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劇的關鍵詞,理應是個體成長。
但很多國產(chǎn)青春劇拍不好,是因為沒有找到呈現(xiàn)個體成長的最佳方式。
成長,源自對抗。
對抗父母,對抗傳統(tǒng),對抗成人世界。
如今,終于有一部國產(chǎn)青春劇將這份“對抗”拍了出來,跳出了青春劇的窠臼,在這條早已擁擠的賽道跑出了一條新路。
這部劇就是《煥羽》。
01
從國產(chǎn)劇的維度來看,《煥羽》的出現(xiàn)本身就是一種“對抗”。
極具差異化的敘事與表達,讓觀眾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與眾不同,當懸疑元素加入了青春成長的主線之中,當社會話題被揉進了個體生活的日常之內(nèi),一切都變得更有厚度了,也更有銳利度了。
把我一瞬間就拉進故事里的,是第一集里的一場戲。
剛剛轉(zhuǎn)學的女主角喬青羽在健康教育的課堂上被老師提問,“性騷擾一般發(fā)生在什么場所”,她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
好事的男同學發(fā)現(xiàn)并展示了喬青羽課本上密密麻麻的黑道,書上的內(nèi)容被人抹去,似乎不希望喬青羽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喬青羽當然一下子就明白了這是母親所為。
這一場戲,寥寥幾筆,便巧妙地展現(xiàn)出了這個家庭的隱痛與母女間看似和諧但其實暗流涌動的情感關系。
搬家轉(zhuǎn)學、母親對自己的過度敏感與保護、全家人對家庭過往的避而不談,都與姐姐喬貝羽的死亡有關。
父母告訴喬青羽和弟弟,喬貝羽死于闌尾炎手術中的意外,但真相并非如此,當喬青羽決定開始調(diào)查姐姐真正的死因,開始了解姐姐曾經(jīng)的遭遇,《煥羽》所講述的故事,才逐漸展開。
姐姐喬貝羽的經(jīng)歷讓喬青羽的父母擔心喬青羽重蹈覆轍,所以給了她更加嚴格的規(guī)訓,希望她能完全遵循父母的要求,來自外在環(huán)境與家庭內(nèi)部的壓力,則讓喬青羽感到壓抑且對姐姐的遭遇更加好奇。
人物有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造就了劇集的明線與暗線,明線是喬青羽調(diào)查姐姐喬貝羽死亡的真相,她試圖找到根治家庭傷痛的藥方,暗線則是喬青羽這個青春期女孩的成長故事,而她的成長,本質(zhì)上正是對抗的過程。
年輕一代的個體與傳統(tǒng)家庭關系發(fā)生的碰撞與對抗,是《煥羽》的內(nèi)在張力所在。
喬青羽對真相的調(diào)查,也是對自己成長的審視,當她回到姐姐從小長大的村子,她所要對抗的,其實是一個“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代表著一種觀念,代表著一種集體性的規(guī)訓,姐姐的悲劇,在于她想要逃離卻深陷其中,喬青羽則更勇敢,用自己的方式堅持了有價值的對抗。
劇集中反復出現(xiàn)了外界對喬青羽所下的定義。
所有人都認為喬青羽與叛逆早熟的姐姐喬貝羽截然不同。
喬青羽回到老家,曾經(jīng)的同學馬明愷約她一起自習,她對馬明愷道謝,因姐姐的事處在流言蜚語中的她對馬明愷釋放的善意感到溫暖,但聊到姐姐喬貝羽,馬明愷說:
我認識的青羽乖巧又安分,你跟你姐姐是不一樣的人。
“乖巧又安分”,或許正是傳統(tǒng)家庭中期望喬青羽這個年紀的女孩能成為的樣子,母親李芳好也不止一次夸贊喬青羽的懂事,為喬青羽的品學兼優(yōu)感到自豪,她不斷地對喬青羽進行規(guī)訓,希望她能始終“乖巧又安分”,而這樣的定義,顯然是喬青羽并不愿意接受的。
她可以乖巧,可以安分,可以是品學兼優(yōu)的別人家的孩子,但需要是她自己想成為這樣的人,而不是被規(guī)訓成這樣的人。
喬青羽聽到馬明愷的話后,皺眉離開,正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覺醒伴隨的往往是對抗,是面對結構極其穩(wěn)固的成人世界的奮起反抗。
02
隨著故事的展開,我們和喬青羽一起逐漸走近了喬貝羽,了解到她曾遭遇的那些流言蜚語,遭遇的成長困境。
姐姐喬貝羽打小就被養(yǎng)在老家,沒有和父母與弟弟妹妹一起生活,她外貌出眾,有很高的舞蹈天賦,卻從未得到引導與重視,她因缺愛而早熟,遇人不淑而意外流產(chǎn),得到的卻不是家人親友的關心,而是來自整個村莊的流言蜚語,漫天的指指點點讓她飽受欺辱,求助無門,路越走越偏,才終于造成了更大的悲劇。
當喬青羽回到村莊,與在衛(wèi)生所工作的阿姨交談,她無疑會清晰地感受到喬貝羽曾感受過的無奈與絕望。
喬貝羽意外流產(chǎn)的事情為什么會傳得全村人盡皆知?在這個小村莊里,熟人社會早就被搭建完成,任何事情發(fā)生,都會一傳十十傳百,尤其是這件事如果被定義為丑聞,事件主角顯然就會面對集體性的霸凌,那是一種非暴力的欺辱,卻比暴力行為對人的傷害更深。
喬青羽調(diào)查真相的過程,也是在與這個傳統(tǒng)熟人社會進行對抗,她要尋找的真相,是誰“殺死”了喬貝羽,其實,殺人的正是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觀念,是相互勾連相互庇護的小共同體。
傳統(tǒng)的家庭關系構建了這樣的小共同體。
劇中,喬青羽的母親李芳好是一個被塑造得非常立體的角色。
一方面,她也是所謂傳統(tǒng)的受害者。回到老家,她面對的是婆婆的訓斥與要求,仿佛教育子女的責任全部都得由她承擔。
另一方面,她則是傳統(tǒng)的捍衛(wèi)者,她禁止喬青羽與男生有任何來往,將喬青羽的課本亂涂亂抹,這些掩耳盜鈴的行為有些可笑,也十足可悲。
可悲的是李芳好沒有意識到大女兒喬貝羽的悲劇根源到底是什么,是她將自己與女兒都放置進了某種桎梏之中,也并沒有思考喬青羽在成長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同樣在完成對抗的還有明盛。
明盛不是典型的“好學生”形象,他看上去有些叛逆,但內(nèi)心是善良的,有正義感也有自己的堅持。
他的偽裝,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對抗。
童年時父愛的缺位,是明盛與父親關系緊張的根源,他不愿意讓自己的人生按照父親安排好的路線去走,因為他認為,已經(jīng)犯錯的父親從未反思,卻依然想要掌控他的人生。
他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成長,在與父權體系對抗的過程中,新一代的年輕人找到了自我覺醒的機會,而明盛的覺醒,也幫助了喬青羽完成救贖,在他們相互救贖的過程中,一場屬于青春成長的詩篇也悄然寫就。
喬青羽與明盛面對成人世界的對抗,是勇敢地爭奪話語權,是探究真相的本質(zhì),也是探索自己,而找到問題答案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
這也是《煥羽》的可貴之處。
它沒有回避個體青春成長中所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而是將那些被許多青春劇所忽視的社會議題一一呈現(xiàn)于故事之中。事實是,拍出了真實性與復雜性,故事和人物才有了生命力。
當青春成長故事與極具現(xiàn)實性的社會話題討論相結合,可以說,《煥羽》用創(chuàng)作的差異性找到了同題材國產(chǎn)劇的破局方式。
煥然一新,才有強大羽翼。
它有精彩的故事,有引人入勝的懸念,有生動立體的人物,也有足以讓無數(shù)觀眾產(chǎn)生共鳴的思考,當角色的成長不再以烏托邦式的理想狀態(tài)呈現(xiàn),一切都變得貼地,也變得動人了。
商務/阿樂(微信:pachongsw1)
進影迷交流群加微信:caodahua1994
期待您點個在看,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