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向響水連聲網反映,響水縣文化藝術中心作為響水重要的文化窗口,每年支出 232.6萬元高昂物業費,卻呈現出與費用嚴重不匹配的劣質服務,這一現象引發網友們的質疑。
今年春節后不久,響水文化藝術中心南邊東西主干道有一段被塑料地錐攔起,牌子上標注“場地維修、禁止入內”,實則是因為三樓外墻的一大塊鋼化玻璃爆裂外凸、隨時存在墜落風險,要徹底解決這一安全隱患,就必須更換鋼化玻璃。
然而,兩個多月時間過去,地錐仍擺放在原地,儼然成為管理缺失的“遮羞布”,玻璃更換毫無進展。這種“一攔了之”的做法,不僅導致半邊道路無法通行,更讓市民在路過時憂心忡忡。試想,碎裂的鋼化玻璃隨時可能墜落,簡單的擺放塑料地錐又如何能真正保障群眾人身安全?兩個多月修不好一塊鋼化玻璃,究竟是維修技術存在客觀障礙,還是管理層面存在人浮于事、消極敷衍問題?
除了鋼化玻璃的安全隱患,文化藝術中心配套的公共廁所也存在令人不堪的問題。原本整潔的公廁,竟然出現蹲坑的門斷了半截、墻面上電線裸露、多個小便池用黑色塑料袋套住無法使用等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4月16日公示信息,廣東某物業公司以 232.6 萬元中標響水縣文化藝術中心整體物業管理,折算下來每天物業費超 6300元。如此高昂的費用,卻連一塊玻璃的更換、廁所設施的基本維護都做不好,這不禁讓公眾對這筆巨款究竟花在了何處產生了質疑,真的是用于提升物業服務質量上了嗎?
網友質疑如此糟糕的物業服務質量,如何匹配每年 232.6 萬元的高昂物業費支出?
物業公司作為服務提供方,對設施維護、安全保障負有直接責任。232.6 萬元的合同金額,理應對應更加專業、更加高效的物業管理服務。但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該物業公司是通過響水文廣旅局組織的招投標程序進場,響水文廣旅局作為文化藝術中心的主管部門,是否盡到了監管職責?當巨額物業費投入與服務質量嚴重失衡時,文廣旅局不能僅充當“招標方”,更應成為服務質量的“把關者”,否則難免會被質疑為“花錢買低效”,甚至會引發對采購流程規范性的聯想。
響水縣文化藝術中心承載著響水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縮影,232.6 萬元物業費不是小數目,每一分錢都應花在刀刃上,讓每一筆財政資金都能發揮最大效益,真正做到為民服務、造福于民。希望響水文廣旅局能正視群眾訴求,徹查物業管理服務中的漏洞,不僅要督促物業公司盡快消除安全隱患、修復破損設施,更要建立健全服務質量監管機制,讓232.6萬元的高昂物業費真正換來與文化地標匹配的優質服務。
稿件來源 響水連聲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