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拍出上百萬的價格。Labubu帶動泡泡瑪特股價上漲,王寧因此成為河南首富。Labubu開始放量,新貨投入市場,價格回落,黃牛有點心痛。
潮起潮落。我看不懂,卻沒感到震撼,很平靜。
Labubu是某種循環的表征,一個精神渴求與投機心理交匯的時代節點。歷史上并不鮮見,精神渴求方面,如同我們小時候收集方便面里的水滸人物卡,為了湊一個宋江,不僅一天兩包干脆面,還形成了小學生之間的物物交換系統,一張宋江卡等于盧俊義+李逵,一張李逵等于公孫勝+時遷……互通有無之下,供需關系逐步形成一套穩定的“物價”。彼時的癡迷,隨著歲月逐步消散,當年費盡心血換來的卡,早已棄之如敝履。而在投機方面,則是成年人的專利,供需關系被概念扭曲后,偏離了原來的價格,幾百年前的荷蘭郁金香,再到上世紀末國內的君子蘭、藏獒,總有些概念催動了產業,進而引發投機,先行者盆滿缽滿,溢價殺入的人被割韭菜。
Labubu綜合了以上兩種因素,有相似之處,也有時代特征。潮玩本是小眾商品,不便宜,但也算不上天價。王寧的厲害之處,在于讓IP脫離了內容,他不需要像迪士尼那樣建樂園、拍影視動漫,而是直接通過在核心商業區開店,讓潮玩從開始便有了奢侈品的光環。再加上盲盒的手段,不知不覺讓人感受到泡泡瑪特的存在。我這個潮玩的門外漢,也在近十年間被不停的視覺浸潤,無論商場還是地鐵站,都能看到醒目的POPMART專賣店或售貨機。年輕人從Molly開始入手,一代代追趕、升級到Labubu,這些可愛或呆萌的小家伙,可以同任何一個熱點發生關聯,奧運會、世界杯……愛好者會感受到角色永遠和你一起發生在當下,你不忍錯過,便有了成癮性。
當王寧決心把門店開在LV旁邊的時刻,便注定了泡泡瑪特潮玩走向奢侈品的命運。隨著潮流藝術近年的火爆,我甚至很難區分,是潮流藝術帶動了POPMART,還是POPMART拉動了潮流藝術。年輕的新貴們,追求的不再是古典和優雅,而是萌、潮、可愛,或許再加一點無害的叛逆。我們年輕時看熱血漫,女孩子看少女漫,那都是有明確性別符號的產品,如今的文化符號往往呈現去性別化的特質,而且年輕一代的叛逆,沒有那種決絕的反抗,更像一種嬌嗔或無奈。POPMART綜合了幾乎所有時代的東風,加之王寧精準的商業布局,先發優勢讓其變得不可復制,才有了POPMART的帝國。
泰國公主等名媛開始用Labubu配奢侈手袋,這類文化事件正式明確了Labubu潮玩形象的奢侈品屬性。這背后是近年來時尚風潮的悄然變化,過去是自上而下,由精英審美引導大眾;后來從街頭審美走向殿堂,巴斯基亞的涂鴉賣出天價、饒舌歌手走出地下,他們的寬松嘻哈風也影響了時裝風潮;再到當下,POPMART則去除了審美的階層屬性,直接從年輕一代的文化符號入手,向上推到奢侈品行列,向下兼容各類文創。名媛們要買愛馬仕配Labubu,我也可以掛個便宜的Labubu公仔,各得其樂。
當Labubu拍出天價,黃牛蜂擁而至,我看不懂。不是看不懂名媛們為什么花天價買Labubu,因為你心中的“天價”就是人家一個包的價格,正常消費而已,我等也不必替古人擔憂。我也不是看不懂那些追趕潮玩的年輕人,急著花幾百上千開盲盒,這類成癮消費,同樣是有錢難買我樂意,我們這些老登也不必像九斤老太一樣喋喋不休。
文化產品,只要基于興趣,就不存在追悔莫及的溢價,因為你購買的是此刻的擁有和欣賞,還有身份與品位彰顯這種“副產品”。我很多朋友家里有一墻POPMART的產品,他們無時無刻沉浸在其中,這種收益便是自洽的。
我只是看不懂一些沒有潮玩愛好,但存著追漲心態殺入局中的投機者。當你用高溢價買了一件自己并不真正熱愛的商品,只剩下工具屬性,那會讓這件事變成煎熬,一旦價格下跌(這幾乎是必然現象),所有的支撐都將崩塌。
對于一切喜歡潮玩的行為,無論百萬還是百元,我都表示理解,因為買到那一刻他TA都是開心的。對于那些毫無情感因素的投機行為,我都看不懂,但人家有自己的活法,我雖覺得無趣,但也愿意接受世界的參差多態。看著年輕人們開心,我不理解的地方也該閉嘴,優雅地老去就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