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的逃逸塔設計基本一致,”夢舟“逃逸飛行試驗完成過半。
目前具備載人飛行能力的中美俄三國在載人火箭中都有設計逃逸塔,技術創意最早來源于美國“水星計劃”中的最初設計,后來被蘇聯學習采用,中國在發展自己的載人火箭技術時也一并沿用了這一技術設計。
在當年的美蘇太空競賽時代,逃逸塔的設計多次在突發險情中得到有效運用,并成功保證了多名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所以這一保險裝置一直沿用至今。
最近一次逃逸系統成功啟動挽救航天員的案例發生在2018年10月,當時在拜科努爾發射基地的“聯盟-FG”火箭發射出現故障,任務未能成功,但是緊急逃生程序將兩名航天員安全帶離火箭并成功降落,是典型的一起“無塔逃逸”案例,另一起成功案例則發生在1975年聯盟18A飛船上。
在當下中美展開新一輪登月競賽之際,中美兩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繼續在沿用并不斷優化逃逸塔的設計。
2010年5月6日,美國登月將采用的“獵戶座”飛船在陸軍白沙導彈靶場LC-32E工位開展了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PA-1),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雖然美方啟動再次登月計劃早于中國,新飛船與火箭的設計研發也進度較早,但是中國依舊按照自己的節奏,錨定2030年前實現登月的目標有序開展相關新飛船與火箭的研制與測試工作。
其中,承擔登月任務的將是我國新研制的“夢舟”飛船,近地軌道最大可以載七名航天員,遠地軌道則載三名航天員,設計上比原來的“神舟”飛船更大更復雜,整船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根據研制進度與工序,在2025年6月17日,“夢舟”飛船的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LA-95A工位進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也是中國繼1998年開展”神舟“載人飛船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后,時隔27年再次組織同類試驗。
提前祝愿”夢舟“飛船的下一次最大動壓逃逸飛行試驗,完成第二次試驗之后,”夢舟“飛船就將達到正式交付標準,可以正式批量生產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