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愛爾蘭正悄悄走上“少子化”的路。一邊是新生兒數量逐年下滑,另一邊是家庭育兒成本居高不下,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丁克”或“只生一個”。
愛爾蘭政府終于坐不住了!
近日,愛爾蘭政府正在醞釀一項重要政策改革——計劃提高“兒童津貼”標準,尤其是對三個及以上孩子的家庭給予額外補貼。
六個字總結:生得多,補得多!
目前,愛爾蘭的兒童津貼為每個孩子每月140歐元,不論家庭收入高低、孩子數量多少,都是一刀切。
但這個數額,從2004年到現在,幾乎紋絲未動,只漲了區區8.4歐元。而相比之下,同期國家養老金已經翻了快一倍。
這次,愛爾蘭政府不僅考慮“加碼”補貼,更計劃建立“第二層次兒童津貼”制度,面向低收入家庭進行定向補助。
據政府高層透露:針對第三個及以后的孩子,將可能支付更高額度的津貼,既能緩解多孩之家庭的經濟壓力,也有望提高整體生育率。
其實,愛爾蘭也不是第一個想靠“砸錢”來催生的國家。
法國早就有個“出生獎金”制度,孕婦在懷孕第七個月就能領到1,084歐元補貼,還能享受靈活的育兒假、稅收減免、退休加分、0利率貸款買嬰兒用品……
有人估計,如果沒有這些從二戰后就持續推行的福利政策,法國現在可能要少幾千萬人口!
匈牙利更猛,直接免稅!一個孩子的媽媽30歲前不交稅,兩個孩子的媽媽終身免稅!該國總理Orban甚至放話:“我們要打造世界上第一個以家庭為中心的經濟體!”
所以,愛爾蘭也想試一試這條路。官方最新政策草案中提到,除了增加兒童津貼,還會綜合考慮給小學階段兒童、單親家庭、低收入工薪族、有殘疾兒童的家庭提供額外支持。
免費校餐、免費課本、托兒補貼也都會一并納入考量。
不僅是為了解決“誰來養娃”的問題,還是為了應對愈發嚴重的“兒童貧困”現象。
經濟與社會研究所(ESRI)就做了一個測算:如果真的設立“第二層兒童津貼”,每年大概需要投入7.72億歐元,但能讓5.5萬個孩子脫離收入貧困,還有2.5萬個孩子徹底擺脫“持續性貧困”。
而目前的兒童福利政策,已經讓15萬多個孩子擺脫了貧困。可想而知,再進一步優化、精準發力,效果會更明顯。
這份政策文件將在下個月提交內閣社會保障小組委員會,隨后將在年度預算中決定能否落實。
未來是否真的像匈牙利一樣,“生得多,省得多”,還要看政府最后的算盤怎么打。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愛爾蘭,正在用真金白銀換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