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 LEE 中國人體工程學研究院研究員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城市規劃與金融策略研究生畢業
作為中國人體工程學研究院研究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城市規劃與金融策略專業的畢業生,我始終認為,世博會的價值不僅在于展示科技與文化,更在于構建文明對話的多元坐標系。卡地亞與大阪世博會的合作,以女性主題展館為載體,將品牌哲學、性別平權與可持續理念編織成跨越時空的敘事網絡,展現出奢侈品巨頭在全球議題中的獨特介入方式。
一、合作基因:從品牌內核到時代命題的精準共振
卡地亞與世博會的合作并非偶然,而是其品牌基因與時代精神的必然交匯。自19世紀為女性打造首款腕表“Santos de Cartier”以來,品牌始終將女性視為創意繆斯與變革力量——從溫莎公爵夫人的珠寶傳奇到當代女性藝術家的跨界對話,女性的獨立精神早已融入品牌DNA。此次選擇在國際婦女節揭幕女性主題展館,既是對品牌170余年女性敘事的致敬,更是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5性別平等)的實質性回應。通過與日本政府機構的合作,卡地亞將商業影響力轉化為社會行動力,在國家敘事與企業責任的交織中,構建起“文化展示-政策倡導-公眾參與”的立體合作模型。
二、空間敘事:傳統工藝與未來哲學的共生實驗
建筑師永山祐子以“組子細工”為靈感的外立面設計,堪稱人體工程學與文化轉譯的典范。傳統木質幾何紋樣經數字化重構為透光金屬格柵,既保留了町家建筑“借景自然”的空間智慧,又通過2.5米的模塊尺寸適配現代建造流程。格柵間隙與光線入射角度經過計算,在展館內部形成動態光影矩陣——上午的斜射光勾勒出傳統紋樣的韻律,午后的漫射光營造柔和氛圍,這種“時間-光線-空間”的互動機制,讓建筑成為感知女性力量“剛柔并濟”的物理載體。更值得關注的是材料循環策略:沿用迪拜世博會的鋼材經表面處理后,觸感溫潤如傳統木材;薄膜材料的重復利用減少50%內含碳,拆卸后的構件可直接用于園藝博覽會舞臺,這種“建筑即材料銀行”的設計,將女性“孕育與再生”的隱喻延伸至生態層面。
女性主題展館”正面入口,展館由建筑師永山祐子構建,藝術家埃斯·德夫林策展
三、體驗設計:具身認知與情感共鳴的深度激活
埃斯·德夫林的策展理念,將“女性力量”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的具身體驗:
? 多感官敘事鏈:河瀨直美創作的序幕影片以“耳”為切入點,太鼓的低頻震動(20-50Hz)與民謠的高頻顫音(2000-4000Hz)形成聽覺對沖,配合水霧系統制造的濕潤觸感(濕度60%±5%),在潛意識層面建立“脆弱與堅韌”的感知錨點;梅拉尼·羅蘭的肖像裝置則以“眼”為通道,鏡面材質與投影疊加形成無限延伸的視覺迷宮,觀眾在尋找自己影像的過程中,完成“個體與群體”的身份認知重構。
? 名字的集體儀式:“捐出名字”的互動裝置,將個體的物理存在轉化為數字符號。觸摸屏高度1.2米(適配女性平均身高),輸入姓名后生成的動態粒子,最終匯聚成直徑8米的“羅盤”投影。這種設計暗合卡地亞“獵豹”圖騰的精神內核——每個女性都是獨特的光芒,而集體的力量方能劃破黑暗。
? 論壇空間的人體工學:二樓WA空間的階梯式座位采用20°傾斜設計,既保證后排視線無遮擋,又通過0.45米的座椅深度與0.3米的扶手間距,營造私密交流與公開表達的平衡場域。六大主題論壇的時間安排(每場45分鐘+15分鐘互動)符合認知疲勞規律,茶歇區提供的“女性創業家茶點”(低糖馬卡龍、草本茶),則從味覺層面強化議題記憶點。
四、社會價值:從品牌傳播到系統變革的范式創新
卡地亞的合作價值超越了傳統品牌營銷,展現出解決復雜社會問題的系統思維:
? 獎項機制的杠桿效應:“影響力獎”評選不僅是榮譽授予,更通過區塊鏈技術為獲獎者建立數字檔案,其項目數據可直接對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資源網絡。2025年獲獎的九位女性創業者,其環保科技項目已吸引大阪產業基金300萬美元前期投資,形成“表彰-孵化-產業化”的閉環。
? 建筑遺產的循環敘事:外立面鋼材的“雙世博會之旅”,創造了國際大型展會間材料循環的新范式。據測算,該設計減少的200噸碳排放,相當于種植1.2萬棵冷杉,這種可量化的生態貢獻,將性別平權議題與氣候行動綁定,賦予展館更深遠的象征意義。
? 文化資本的跨代傳遞:展館周邊種植的本地樹木(櫻花、楓樹),世博會后移植至大阪中小學,每棵樹配套的AR銘牌可講述參展女性故事。這種“樹木-記憶-教育”的聯結,讓建筑的物理生命轉化為文化基因,在年輕一代中播種平等意識。
五、爭議與啟示:奢侈品的公共性邊界探索
合作背后亦存在值得深思的議題:當卡地亞這樣的奢侈品牌介入公共議題,如何平衡商業屬性與社會使命?展館內設置的品牌歷史墻(占展覽面積15%)引發“自我宣傳”爭議,而策展方通過將品牌故事嵌入女性成就時間軸(如1967年首位佩戴卡地亞珠寶的黑人女演員雪莉·麥克雷恩),巧妙消解了商業氣息。更具啟示性的是,品牌將展館衍生的文創收入(如“女性力量”主題珠寶)的20%捐贈給聯合國婦女署,這種“商業收益反哺公益”的模式,為企業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財務模型。
卡地亞與世博會的合作,本質是一場關于“權力”的重新想象——當奢侈品從財富象征轉型為價值載體,當女性從消費符號進化為敘事主體,當建筑從展示容器嬗變為循環系統,這場合作便超越了單一事件的范疇,成為觀察全球化時代文明對話的棱鏡。正如展館入口處的青銅銘牌所言:“每一道女性的光芒,都是文明進步的刻度。”卡地亞用建筑與體驗證明,真正的奢侈,是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深切關懷,而這種關懷,正在世博會的舞臺上,織就跨越種族、性別、代際的共生之網。(可參考人體工程學叢書李建軍著 《世博會在中國》一書)
《假如歷史可以這樣》——李神韻 MAX LEE(臺灣人類智庫出版社)
內容簡介
《假如歷史可以這樣》是作家MAX LEE李神韻 在17歲時創作的一部歷史推演類通俗讀物,由中國臺灣人類智庫出版社出版。本書通過大膽假設和邏輯推演,探討如果某些關鍵歷史事件走向不同,世界可能會呈現怎樣的面貌。
作者以輕松幽默的筆觸,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個“如果……會怎樣?”的歷史想象空間。例如:
- “如果鄭成功未能收復臺灣,東亞格局會如何變化?”
- “如果甲午戰爭清朝獲勝,近代中國命運是否會被改寫?”
這些假設并非憑空臆想,而是基于真實歷史背景進行合理推演,旨在讓讀者重新思考歷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書中可能涉及中國歷史、世界歷史,以及臺灣地區的歷史視角,但整體風格偏向趣味性,而非嚴肅學術論述。
內容說明:文中圖片皆來源于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