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行駛的汽車,
如何“飛”起來?
近日,在中汽中心舉辦的
低空經濟與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大會現場,
一輛如“變形金剛”般的飛行汽車,
成為廣州增城街頭
最靚的“靚仔”。
點擊下圖,幫汽車“變形”
圖為低空經濟與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大會現場展示的天路飛行汽車
收起螺旋槳是汽車,
展開機翼便化身飛行器,
飛行汽車,
這種高技術的融合形態,
讓未來立體交通的雛形清晰可見,
也讓人類自由穿梭天地的夢想
逐步走向現實。
飛行汽車和汽車之間
有著怎樣的淵源與緣分?
要讓汽車安全飛起來,
又需要付出哪些努力?
今天,小新帶你一起了解!
“血脈同源”,共享電動化發展浪潮
當前主流的飛行汽車
(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
和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EV),
都是人類追求突破空間限制、
提升移動自由度的駕駛工具,
其核心使命,
都是解決“行”的問題。
它們的“肉身”組成均為合金、
碳纖維等高強度輕量化材料,
在零部件組成上有70%相似度,
且動力源趨同,
共享著電池、電機以及電控技術進步等
電動化浪潮。
最關鍵的是,
eVTOL和EV擁有著技術同源的“大腦”。
在汽車自動駕駛
和飛行汽車自主飛行系統中的運營邏輯
高度重疊:
它們都要處理海量傳感器數據,
進行實時路徑規劃,
做出安全決策所依賴的
人工智能(AI)算法,
還搭載著高性能計算芯片
(如GPU/車規級芯片)
和軟件架構,
無論地面還是低空,
未來的智能交通都離不開
車聯網/空聯網(V2X/A2X),
兩者在通信協議、數據交互標準等方面
有著同頻共振的“心跳”。
可以說,
飛行汽車的“飛控大腦”
與汽車的“智駕大腦”,
在技術底層自成一派,
又血脈相連。
飛行汽車可實現
更快速、更直達的
“空中門到門”體驗,
這并非是對汽車理念的顛覆,
而是一種行業維度的進化與延伸。
比如,eVTOL的乘員座艙設計
在舒適性、人機交互界面(HMI)、
信息娛樂系統等方面,
大量借鑒了現代智能汽車
座艙的設計理念和技術,
使得乘客進入艙內后,
座艙成為一個感知熟悉、
以人為主的移動空間。
低空飛行器廣汽高域Airjet的智能豪華座艙空間
同時,eVTOL的能源補給(充電)設施
也與EV充電網絡存在整合潛力,
特別是eVTOL的高壓快充技術,
可復用于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和儲能站,
形成 “陸空一體” 能源網絡。
陸空一體智能起降&補能一體化起降場
此外,它們的一些環保訴求也一致,
包括身肩減少交通領域碳排放、
降低噪音污染的期望等,
是綠色可持續交通體系的
重要組成部分。
防護升級,助力低空經濟振翅高飛
想要讓eVTOL
順利“飛”入尋常百姓家,
安全性永遠是一大重要因素。
在乘員安全保護領域,
eVTOL與EV呈現
“底層邏輯同源、技術路徑分叉、
安全標準躍遷”的相輔相成,
二者共享核心安全理念與技術基因,
卻在三維空間的挑戰中
催生出更嚴苛的防護體系。
中汽中心在充分借鑒
國際NCAP經驗的基礎上,
結合我國道路交通實際情況
和汽車安全狀況,
成功構建了
以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為代表的
汽車測評品牌,
形成了涵蓋
安全、智能、綠色、用戶體驗等方面的
中國汽車高品質性能的評價體系。
其中,汽車安全測試,
就是通過各種類型汽車的碰撞,
模擬各種可能發生的交通安全事故,
通過車身結構設計優化
和約束系統匹配,
實現降低乘員的傷害。
圖為正在進行C-NCAP正面50%重疊移動式漸變性可變形壁障碰撞
試驗中最復雜的測試裝備,
就是碰撞假人,
它要能夠精確模擬人體生物力學特性,
使得測試結果能真實反映乘員傷害。
隨著載人低空裝備的快速發展
和運營場景的日益多樣,
針對各種極限工況
開展乘員安全性保護的設計與驗證
成為急迫需求。
圖為中國假人家族
目前,中汽中心廣州檢驗中心
聯合中汽中心中央研究院,
基于汽車安全技術發展經驗,
立足國家航空法規的相關要求,
聯合研發了FAA男性假人
并實現100%國產化,
已為多個相關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支撐。
與此同時,
女性假人的相關研發工作也正在進行中,
為提升低空裝備在極限工況下的
乘員保護性能,
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圖為國內首個100%國產化FAA男性假人正在進行墜撞工況測試
2024年,
中汽中心首個低空經濟測試園區
在廣州建成,
同年,中汽中心廣州檢驗中心
獲批近50平方公里的專用測試空域,
具備氣動測試、動力系統、
電磁兼容性(EMC)、垂直墜落等
關鍵項目的專項檢測能力,
滿足飛行汽車從零部件到整機的
全方位測試需求。
中汽中心廣州檢驗中心測試區域全覽圖
整機和電池包應急墜落安全測試系統
是一大亮點,
中汽中心成功完成了
國內首個飛行汽車動力電池包
在15.2米(50英尺)高度下的
高空墜落測試,
能夠精準模擬飛行器
在緊急情況下的沖擊場景,
為安全性設計提供有力驗證。
國內首個15.2米飛行汽車動力電池包墜撞測試
不僅如此,研發團隊還開發出了
飛行汽車“卡車風洞”測試臺架,
可在地面模擬0—150公里/小時的
加速與巡航工況,
并實現傾轉旋翼0至90度的
無級傾轉測試,
打破了傳統測試環境限制,
使飛行汽車能夠在
全天候、全場景條件下進行連續測試,
完成適航認證試驗。
飛行汽車“卡車風洞”測試臺架
為進一步完善測試體系,
團隊還研制了整機環境適應性測試系統、
氣動性能測試平臺、
航程/航時精確測量裝置
以及智能避障驗證系統等關鍵技術設備,
這些創新大幅縮短了產品研發周期,
降低了測試成本,
為整個飛行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注入強勁動能。
廣州檢驗中心低空綜合性試驗場開展飛行汽車實機飛行測試
汽車穿梭大地脈絡,
飛行汽車勾勒低空經緯,
二者將在共享的技術生態
和基礎設施支撐下,
繼續以“和而不同”的姿態
共同編織立體交通圖景。
中央企業也將持續加大
低空領域的研發投入,
保障“空中之路”暢通安全。
———— /END/ ————
責任編輯丨陳婷
校對丨張越越
執行主編丨劉海草 張灝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