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端上牌數據能從微觀層面精準地反映國內市場的真實需求變化。目前,國內需求仍是我國客車市場銷量的“大頭”,研究客車各細分市場銷量的結構變化特征來判斷車企應如何調整市場策略,精準把握行業發展脈搏尤為重要。
根據終端上牌數據,2025年5月國內客車銷售4.2萬輛(42119輛),同比下降1%。其中,大型客車銷售1357輛,同比下降50%;中型客車銷售1963輛,同比下降23%;輕型客車銷售38799輛,同比增長4%。
可見,5月大中型客車同比均下降,且大型客車同比幾乎“腰斬”,輕型客車成為同比唯一正增長的細分車型。
2025年1-5月國內客車累計銷售19萬輛(189789輛),同比幾乎持平(微降0.35%)。其中,大型客車累計銷售9987輛,同比下降22%;中型客車累計銷售10903輛,同比下降19%;輕型客車累計銷售17萬輛(168899輛),同比增長4%。
可見,2025年前5月國內大中型客車同比均下降,大型客車降幅最大,輕型客車也是唯一增長的細分市場。
無論是2025年5月還是前5月,國內大中型客車市場表現均不理想,而輕型客車是唯一增長的細分市場。
從“電動化率”表現來看,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2025年5月國內客車整體電動化率達到59.7%。
其中,大型客車電動化率為27.85%,同比下降5.4個百分點,是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的細分車型。
中型客車電動化率達到38.94%,同比提升7.5個百分點,是同比提升最多的細分車型。
輕型客車電動化率達到61.8%,為最高,且同比提升了4.3個百分點,是同比提升第二多的細分車型。
2025年5月國內大中輕客車各細分車型電動化率及同比情況如下(數據來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終端上牌信息):
根據終端上牌信息,2025年前5月,國內客車整體電動化率達到60%。其中,大型客車電動化率為29%,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是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的細分車型;中型客車電動化率達到38%,同比提升7個百分點,是同比提升最多的細分車型;輕型客車電動化率達到61%,為最高,且同比提升了4.5個百分點,是同比提升第二的細分車型。
總之,無論是2025年5月還是前5月,大型客車電動化率均為最低、且同比下滑幅度均為最大;中型客車電動化率均居中,但同比提升幅度最大;輕型客車電動化率均為最高,同比提升幅度均居第二。
根據終端上牌信息,從傳統動力占比及占比同比增減看,無論是2025年5月還是前5月:
大型客車占比均最高,且占比同比均為最多(2025年5月及1-5月占比分別為69.97%和68%,占比同比分別增加5.3和5.0個百分點)。
中型客車占比第二,且均是占比同比減少最多的細分車型(2025年5月及1-5月分別為60.78%和60.2%,占比同比分別減少6.1和5.9個百分點)。
輕型客車占比均為最小,且均是占比同比減少為第二多的細分車型(2025年5月及前5月占比分別為38.2%和39%,占比同比分別減少4.3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
總之,無論是2025年5月還是前5月,在傳統動力領域,大型客車占比均最高,且占比同比均增加最多;中型客車傳統動力占比第二,且占比同比均減少最多;輕型客車傳統動力占比均最小,且占比同比減少均為第二多。
根據以上國內大中輕型客車銷量結構的同比變化特征,汽車總站網認為下一步客車企業應及時調整市場策略,可考慮從以下幾方面來著手:
一、整體策略:適當縮減大中型客車、特別是大型客車占比;適量增加輕客產品比例
根據上文分析可知,目前國內大型客車不僅銷量最少,且銷量同比下降幅度也最大,這充分說明當前大型客車需求萎縮嚴重。
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經濟大環境導致大型旅游公路客車市場不景氣;二是大型新能源公交客車由于之前過分采購導致市場已趨于飽和,需求空間非常有限;三是現有大型公交受到其他多元城市交通工具的擠壓導致沒有更多的乘客可載,運營效益下滑,新購大型車輛減少。
同時,中型客車同比也在下降,雖然降幅比大型客車要小、需求數量比大型客車稍多,但需求萎縮現象也比較明顯。
具體原因與上述大型客車基本相似,只不過在“以舊換新”補貼政策中,8-9米中型新能源公交客車相對需求較多,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型客車整體市場的降幅,但萎縮趨勢仍難以阻擋。
另外,輕型客車不僅是國內客車市場中需求最多、且是銷量同比唯一增長的細分車型。
主要原因有:一是輕客應用場景最寬泛,市場需求最多。輕客車型具有較高的承載能力和靈活性,能夠滿足多樣化的運輸需求,在物流、旅游客運、通勤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既能載人也能運貨,這往往是大中型客車不能做到的。
二是輕客運營成本相對較低,市場經營風險相對較小。輕客購買價格較低,且各種運營成本相對大中型客車要低,市場經營風險相對更小。
三是國內經濟大環境不太“友好”,但對輕客市場需求影響相對較小。
不管經濟大環境如何,日常生活用品是城市居民的剛需,這些剛需品一般都由城配物流車來運輸。而輕型物流客車空間大、舒適性較好,是城配物流運輸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二、大型客車市場調整策略:可重點向傳統動力領域傾斜
從上文分析可知,傳統動力車型占比最高,這說明在大型客車有限的需求中傳統動力才是重點方向。
整體看大型客車需求呈現頹勢,但在其內部的需求結構中傳統動力才是重點領域。盡管傳統動力大型旅游公路客車市場不太景氣,但相對大型新能源公交客車市場要明顯好很多。
因此,企業應把更多的精力傾斜到傳統動力領域,這可使大型客車市場的經營風險降低。
三、中客市場調整策略:一手抓傳統領域,一手抓電動市場
從上文分析可知,中客在傳統動力領域銷量占比超6成,電動市場占比雖然處于從屬地位,但占比同比增加最多,說明目前中客在電動市場增長勢頭強勁。
因此,在中客領域車企可堅持“兩手抓”策略,即一手抓傳統動力領域,一手抓電動市場。
其中,傳動動力領域可重點拓展運距在100公里-200公里的旅游客運市場。而在電動領域可重點拓展8-9米新能源公交客車市場及運距在100公里以下的中短途旅游客運班線市場。
因為這兩個市場是中型電動客車需求增長勢頭比較旺盛的主要細分市場。
四、輕客市場調整策略:以“電動化”為主打方向,城配新能源物流車是重中之重
從上文分析可知,輕客不僅銷量占據客車行業的壟斷地位,且其電動化率也是客車領域最高的。因此,建議車企要以“電動化”為主打方向。
具體來講:一是拓展市內短途及主要旅游景區內的短途接駁市場;二是拓展城配運輸中的電動物流輕客市場。
目前,國內輕客車型主要為歐系大VAN、日系大面、中面和其他。其中銷量占比最大的是中面和歐系大VAN。歐系主打空間,整車外部尺寸和內部尺寸均能滿足大多數企業的載客需求和個體戶的載貨需要。
大、中面較輕卡更小巧輕便,比微面裝得更多,能享受路權優勢,物流市場的持續增長,加速新能源大、中面車型成為城配物流車市場主力。
綜上所述,根據國內大中輕型客車銷量結構變化特點,客車企業應及時調整今后的市場拓展策略,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