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遞網 雷建平 6月21日
在京東大張旗鼓運作京東618之際,達達(NASDAQ: DADA)日前完成私有化,并從美股退市。
2025年1月25日,達達收到京東提交的初步非約束性提案。買方團以每股ADS 2.0美元(或每股普通股0.5美元)現金價格收購所有已發行普通股。
2025年4月,達達集團宣布達成私有化交易。2025年6月10日,達達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通過私有化協議。
整體來看,京東從提出私有化達達,到完成私有化達達,用時不到半年時間,達達整個私有化和退市過程非常快。
達達作價5.2億美元
財報顯示,達達集團2024年營收96.6億元(13.2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05億元降8%;凈虧損為20.38億元(2.79億美元),上年同期的凈虧損為19.57億元。
其中,達達集團2024年第四季營收24.33億,其中,京東秒送營收為7.3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48億元下降52.4%;來自達達秒送收入16.9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2億元增長40.8%。
達達集團2024年第四季度運營虧損為12.57億元,上年同期的運營虧損為13.14億元;經調整運營虧損為4860萬元,上年同期的經調整運營虧損為1.9億元。
達達集團2024年第四季度凈虧損12.27億元,經調整凈虧損為2900萬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達達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為30.8億元(約4.22億美元)。
截至2025年2月28日,達達一共有1,032,984,610股。京東一共持有達達63.6%股權,為達達最大股東。
截至2025年2月28日,達達股權結構
截至2024年3月31日,京東一共持有達達53.1%股權,沃爾瑪持股為9%。
截至2024年3月31日,達達股權結構
對比可發現,過去一年,京東持有達達的股權提升10.5個百分點。
原因是2024年,達達資本層面發生很大變化,主要是京東2024從沃爾瑪手中收購達達總計87,481,280股普通股和 1,875,000股美國存托憑證。同一年,沃爾瑪還清倉了所持京東股權,套現36億美元。
此次達達私有化的價格為5.2億美元,京東已持有63.6%股權,真正需要支付的資金為1.89億美元。
京東以達達為底盤 爭奪即時配送這一市場
京東與達達已經持續合作了多年。
2021年2月,京東集團以8億美元認購達達集團新發行的普通股,交易完成后,包含其現持有股份,京東持有達達集團的51%股份。2022年初,京東集團斥資5.46億美元現金及部分戰略資源增持達達,持股增至52%。
2022年8月,達達創始人蒯佳祺出局,時任副總裁何輝劍升任達達總裁,主持公司日常工作。時任京東零售CEO辛利軍擔任達達集團董事會主席。
2023年12月,達達出現大幅動蕩。辛利軍辭去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董事會成員的職務。京東集團CFO單甦接替辛利軍出任達達集團董事會主席和提名委員會成員。達達還宣布,公司CFO陳兆明因個人原因辭去CFO職務,任命Henry Jun Mao接任CFO職務。
2024年初,達達宣布其在常規內部審計過程中發現一些存疑的行為,這些行為可能引起對達達2023年前三季度某些在線營銷服務收入及經營支持成本的質疑。同年3月,達達公布內部審計結果,稱獨立審查沒有發現任何直接證據表明管理層人員包括總裁和前任首席財務官策劃財務存疑行為。
達達集團同時公布,公司總裁兼董事何輝劍(Jeff Huijian He)在獨立審查基本完成后辭職,達達快送(Dada Now)總經理、原京東物流首席戰略官傅兵(Bing Fu)擔任臨時總裁。
2024年8月,達達宣布管理層調整,京東集團顧問郭慶出任達達董事會主席。同一個月,傅兵辭去了公司臨時總裁職務。
當前,京東正以達達為底盤,與美團外賣展開競爭,爭奪即時配送市場。
在今年京東618的活動上,京東外賣相關負責人透露,京東外賣雖然今年3月才正式上線,但日訂單量已突破2500萬單、品質餐飲門店入駐超過150萬家、全職騎手已突破 12萬人。
“京東外賣也與現有零售業務產生了協同效應,僅4月外賣業務即帶動新注冊PLUS會員超40萬,而PLUS會員的外賣復購率則較非會員高出2倍。”
京東老兄弟不應該背上“失去5年的黑鍋”
最近一年,京東不斷涉足新的領域,包括外賣、網約車、在線旅游、家政、養車等市場,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也非常活躍,不僅和外賣員又稱起兄弟,還下場送了一次外賣。
劉強東還證實近期邀請了幾位行業大佬,包括58同城CEO姚勁波、滴滴CEO程維,以及美團CEO王興。幾位大佬所在的行業都被京東有所涉足,而席間,劉強東對王興說了一句:“兄弟,我要正式進入外賣了。”
可以說,劉強東為新業務造勢不斷,很大層面是作秀。
劉強東還聲稱,最近五年,是京東失落的五年,是走下坡路的五年,“可以毫不留情地這么說,沒有創新,沒有成長,沒有進步的五年,應該算是我創業史上可以說是最沒有特色的、貢獻價值最少的五年”。
劉強東認為,職業經理人主導的五年間,戰略搖擺導致公司偏離了“低價基因”和“供應鏈效率”的核心競爭力。
不過,劉強東這番表態其實有失公允,時間倒推5年,那個時候,劉強東正被明尼蘇達州案攪得焦頭爛額,整個風波從2018年一直持續到2022年10月才停歇。而在劉強東避風口的這段時間,正是京東元老徐雷、辛利軍等一幫老兄弟在支撐,使得在阿里依然虎視眈眈、拼多多、抖音電商、快手崛起的背景下,京東才沒有自亂陣腳,安穩地度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時光。
如果要說京東失去5年,這口大黑鍋也不應該是這幫老兄弟背,京東背后的實控人不還是劉強東本人嗎。
當然,劉強東擅長輿論戰,每次的輿論戰,總能有收獲,當年京東與當當掀起圖書大戰,與蘇寧掀起3C電器大戰,最后都一口吞下不小市場份額。
如今,即時配送市場在蠶食京東的3C市場份額,削弱京東物流送貨到家的優勢,而京東在外賣行業再度開戰,也可以一口咬下美團外賣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對京東來說,肯定是有利無害的。
雷遞由媒體人雷建平創辦,若轉載請寫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