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以來,面對特朗普惡意挑起的關稅戰,我國也出臺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其中就包括了對稀土出口的管制措施——不得不說,此舉可謂是蛇打七寸,立竿見影。
此前據路透社報道:從東京到華盛頓,中國的管制措施在各國企業和政府之間都引發了強烈地震,印度日本和歐洲等國的外交家都迫不得已急切的找中國談判。
可有意思的是,在這眾來尋求中國幫助的國家中,印度的表現卻格外扎眼。這個國家雖然在努力與中國對話,可在對話的過程中卻陰陽怪氣,還朝中國潑臟水。
據印度的經濟時報報道,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長戈亞爾一方面宣稱一些公司已提交稀土出口的許可申請,但另一方面又強調“我們希望理智會占據上風,他們能獲得出口的許可;這件事情…是個警鐘。大家在供應鏈中需要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
好家伙,這人明明有求于中國,卻沒有絲毫誠意,不僅給我們潑臟水,還隱隱向我們施壓。那么印度因何如此強勢呢,難道他們真不缺稀土嗎?
根據《觀察者網》的報道,印度在去年就已經成為繼日本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汽車生產國,而汽車的生產又離不開稀土磁鐵。
正如印度企業給政府的一份文件中的報告所說:雖然稀土磁體在整車的成本占比微乎其微,但風險在于,即使只是少了一個零部件,整車也無法下線。
那么印度國內是否能夠稀土自給呢?答案是遺憾的。根據探測顯示:印度雖擁有約690萬噸稀土的儲量,但其國內開采和加工能力很不發達,所以稀土只能依賴進口。
那么目前誰在國際稀土市場獨占鰲頭呢?答案毋庸置疑,就是中國。
據統計,中國的稀土儲存量高達4400萬噸,占到了全世界稀土儲量的40%。而且,中國在稀土領域還實現了生產技術的突破,不僅將稀土的采收率提升到了95%,還將開采時間縮短了70%。
因此中國在稀土出口領域獨占鰲頭,甚至還實現了加工壟斷。印度想要進口稀土就只能找中國。
事實也的確如此,根據業內人士透露:印度汽車行業近年來共進口了約460噸稀土磁體,其中絕大部分都來自于中國。
也正因這樣,當中國進行稀土管制以后,印度的汽車產業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據日經亞洲報道,隨著稀土儲備的即將耗盡,印度汽車制造商普遍擔憂生產線將要陷入停擺。
印度方面自身也表示:中國的稀土管制給印度快速增長的電動汽車行業帶來了供應鏈瓶頸,將直接導致生產延遲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問題。
如此一來,印度不得不和其他國家一樣,慌慌張張的來找中國求情,希望中國能夠確保對印度的稀土供應。這可就怪了,既然印度如此依賴中國,為何還要惡心中國呢?
其實,我們也是少見多怪的?;乜次曳脚c印度打交道的歷史,這個國家就基本沒有正常過。
例如在毛主席時代的對印反擊戰期間,印度明明打不過中國,但它卻叫囂著要中國答應它難以理解的苛刻條件。即使被中國解放軍打垮后,它也叫囂著自己打敗中國,還洋洋自得,這算是自古以來的傳統了。
此外,到了如今莫迪上臺后,他又全力推行民粹主義和宗教化,這又進一步放大了印度的這種特色,使得印度國內贏學盛行。
正如在此次印巴沖突中,明明印度遭遇慘敗,但莫迪卻咬牙說此次印度大勝,并組織歡慶活動,還派使團在各國游說。
在此背景下,莫迪根本不敢表現出絲毫軟弱,一旦稍微有損國格,就很容易被民粹主義反噬。于是,當印度有求于中國時,他只能一面找中國談判,一面又放垃圾話。
就算國內一些媒體和企業叫囂著讓中國向印度低頭乖乖交出稀土,他也不敢進行阻撓,只能進一步高舉印度主義贏學旗幟,對著中國哆嗦著唱高調。
當然,其實我國政府對這位老鄰居也很熟悉,自然也不會對印度采取什么極端措施。
根據經濟時報的報道:中國已經對九家印度汽車零部件制造商進行了稀土進口的批準,對于其他企業的進口請求,也在進行審查。只要符合規定(印度表現正常),中國也會予以批準。
很明顯,我國政府的表態與印度政府高下立判,印度就是一個撒潑打滾的小混混,既要討錢還不給好臉。但中國始終保持大國風度,不僅合理合規的解決問題,而且還在無聲之間打破了印度造的謠言。
相信通過這個事情的對比,國際上的各國會更加清楚地意識到,印度入場就是個笑話,它和真正的五常國家還差得老遠。
最后不少專家分析,中國對稀土及相關磁體的出口管制可能成為長期政策。
也就是說,印度的汽車制造業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如此一來,印度這種流氓姿態恐怕也保持不了多久,就不知道莫迪政府到時候該會怎樣低下身段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