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攢夠首付,咬著牙承擔起月供,就能安安穩穩擁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了?錯啦,大錯特錯!買房這件事,壓根不是一次性的簡單交易,而是一場長達10年、20年、30年,甚至可能是一輩子的燒錢馬拉松。首付僅僅只是一張入場券,真正慢慢吞噬你財富的,是那些看似不起眼,卻如細水長流般永無止境的持有成本。
在過去房價飛速上漲的時期,大家一門心思都在想著資產翻倍,壓根沒人會在意那點微不足道的持有成本。然而,隨著房子逐漸褪去金融屬性這層外衣,持有成本就不得不引起重視了。這也是當下很多人選擇賣掉房子去租房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賣掉房子獲得的現金收益,完全能夠覆蓋租房費用,甚至還能有盈余。而且,這樣做你無需承擔房價持續下跌的潛在風險,也不用擔心裝修貶值的必然結果。要是因為工作調動或者其他緣由,你不想在這兒住了,隨時都能換地方,租房的靈活性優勢盡顯。更重要的是,你不必承擔房屋的修繕和維護成本。
現在很多購房者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以后的房子不僅會越來越舒適、品質越來越好,價格還會越來越便宜。但你得清楚,房地產這塊大蛋糕,相關方面是不會輕易舍棄的。往后,物業費和房產稅才是讓房產持有者頭疼的關鍵所在。
先來說說物業費。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到,隨著私企開發商漸漸退出歷史舞臺,如今基本上所有國企、央企樓盤的物業都有所調整,而且物業費越來越高。為什么呢?
因為打著“未來要造好房子”的旗號,似乎高價物業費就理所當然地能和所謂的“好房子”相匹配,一切看起來是那么順理成章。但你想想,交了這筆錢,你到底得到了什么?
基礎維護、安保、綠化這些確實有,可更常見的卻是低效浪費,甚至可能存在一些人的灰色收入。就比如電梯廣告費,這筆錢去哪兒了?公共收益敢不敢徹底公示?所以說,物業費本質上就是業主集體購買了一份或許低質,且難以輕易終止的長期服務合同。隨著小區逐漸老化,這筆費用只會有增無減,就像鈍刀子割肉,疼痛一直持續。
再講講房產稅。雖然它可能會晚些到來,但肯定會落地。在土地財政轉型、調節貧富差距以及增加地方穩定稅源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擴大房產稅試點是必然趨勢。即便目前你所在的城市免征房產稅,那未來呢?對于擁有多套房的人來說,一旦房產稅全面推行,多余的房子就會成為負擔。
有人可能會說,那我提高租金不就行了。但要知道,未來大量的保障性住房不僅會搶占租房市場份額,對你的租金價格更是致命打擊。留住人才是城市發展的必要條件,要么城市能保持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速,提高務工人員收入水平;要么就得提供足夠的福利,降低人才的居住和生活成本。
就目前來看,大多數城市似乎都傾向于走第二條路。這意味著什么呢?肯定得有人做出利益犧牲,那犧牲的是誰的利益呢?換個問法,通貨膨脹影響的是銀行卡里有錢的人還是沒錢的人呢?當下是通脹還是通縮呢?什么時候該把資產變現,什么時候又該把錢變成資產呢?
你10年前花700萬買的房子,到今天實際成本可能已經超過1000萬了。雖說房子可能還是賺了,也不太可能跌回700萬,但5年后實際成本會是多少?房價又會怎樣呢?再綜合考慮一些潛在的不利因素,房子競爭力逐漸下降的必然結果,以及流動性保障等問題,你都想過嗎?
所以,現在你還覺得賣掉房子,錢就沒處花了嗎?要是這么想,那就繼續留著吧,不說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