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色列與伊朗沖突的延宕,美伊之間的緊張關系再度升級,戰爭似乎一觸即發。美軍迅速向中東集結軍事力量,而中方也公開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據多家外媒報道,自 6 月中旬以來,美軍在中東地區的軍事部署動作頻繁。6月16日,全球航空數據顯示,美國本土出現了罕見的大規模軍機調動事件。大批空中加油機、運輸機等戰略飛機從美國本土飛向歐洲。24 小時后,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對外承認此事,并宣稱是為了保護在中東的美軍。
不僅如此,美軍大批量的F-22、F-35 等先進戰機也在向中東集結。美國海軍的動向也備受關注。有報道稱,美軍“福特”號航母打擊群預計將于下周部署至歐洲鄰近中東的區域。美軍“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已駛離南海,正前往中東地區,預計將與此前在中東附近部署的“卡爾.文森”號航母會合。雙航母打擊群的存在,大大增強了美軍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威懾力。美軍已撤走位于中東軍事基地的艦機以及部分駐以色列的外交官與家屬,避免受到伊朗攻擊。
美軍的這些行動表明,其已經為介入中東沖突做好了充分的軍事準備,美伊大戰已如箭在弦。本周三,特朗普周召開了戰情室會議討論中東沖突,但對是否加入以色列摧毀伊朗核濃縮計劃依然諱莫如深。特朗普指責德黑蘭現在想談判“已太晚”,但尚未就是否參戰做出最終決定。時隔一天,特朗普又表示,他將會在兩周內決定是否對伊朗動武。《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特朗普周二就批準了打擊伊朗的計劃,但沒有給出最終授權,是要觀察伊朗會否滿足他放棄核計劃的要求。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的“兩周最后通牒”顯示,一旦以色列遭受更大的打擊,或者局勢失控,美軍極有可能直接參與到對伊朗的軍事打擊中,這也就意味著美伊開戰已經進入倒計時。面對美軍的軍事威脅和以色列的持續攻擊,伊朗方面展現出了強硬的態度。伊朗最高領袖顧問拉里賈尼警告稱,伊朗沒有被打服,更不會投降。伊朗軍方高層人士表示,“戰爭規模將會在未來幾天內持續擴大”,伊朗方面將繼續對以色列境內的目標采取行動,同時正在計劃對中東地區的美軍基地開展打擊。
有媒體消息稱,伊朗軍方已采取實質應對措施,導彈部隊高度戒備,分散于全國地下洞庫和山區的數千枚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進入發射待命狀態。同時,伊朗還動員了“圣城旅” 及其支持的伊拉克什葉派民兵、也門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等地區盟友,準備發動針對美軍及其盟友的多點襲擾和代理人攻擊。在霍爾木茲海峽及波斯灣水域,伊朗海軍增加了快艇巡邏和反艦導彈陣位部署,擺出隨時封鎖這一全球能源咽喉要道的姿態。伊朗的強硬回應表明,其不會在外部壓力下屈服,若美軍真的介入戰爭,必將面臨伊朗的強烈反擊,中東地區也將陷入更大規模的戰火之中。
6月19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把權力交給更具鐵腕色彩的最高權利機構伊朗國家安全委員會,這意味著伊朗將與以色列和美國抗衡到底。隨后,伊朗使用大量導彈襲擊以色列內瓦提姆空軍基地和摩薩德情報部。以色列媒體還報道稱,伊朗對以色列發動了新一輪導彈攻擊,一枚攜帶300公斤彈頭的導彈擊中了位于以色列南部城市貝爾謝巴的一處科技園,伊朗認為那里有多家以色列軍方和網絡安全機構存在。報道說,這座科技園區內聚集了包括英特爾和微軟在內的多家知名高科技企業,被稱為以色列“網絡首都”,這意味著美國對伊動武的概率正在大增。
在美伊局勢緊張升級的關鍵時刻,中方公開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和立場。6 月 19 日下午,中方高層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重點就中東局勢交換意見。中方高層表示當前中東局勢很危急,沖突升級將給各方帶來巨大損失。針對當前事態,中方提出四點主張:第一,推動停火止戰是當務之急;第二,保障平民安全是重中之重;第三,開啟對話談判是根本出路;第四,國際社會促和努力不可或缺。
此前,王毅外長已分別同伊朗外長阿拉格齊、以色列外長薩爾、埃及外長阿卜杜勒阿提、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電話溝通,表達中方嚴正立場并呼吁地區國家凝聚共識,停火止戰。目前,中東局勢正加速滑向失控,在此關鍵時刻,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阻斷戰火蔓延,并推動美伊雙方回到談判桌前,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