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正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震動,高息高返的車貸業務已被全面叫停,這可不是件小事。可以預見,接下來買車成本勢必上升,更糟糕的是,一大批經銷商乃至中小汽車品牌,都可能在這場行業風暴中難以支撐。顯然,汽車行業新一輪的深度調整已然來臨。
或許有人會疑惑,究竟什么是高息高返?簡單來講,這是銀行與4S店聯合設計的一種營銷手段。銀行會給予經銷商相當于貸款額度10% - 15%的高額返傭。打個比方,要是你貸款20萬購車,經銷商就可能拿到2萬到3萬的返利。而經銷商會把這筆錢補貼到車價上,讓你感覺貸款買車比全款買車劃算許多。比如說,一輛全款需20萬的車,貸款購買總價很可能降至18萬。
然而,世上哪有免費的午餐?其前提是你得接受為期5年的高息貸款。不少人會說,前兩年是免息的,聽起來頗為誘人,可后續年化利率卻可能高達8%甚至10%以上。這種模式的本質,就是利用高額返傭來左右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銀行打的算盤是,賭70%的客戶不會提前還款,指望靠后期的高利息來覆蓋成本。而經銷商則把返傭當作第二利潤來源,甚至出現了賣車不掙錢,全靠貸款返點的畸形狀況。
銀行為了爭搶客戶,經銷商為了獲取更多返傭,返傭比例從最初的幾個點一路飆升至十幾個點,這直接致使整個車價體系徹底混亂。如今在4S店,貸款購車比全款購車便宜好幾萬的情況屢見不鮮,市場公平競爭被攪得一塌糊涂。
在這種混亂局面下,最吃虧的還是消費者。表面上車價看似降了,但實際算下來,年化利率可能超過10%。更氣人的是,提前還貸暗藏諸多陷阱,必須支付違約金,許多消費者被這強制鎖定的條款坑得苦不堪言。
銀行的處境也不妙,金融風險急劇攀升。銀行提前支付了高額返傭,可客戶平均貸款周期僅2 - 3年,大量提前還款讓銀行成了賠本賺吆喝的一方。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凈利息差已降至1.43%,這種貼錢搶市場的方式實在難以為繼。
更為嚴峻的是,部分經銷商為獲取返傭,甚至協助客戶偽造收入證明,使得銀行的壞賬風險不斷加大。整個市場秩序遭到嚴重破壞,高息高返加劇了價格戰的非理性程度。為搶奪市場,有的車企推出貸五年返15%的策略,直接將車價壓低至成本價以下,其他品牌無奈只能被迫跟進。結果整個行業利潤率從8.2%一路下滑,到2024年僅剩3.5%。
更惡劣的是,部分經銷商通過一車多貸套取銀行資金,形成了灰色產業鏈。比如有的4S店將同一輛車重復抵押給多家銀行,涉及金額動輒上千萬。車企同樣深受其害,技術創新投入被嚴重擠壓,不得不把大量資源從研發轉向金融補貼。2024年,頭部車企研發投入占比從12%驟降至9%,而金融貼息成本卻從3%升至7%。這種短視行為直接導致行業技術迭代放緩。例如某新能源車企為維持銷量,推出5年零息貸款方案,單車貼息成本高達數萬元,但其電池能量密度卻多年未有提升。
如今,叫停高息高返車貸業務的政策已正式落地,這對我們買車會產生哪些影響呢?說實話,短期內購車成本肯定會大幅上升。銀行返傭比率從15%直接減半至5%,這意味著車價優惠將大幅縮水,準備買車的朋友可要多掏腰包了。
不過從長遠看,市場會逐漸回歸理性。監管部門明確要求金融機構必須提供透明化服務。已有銀行將車貸利率從過去的5% - 6%降至2% - 3%,還允許隨時提前還貸。此后,汽車金融會更加注重服務本身,比如結合維修、保養推出綜合性金融方案,而非單純依靠傭金來提升銷量。
但經銷商的日子會愈發艱難。以往金融保險業務占經銷商利潤的30%以上,如今返傭大幅減少,許多4S店可能不得不轉型,甚至直接倒閉。業內人士預計,2025年或許會迎來新一波經銷商關店潮。
最后給打算買車的朋友提個醒,別再盲目迷信貸款優惠。現在仍有不少4S店玩廠家金融替代的花樣,雖打著低息旗號,卻要求你購買延保、終身保養等捆綁服務,算下來實際成本可能更高。大家務必算清真實利率,別被低月供的表象迷惑。部分經銷商還會通過加裝潢、收手續費等方式彌補返傭損失,這其實等同于車價變相上漲。購車時,一定要問清裸車價和綜合服務費,堅決抵制任何強制消費。對消費者而言,雖然短期內優惠減少了,但長遠來看,能避免陷入金融陷阱,千萬別讓這些套路得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