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擰巴”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在深夜的時候,總是反復咀嚼白天與人交流的細節,不斷在想自己是不是有說出的話。面對工作中的選擇,總是糾結到底要選擇哪個,等錯失良機,又懊悔不迭。想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物,卻總是畏首畏尾……
如果是,這些其實對于我們來說,就是“擰巴”的人生。
什么是“擰巴”。“擰巴” 就是一種對立的、自相矛盾的心態,讓人 “剪不斷,理還亂”。它其實就是一種 “自我內耗”。
是啊,很多事情都在告訴我們,過度的思考往往是得不到問題的答案,反而會損耗我們的能量,降低你的執行力。長此以往,我們也會將自己困于其中。
其實,我們都陷入了一個誤區之中,那就是我們總以為人生的圓滿是需要完成所有既定的目標,卻忘了我們最應該要做的是與自己和解。
就好像是電影《心靈奇旅》中的主角喬伊,他一直將成為爵士鋼琴家視為人生的終極目標,認定只有實現這個夢想,自己的人生才有價值。
當他終于獲得在著名爵士樂酒吧演奏的機會時,卻在得償所愿后仍然感到空虛迷茫。直到他在與靈魂 22 的經歷中,才明白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間。
比如吃到美味的都行、感受四季的變化、聆聽街頭藝人的演奏,這些也同樣充滿了意義。于是他不再執著于成為他人定義的完美,而是接納自己的平凡與不足,享受當下的每一刻。他也因此找到了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正如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好:“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完美無缺的選擇。你不可能同時擁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時擁有碩果和繁花。你要學會權衡利弊,學會放棄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學會接受命的殘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氣和。因為,這就是人生。”
確實,從內耗到自洽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學會“不擰巴”。因為“不擰巴”,是一種內心篤定、行事從容的生活狀態。它能夠讓我們不被外界的聲音裹挾,不與自己較勁,不困于無所謂的糾結中。
是啊,不擰巴,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勇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
在這些挫折和困難里面,可能有求而不得的痛苦,一些無可奈何的現實,面對這些我們是選擇在痛苦中沉淪,還是以豁達的心態去面對?
或許這樣一段話能夠給我們答案:“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
一個真正通透的人,應該是懂得順應人生的規律,不去強求那些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也不去糾結那些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
要明白,生活中的得與失、成與敗,其實都是我們人生的常態。就好像蘇軾寫的那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里寫道:“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這何嘗不是蘇軾對人生豁達的態度呢。是啊,如果我們也能夠以豁達這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不如意時,我們就會發現,那些曾經讓我們痛苦不堪的事情,對于我們來說都會過去的。
所以,不要過擰巴的人生。在做決策時不要猶豫不決,在行動時不要瞻前顧后,要學會果斷地做出決策,并勇敢地付諸行動。
深以為然!愿我們都能夠活的不擰巴,學會自洽,能夠以一顆坦然的心,面對生活的每一個挑戰,享受生命的每一份美好,最后活出屬于自己的頂配人生 。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