒙智行計劃在明年規模量產L4級別的無人駕駛車。
顯然,如果從時間上來說,特斯拉這一次又領先了。不過,各地政策對于無人駕駛開放的程度不一樣,而且對于無人駕駛汽車來說,安全問題以及公眾的信任已久沒有解決之前,我認為和特斯拉的差距并不遠,甚至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馬斯克回歸打響無人駕駛第一戰,也是電動化的決戰,中國車企想好對策了嗎?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滴汽車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