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奔赴星海,驪歌再起湖山。 6月18日下午, 我校舉行“我和書記面對面”畢業生座談會 , 校黨委書記金一斌、副書記傅巧玲與2025屆畢業生代表共敘國美故事,分享 成長 感悟,共話學校發展。部分二級學院黨委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座談會。 座談會由 學工部部長胡敏主持。
20位畢業生 深情 回顧 了在中國美術學院的求學 生涯, 向母校匯報了 自己在 學業科研、創作創新、社會服務、校園文化 方面取得的成果,感恩母校悉心 培育 , 并 從資源平臺對接、科研論文發表、校企合作共建、基層志愿服務等方面,提出了 切實良好的 建議。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金一斌
座談會上,金一斌向圓滿完成學業的同學們表示熱烈的祝賀,也為即將開啟的人生新征程送上最真摯的祝福。他認真聽取了每一位畢業生的發言,充分肯定了同學們身上所體現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踏實務實的學風作風、富有創新創意的精神和開闊的格局眼光等國美人共同的特質。他強調,中國美術學院作為“世界一流美術教育重鎮”,國美學子正是助力母校踐行這一使命的核心力量。談及未來發展,金一斌說,學校將繼續堅守四個“堅持”:一是堅持將“家國情懷”貫穿培養全過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強化藝術服務社會的使命感;二是堅持藝理相通的教育理念,注重藝術感知與理論思辨結合,培育“有思想的創作者”;三是堅持科藝融合的創新路徑,在堅守傳統藝術初心的同時,推動AI、數字技術與藝術創作深度融合;四是堅持服務社會的實踐育人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公益美育等項目,讓學生在服務社會中錘煉能力,實踐出真知。在即將告別校園、踏上新征程之際,他寄語同學們,始終懷揣對藝術的赤誠熱愛,保持為藝術戰的精神狀態;始終銘記自己作為國美傳人的身份,傳承國美文脈,同時以開放包容的心態不斷創新實踐;始終保持務實的態度,在日常的刻苦磨礪中打下堅實基礎,一步一個腳印地積累經驗、提升技藝;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從容應對面對的壓力,開啟豐富多彩且充滿意義的人生篇章。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 傅巧玲
傅巧玲 為同學們在校期間 的精彩表現感動 又 驕傲,她指出, 每一位同學們的 發言 都 “真誠且充滿力量”,背后折射出導師 、 任課教師和學校育人 團隊的辛勤付出。 對于 同學們提出的 寶貴 建議, 學校會逐一梳理,特別是關于 學術發表資源支持、校企合作平臺 延展 等 , 學校將進一步拓展平臺、聚合資源、出臺政策,為每一位青年學生的高質量發展 “賦能”。 學校將 繼續堅持 “走訪校友、 拓崗 交流” , 持續關注 并支持 畢業生發展,讓國美精神成為學子們前行路上的“精神坐標 ” 。
畢業生發言
中國畫學院畢業生馬一格
作為 一名 即將成為 高中 美術老師 的國美人, 回顧在 國美 10年的學習生涯,從附中到碩士,身份從學生 即將 轉變為老師,她感觸頗深。馬一格強調 了 學校作為專業人才培養平臺的重要性,學生工作、社團活動和課題項目對求職的積極作用,希望學校加強與各類 企事業 單位合作,搭建更多實踐平臺,助力學生成長。
書法學院畢業生高興
作為 書法理論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她提到了 參與眾多省級文化項目和書法展覽 以及 擔任杭州亞運會和巴黎奧運會賽事志愿者 對自己生涯發展的幫助 ,并成為 一名 優秀畢業生。 她 感恩 母校 培養 ,自己的 畢業作品 得以 獲得多家媒體關注,在海外官方媒體發布后收獲高瀏覽量和點贊數 ,未來她 希望 作為 校友 能更加 助力母校發展。
繪畫藝術學院畢業生王家豪
從附中到博士畢業,在中國美術學院學習生活了16年,他即將留校任教。回想起每位同學入學時懷揣藝術夢想,但畢業時就業面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考編競爭激烈,才華難以充分施展,自由藝術家之路也因種種原因受限制。希望學弟學妹們能在畢業創作階段得到老師們在學業和就業的指導,共同探索如何平衡理想與現實。
繪畫藝術學院畢業生 陳群方、陳群予
做為一 對 雙胞胎姐妹 ,本科畢業之際憑借優異成績雙雙保研本校,續寫與國美的藝術之約。回望大學四年,傳統壁畫課程成為她們探索藝術世界的鑰匙,從校內藝術展覽到校外創作實踐,姐妹倆在不同的藝術場景中開闊視野、錘煉技藝。談及即將開啟的研究生生涯,她們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希望在未來的學習中,能接觸到更多元的藝術形式,碰撞出不一樣的靈感火花,收獲更加豐富的藝術體驗。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畢業生田龍
即將成為一名 美術老師, 談及 在國美 的 7年,學院賦予 了 他扎實 的 專業 功底 ,提供 了 豐富 的 藝術 實踐 平臺。 積極 參與公共美育活動讓他認識到藝術教育的社會價值,他渴望將國美所學融入基礎教育,激發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希望 學校進一步 強化與社會和基礎教育的聯動,為學生提供更多指導和實踐機會。
跨媒體藝術學院畢業生汪洋
四年 的美院生活 ,在跨媒體藝術領域不斷探索新事物,在媒介展演系的學習讓他對媒介和展演有了全新認識。感謝學校提供的優質資源和開放包容的學術氛圍,助力他完成學業并取得優秀成果。
時尚設計學院畢業生楊依楠
當倫敦藝術大學拋來橄欖枝時,手握 offer 的她,毅然選擇留校深造。 不同校區的獨特魅力,讓她得以沉浸在服裝設計的世界中,將靈感化作一針一線的巧思。學院豐富的學術講座、國際交流項目,如同藝術養分,滋養著她的創作之路;老師們傾囊相授的專業知識與不斷給予的鼓勵,更似明亮燈塔,照亮她前行的方向。正是這份對母校的深切眷戀與信任,讓她堅定地錨定未來,立志在國美的沃土上,繼續深耕服裝設計領域,綻放屬于自己的藝術光彩。
工業設計學院畢業生劉家楠
即將入職vivo中心有限公司。 從本科階段踏入企業項目,在真實的產品設計場景中打磨技藝、積累實戰經驗,到研究生時期主動出擊,爭取更多前沿課題機會, 是 不斷錘煉創新思維與跨領域協作能力 的絕佳機會,這讓他 的每一步 成長 都扎實有力。他感受到學院產教合作模式的變革,同時提出在校企合作 探索更多教學與實踐結合 的問題,希望 這種探索可以幫助 學生更好 地 把握設計方向。
手工藝術學院畢業生崔圓珺
作為一名 文物保護與修復系碩士研究生,在國美七年學習期間,依托學院課程體系與實驗平臺,深耕書畫裝裱、陶瓷修復等領域,將文物保護理論與省級項目實踐結合,形成科學修復實踐鏈條。展望未來,她提出學科交叉發展思路,計劃融合文物保護與公共藝術教育,探索新型美育模式,同時建議學校強化產學研協同,共建實踐基地,培養復合型人才。
創新設計學院畢業生劉佳楠
成功斬獲香港理工大學直博獎學金,實現從藝術領域向工程學的跨界突破。本科期間,依托學校開放包容的學術生態,她主導完成多項跨學科研究,多篇論文發表于國際期刊,并攜作品亮相國際藝術節。她期望學校未來可以設立更多專項資金,為學生搭建更多國際展示平臺,推動國美學子的學術成果走向世界。
建筑藝術學院畢業生郭宇萌
作為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生,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 的她 ,在國美三年 使她 深度參與古典園林測繪與營造實踐項目,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空間營造能力,在核心期刊發表多篇學術成果,明確了傳統園林現代化轉譯的研究方向。她期待學校增設國際學術工坊與產學研合作項目,拓寬學生學術視野。
藝術人文學院畢業生李志超
作為考古與博物館學方向碩士畢業生,即將踏入浙江省黨政機關成為選調生。在國美七年,他通過田野考古調查、博物館策展實踐與學生干部工作,構建起 “理論 - 實踐 - 管理” 的綜合能力體系。他建議學校強化基層就業政策宣講,建立 “學術 + 政務” 復合型人才培養通道,為學生開拓多元化職業路徑。
藝術管理教育學院畢業生秦詩雨
即將入職中興通訊,在校期間,她系統構建藝術管理知識框架,通過國際藝術展覽策劃、文旅產業調研與頭部企業實習,實現從學術理論到商業實踐的跨越。針對畢業生就業信息獲取痛點,她提議建立校企常態化信息互通機制,精準對接企業用人需求與學生職業發展規劃。
電影學院畢業生陸丹丹
從本科到碩士的國美時光碩果累累,研一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的實驗短片斬獲專業賽事金獎,后續深度參與影視制作全流程實踐項目,形成了兼具藝術表達與商業思維的創作理念。其作品榮獲學院獎最佳影片,并獲評委會重點推薦。她感恩母校的藝術滋養,將帶著國美精神開啟職業新征程。
動畫與游戲學院畢業生任柄霖
作為國內首個以游戲方向命名的博士專業畢業生,他在國美學習期間,得益于優秀師資和豐富學術資源,激發對游戲媒介的深入思考,參與多項學術活動并取得成果。 他希望畢業之后,可以繼續 傳承學院學術思想 , 將國美游戲藝術教育理念薪火相傳。
專業基礎教學部畢業生郁紫丹
作為造型基礎研究方向碩士畢業生,面對研究生階段跨學科轉型挑戰,她創新運用圖像學分析與視覺語言解構方法,形成獨特的基礎教學研究范式。受益于學校舉辦的跨學科工作坊與行業大師講座,她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期待未來學校能推動更多產學研融合項目,提升同學們的藝術教育實踐能力。
南特設計聯合學院畢業生姚詩月
在國美七年持續精進,本科畢業作品入選國際青年設計師展,研究生階段赴法交流期間,深度研習歐洲設計前沿理念,在跨文化設計項目中展現出卓越的溝通協作能力。即將入職深圳某頭部工業設計公司,她立志以創新設計賦能產業發展,踐行國美人的社會責任。
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畢業生章文
在國美求學期間, 充分借助國美豐富的學術資源與實踐平臺,系統學習攝影理論知識,深度參與 了 多項大型攝影展覽的執行策劃工作。從前期方案構思到現場統籌協調,他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專業能力 , 以獨特視角呈現 了 對攝影歷史的研究與思考,收獲《中國攝影報》等媒體的關注與報道。談及在校時光,章文真誠致謝,他表示正是學校開放包容的學術環境與悉心培養,助力他在新的專業領域穩步前行,取得階段性成果。
文創設計制造協同創新中心畢業生周龍飛
分享了考研國美及讀研期間的成長經歷,其畢業創作研發的電商海報智能設計工具,已成功服務超百家中小商家,實現學術成果的商業轉化。入職阿里巴巴后,他期望 進一步 深化校企在數字文創領域的合作;同時 他希望學校可以進一步優化學生文體活動空間,做好體育場館等空間 資源調配。
梔子花香時,離別情依依
祝畢業生們長風鼓蕩,青春揚帆!
來 源|學工部
攝 影|申 博
編 輯|蔡宏輝 陳舒婷
責 編|邱莉麗
審 核|徐 元 胡 敏
中國美術學院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news@caa.edu.cn
“國美學術通訊”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體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