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025珠港澳大學生創業之星育苗計劃啟動儀式在北師香港浸會大學舉行,來自珠港澳三地政府部門、高校、創業社團、創業孵化基地、投資機構、創業企業、大學生創客等代表320余人參加啟動儀式。今年是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連續第三年舉辦育苗計劃活動,旨在深入落實廣東省“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推動珠港澳三地高校青年大學生交流創新思想、加強情感互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和大灣區建設。通過多年的積累和探索,育苗計劃已成為大灣區城市人才創業服務新品牌。
珠港澳三地高校同臺交流,探討產學研用“實效性育人”模式
啟動儀式上,來自北師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的代表,圍繞“大學生個人成長—項目創新—價值落地”的創新創業人才全鏈條培養邏輯閉環進行分享發言,推介各自學校在引導大學生運用專業學科知識解決社會問題方面的經驗和模式創新,為推動高等教育從“學科導向”向“問題導向”深度變革貢獻了智慧,與參會的10多所珠港澳三地高校共同交流探討,互鑒學習。
隨后,首場人工智能主題講座拉開帷幕,由香港理工大學前海前沿技術創新中心主任魏敏晨教授主講《視覺、影像與人工智能》。魏敏晨教授通過解讀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前沿技術創新趨勢和應用場景新機遇,幫助大學生深刻領會AI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方法,為灣區青年大學生提供從創業賽道選擇到技術落地的全鏈條指導。
今年育苗計劃實施期間,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將組織珠港澳三地高校青年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與交流集訓系列活動,通過開展科技企業參觀體驗、粵港澳文化交流以及創新創業項目合作,共同探討科技前沿,激發創新思維,推動珠港澳三地人才在創新創業領域深度合作共贏。
日前,育苗計劃學員招募遴選通道已全面開啟,采用公開征集、三地高校推薦、定向遴選等多種方式,廣泛招募遴選有創業意愿并具備創業潛力的大學生創業團隊。整個育苗計劃將于11月結束,為期6個月,計劃培育不少于100個大學生創業項目(含初創科技型企業),線上線下相結合,參與群體累計將達到1萬人次以上,最終遴選產生2025珠港澳大學生創業之星20名,培養和樹立一批大學生創業標桿團隊。
引入產業理念,深化產業資源深度對接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大學生創業實踐已不再局限于展示創意的平臺,而日益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發現+人才識別”的雙重入口。“今年的育苗計劃最大亮點在于借助引入產業理念模式,搭建跨領域產業資源對接渠道”,珠海市人才資源與就業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說。
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儲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智能家電、低空經濟等六大主導產業,鏈接中航通飛、普米斯生物技術、寶萊特醫用科技、芯潮流等一批珠海重點企業產業鏈資源,通過產品推廣和產業資源對接釋放需求,幫助大學生創業團隊拓展技術應用場景、訂單以及外部市場資源,推動學員創業項目與珠海本土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深度融合。
育苗計劃圍繞珠海主導產業組織開展三期集訓營活動,內容涵蓋企業高管說產業、創新實踐助提升、三地青年看珠海、創業前行樹標桿、學員創業嘉年華等五個方面內容。香港智學科技創始人、香港嶺南大學2024級研究生田皓博說,“智學科技是一家提供AI Agent定制化服務和智慧工作流設計的互聯網企業,已獲得香港數碼港CCMF基金的支持。育苗計劃組織學員到珠海重點科技企業參觀考察,幫助學員把握市場需求導向,讓項目與珠海產業生態銜接,可為我們港澳青年創業項目來珠海落地發展打開生態合作的渠道”。
引入企業導師,強化導師專業指導
6月20日下午,育苗計劃首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集訓營在北師香港浸會大學創客中心開營,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珠海)、香港科技大學、暨南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珠海科技學院等高校的42名大學生創客參加為期兩天的集訓與交流活動。
普米斯生物技術(珠海)有限公司高級人力資源總監陳輝先生,以《生物醫療科技的未來趨勢--大學生如何抓住生物醫藥創業機遇》主題,解讀生物醫療產業發展現狀與前景,介紹企業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實現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等方面的成效,分析企業人才需求及人才職場發展機遇。
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組建了由優秀企業家、企業管理骨干為主體的20余人的導師團隊,為學員提供“一對一”的精準指導服務。聚焦商業模式優化、企業運營管理、風險防控等核心領域,通過專題培訓、案例研討、實地問診等多種形式,旨在切實解決初創項目團隊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升大學生項目的商業化落地能力。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創新創業學院院長杜海東教授表示:“育苗計劃的實施,很好地支持了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工作,為大學生深入社會、行業企業、創業孵化平臺開展調研提供機會,大學生創業項目立項必須基于實踐,不能虛空而立”。
引入港澳資源,搭建三地大學生創客“朋友圈”
來自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協會、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澳門青年創業者協會等14家港澳青年創業社團組織參加了啟動儀式。今年的育苗計劃將進一步擴充“珠港澳青年創業服務集成式平臺”戰略合作資源,第二批戰略合作機構即將入駐該平臺,推動珠港澳三地高校、創業孵化基地、創業社團、科技企業、投資機構等各方面的資源對接融合,幫助青年大學生“進得來、能安居、能樂業、發展好”。
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副主席、2024年度澳門特別行政區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張博亮博士所創辦的“粵澳學生薈”亦參加了啟動儀式。粵澳學生薈由澳門多個學生社團聯合發起,是專注于服務粵澳兩地高校學生的青年服務平臺,是擁有超過12000名珠澳學生的本地社群。“我們想通過育苗計劃平臺,幫助澳門大學生創業團隊在珠海找到志同道合、優勢互補的創業合伙人,同時挖掘港澳市場的本地化機會,把大灣區內地城市經過驗證的成熟的商業模式創新性地吸收落地”,張博亮博士說。
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計劃后續在香港、澳門舉辦“2025珠港澳青年創業大講堂”,開展珠海人才創新創業環境與政策宣講、珠海市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推介、入駐項目招商洽談、港澳青年在珠海創業歷程分享以及組織實地參觀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加深港澳青年對珠海人文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產業環境的了解,增強他們到珠海創業就業發展的信心。
引入公益創業資源,發揮政策促創業效應
今年育苗計劃遴選出的2025珠港澳大學生創業之星,其所在項目可免評審入駐國家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廣東珠海公共創業孵化(實訓)基地孵化培育,享受最長三年“零”租金的辦公場地及九大公益性創業孵化服務,同時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為入選者頒發榮譽證書,并提供更多公益性創業資源支持。
育苗計劃期間,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持續開展學員創業嘉年華系列活動,舉辦創業項目路演會,對接創投資本,突破項目資金瓶頸,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資本動力。投資人將與創業之星建立結對幫扶關系,并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產業、企業、資本等資源對接服務。
珠海市地處珠江入海口,是聯通港澳、對接國際的“橋頭堡”。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蓬勃發展,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前沿產業加速布局,“云上智城”“天空之城”率先成勢。珠海市接軌國際的開放環境、跨境流動的創新要素,必將讓優秀青年大學生各盡其能、大展所長。
在啟動儀式上,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東向三地青年大學生誠摯邀約,珠海始終珍視青年、禮遇人才,已推出“五‘有’三‘好’政策包”,并實施全國力度最大的“新來珠青年人才住房政策”,提供“一免兩減”安居支持,人才政策疊加,多措并舉,構建“引育留用”的立體化人才生態,歡迎更多青年大學生帶項目和團隊到珠海創業就業發展,實現創業夢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