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集團老總被抓的時候,是互聯網的狂歡。
一個新時代受過教育,一個千億的大佬,居然會相信所謂的民間大師,而且在聽了以后違法犯罪。
最后落個鋃鐺入獄的結果。這么好的段子素材,怎么能浪費,當時鋪天蓋地,都是嘲諷這個人這個公司這件事的。
等到22年以后,大家才發現,這個大師好像真的是大師。當時全國民企一片哀嚎,有多少巨無霸級別的民企開發商,現在都成老賴或者進去了。
新城集團,因為老總進去了,這幾年一直在收縮防線。結果這幾年房地產行業的驚濤駭浪,對他們基本沒有影響。
行業排名逆勢上揚到了前十。
自持的吾悅廣場商業表現都很好。
但凡關注過蘇超的,都會被吾悅廣場密集的廣告梗包圍。而他們之所以能全身而退,能逆勢上揚。原因居然是當年某個大師的提點,還是把老總送進去的提點。
我一貫相信科學,但我無法解釋。
還是看看整個經過吧!
2019年7月3日,上海普陀警方一則通報打破商業平靜——新城控股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王振華因涉嫌猥褻兒童被刑事拘留。此時的新城控股正處于發展巔峰:2018年銷售額突破2200億元,躋身行業前八,旗下吾悅廣場以年均50座的速度全國擴張。
案件偵查顯示,2019年6月30日,被害人由其母好友周燕芬帶至上海某五星級酒店,王振華于當日19時至22時許在房間內實施猥褻行為,經鑒定被害人構成輕傷二級。2020年6月,上海普陀法院一審以猥褻兒童罪判處王振華有期徒刑5年,2021年5月二審維持原判。這一案件成為當年房地產行業最具震動性的事件,新城控股股票連續三日跌停,市值蒸發超300億元,企業債券評級被下調至BBB+。
權力真空下的戰略轉向
創始人涉案迅速引發企業治理地震。2019年7月3日,新城控股緊急召開董事會,32歲的王曉松被推舉為董事長,成為這家千億企業的新掌舵人。公開資料顯示,王曉松2010年進入新城,曾任常州公司總經理,但此前主要負責區域業務,缺乏集團層面管理經驗。
新管理層上任后采取激進收縮策略:2019年7月至12月,新城控股通過股權轉讓喪失21家子公司控制權,其中18家在兩個月內完成處置,回收資金超百億元;同期停止新增拿地,土地投資金額從2018年的1200億元驟降至2019年的450億元;員工規模從2.8萬人縮減至2.2萬人。這種"休克療法"引發行業爭議,但迅速緩解了流動性壓力——截至2019年末,公司現金短債比從1.1提升至1.8,凈負債率下降22個百分點。
行業洗牌中的意外存續
2020年8月,住建部"三道紅線"政策出臺,房地產行業進入去杠桿周期。當多數房企因高負債陷入流動性危機時,新城控股卻因2019年的被動降負債,成為首批符合"三綠"指標的企業。數據顯示,2020年末其凈負債率降至48.5%,較2018年峰值下降70個百分點,現金短債比提升至2.1。
這一時期,同行企業風險集中暴露:2021年某千億房企暴雷引發連鎖反應,2022年全國TOP50房企中有12家出現債務違約。而新城控股憑借前期收縮,將業務重心轉向商業運營:截至2023年末,吾悅廣場在營項目達193座,年租金收入105億元,占營收比重提升至18%,成為穩定的現金流來源。2023年公司銷售額雖較峰值下降35%,但行業排名逆勢上升至第9位。
命運交織的治理迷局
2024年5月,王振華刑滿釋放,其回歸引發公司治理新變數。據接近新城的人士透露,王振華出獄后已多次召集高管會議,關注商業項目運營,但未在公開場合露面。此時的新城控股已形成新的權力結構:王曉松作為董事長主導日常經營,總裁梁志誠負責業務執行,創始團隊與職業經理人團隊形成制衡。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新城控股兩名元老級高管——副總裁倪連忠、原區域總經理袁欣因嚴重違紀被移送司法,這被外界解讀為權力格局調整的信號。而公司2024年中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328億元,同比增長12%,吾悅廣場租金收入同比增長8%,但凈負債率較年初上升5個百分點至52%,現金流壓力再次顯現。
行業鏡像:偶然與必然的商業辯證法
梳理新城控股的轉折軌跡,2019年的危機客觀上成為企業戰略轉型的催化劑。若按原發展路徑,其2018年土地儲備貨值超5000億元,負債率持續走高,難以避開2020年后的政策調控。而創始人涉案引發的被動收縮,反而使企業提前完成去杠桿。這種"危機-調整-存續"的路徑,在同期暴雷的房企中形成鮮明對比。
行業數據顯示,2018-2023年,全國TOP50房企中有42家經歷債務重組或項目停工,而新城控股是少數保持連續經營的企業之一。其吾悅廣場的運營模式也從開發銷售轉向持有運營,2023年商業運營收入較2019年增長170%,成為穿越周期的關鍵支撐。
未盡的追問:商業倫理與企業韌性
這一事件仍留下諸多待解命題:創始人個人行為對企業治理的影響邊界何在?當企業遭遇突發危機時,治理結構的彈性如何構建?吾悅廣場的成功是戰略預設還是危機倒逼的結果?2024年房地產政策邊際放松,但新城控股仍保持謹慎拿地策略,上半年新增土儲僅50萬平方米,這種保守是否會影響長期發展?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公告中,新城控股反復強調"保持戰略定力",而其2024年投資者交流會上,管理層多次提及"穿越周期的能力"。當創始人回歸與職業經理人治理產生交織,當商業地產運營成為核心競爭力,這家企業的未來走向,仍將是觀察中國房企轉型的重要樣本。
(本文數據來源:新城控股年度報告、上海法院判決書、中指研究院數據庫,部分信源經多方交叉驗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