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到越南,就想到杜拉斯的情人、想到西貢、想到河內、想到潮濕悶熱的天氣、想到滿大街的人力車。而提到越南電影,想到的則是《青木瓜之味》、《三輪車夫》、《夏天的滋味》,以及下面這部電影——《戀戀三季》。
片名的含義源自越南一年只分旱季和雨季之說,而導演加了一個季節——希望的季節,所以片名叫作《Three Seasons》。
影片由美國與越南合拍,也是越戰后第一部全部在越南攝制完成并全部使用越南語對白的美國電影。導演托尼·裴便是越南裔美國人。
《戀戀三季》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末的越南,一個剛剛經歷戰爭洗禮、完成十年革新開放的國家或地區。電影由三個故事組成,幾個故事各自獨立又各有聯系,全都統一于導演對越南民族歷史與現實的思考。
第一個故事圍繞著一位因麻風病失去雙手的詩人杜先生展開。他隱居在荷塘邊的寺廟中,與世隔絕。直到有一天,采蓮少女欣的歌聲打破了這份寂靜。欣在采蓮時哼唱的歌謠,喚醒了杜先生沉睡的靈感。
他開始用欣的手指為他記錄詩句,仿佛在用最純凈的方式延續自己的生命。最終,欣將杜先生的詩集和照片送入水上市場,讓他的作品得以流傳。
第二個故事講述了一位三輪車夫海與妓女蓮之間的愛情。海善良、沉默,卻在蓮的歌聲中找到了共鳴。他每天送她回家,即使她只是短暫地停留。蓮雖然出身卑微,但她并不愿被命運束縛。
她最終選擇離開那個充滿欲望的世界,與海一起走向更簡單、更真實的生活。影片通過這一對人物,探討了愛情與尊嚴、自由與責任之間的張力。
第三個故事則聚焦于一位美國退伍老兵詹姆斯與孤兒伍迪的相遇。詹姆斯在尋找自己失散的女兒時,意外地遇到了伍迪。兩人在雨季的街頭相遇,最終在彼此的陪伴中找到了希望。
影片通過這一段旅程,展現了越南社會中不同階層之間的聯系,以及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掙扎與成長。
貫穿全片的白蓮花,不僅是越南的國花,更是影片情感的紐帶。它象征著純潔、希望與重生。在杜先生的詩中,蓮花是“有誰知道稻田里有多少根稻”,在蓮的歌聲中,它象征著“我愿變作池里的荷花”,而在伍迪的箱子里,它則代表著“希望的季節”。白蓮花不僅連接了三個故事,也象征著越南人民在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掙扎與希望。
托尼·裴在《戀戀三季》中展現了他對越南文化的深刻理解與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他通過三個季節的故事,不僅描繪了越南社會的現實,也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對未來的希望。
影片還反映了越南在戰后重建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影響正在滲透,另一方面,越南人依然保持著對傳統的堅守。這種矛盾與張力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現。
《戀戀三季》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的認可。1999年,該片獲得了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金熊獎提名,并贏得了圣丹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觀眾最喜歡電影獎和最佳攝影獎。此外,它還獲得了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長片處女作獎。
影片的評價也多集中于其詩意的畫面、細膩的情感表達和對越南文化的深刻描繪。許多影評人認為,這是一部“唯美到感動”的作品,它不僅展現了越南的自然風光,也展現了越南人民的內心世界。
《戀戀三季》不僅是一部關于愛情與親情的電影,更是一部關于希望與重生的電影。它通過三個季節的故事,展現了越南人民在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掙扎與希望。白蓮花的象征意義貫穿始終,成為影片的靈魂。無論是杜先生的詩、海的愛,還是伍迪的夢,都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越時代的詩意與溫暖。
《戀戀三季》1999
導演: 托尼·裴
編劇:托尼·裴
主演: Ngoc Hiep Nguyen
豆瓣8.2IMDb7.2
好消息:為感謝影迷長期以來的支持,特推出千余種商品,幾百種精選圖書,粉絲超惠選擇,不妨逛一逛吧!件件親測,七天無理由退貨!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點個“贊”吧?。。?/stro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