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X LEE
畢業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金融與社會學專業
現任美國紐約百老匯制作人
第78屆托尼獎的聚光燈下,百老匯不再是單純的歌舞幻境,而是變成了一面折射現實的多棱鏡。當《目的》撕開黑人精英家庭的體面偽裝,當《優瑞卡日》把疫苗爭議搬上舞臺,戲劇不再是避世的桃花源,而是成為解剖社會肌理的手術刀——這屆托尼獎告訴我們:最好的戲劇,永遠與時代的脈搏同頻共振。
一、《目的》:黑人家庭的“血色晚餐”與種族精神的解剖課
布蘭登·雅各布斯·詹金斯的《目的》像一顆投向湖面的重磅炸彈,炸碎了黑人中產階級的“完美神話”。在富麗堂皇的客廳里,當父親以“家族榮譽”為名掩蓋同性取向,當女兒用進化論駁斥母親的宗教狂熱,當兒子突然甩出“祖父曾是白人奴隸主”的家族秘史,餐桌瞬間變成戰場。演員卡拉·楊飾演的妻子,在信仰崩塌時對著十字架冷笑:“上帝啊,你創造的黑人到底是優等品還是試驗品?”這句臺詞如利刃出鞘,劃破了黑人社區長期回避的精神創傷。
最震撼的場景發生在第三幕:當家族秘密被全盤托出,所有角色突然換上白色壽衣,在黑人靈歌中跳起葬禮舞。這不是簡單的戲劇隱喻,而是對種族身份困境的尖銳質問——當黑人精英一面要對抗外部的種族歧視,一面要消化內部的階級撕裂,他們的“美國夢”是否早已裹著一層精神保鮮膜?該劇用荒誕的儀式感,讓觀眾在窒息中看見:種族議題從來不是單一的膚色對抗,而是滲透在信仰、婚姻、代際關系中的復雜毒瘤。
二、《優瑞卡日》:小學教室里的“疫苗戰爭”與公共倫理的顯微鏡
把疫苗爭議寫成話劇?聽起來像吃力不討好的命題,但《優瑞卡日》做到了讓觀眾在笑中帶刺。當素食主義母親舉著“疫苗含動物成分”的標語大鬧教室,當醫生父親摔碎體溫計怒吼“反智主義正在謀殺兒童”,當校長不得不祭出“不接種就退學”的終極通牒,這場發生在小學走廊的鬧劇,活脫脫是美國社會撕裂的微縮模型。劇中最妙的一筆,是讓一個過敏兒童成為“人肉仲裁者”——當他戴著防毒面具站在爭議中央,雙方突然啞然:原來所有的“自由”與“科學”,最終都要落到具體的生命重量上。
編劇勞拉·謝潑德-羅賓遜用喜劇外殼包裹嚴肅內核:反疫苗家長的邏輯漏洞被夸張放大,支持派的傲慢也被辛辣諷刺。當兩派家長從辯論演變成互相潑有機果汁,觀眾在哄笑中驚覺:現實中的公共政策討論,何嘗不是充滿這樣的情緒化對抗?該劇結尾,所有角色突然用嬰兒語爭吵,荒誕感中暗藏鋒芒——當成年人被立場蒙住雙眼,是否早已丟失了像孩子一樣就事論事的能力?
三、當戲劇成為“社會CT機”——托尼獎的現實轉向啟示
這兩部獲獎作品的共同底色,是對“戲劇介入現實”的勇敢實踐。《目的》沒有止步于呈現種族矛盾,而是深入探討黑人精英的精神異化;《優瑞卡日》沒有簡單批判反智主義,而是追問公共治理的倫理邊界。它們像兩臺精密的CT機,用戲劇的探頭掃描社會病灶,既暴露潰爛的傷口,也展示結痂的希望——正如《目的》結尾,家族成員在爭吵后相擁而泣:“也許我們的裂痕,正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
這種現實轉向,標志著百老匯從“娛樂工業”向“思想場域”的回歸。當《漢密爾頓》用嘻哈重塑國父歷史時,當《致埃文·漢森》聚焦青少年心理時,托尼獎早已不再是歌舞升平的秀場。如今的觀眾走進劇院,不僅期待一場視聽盛宴,更渴望獲得“被理解的震顫”——那些在舞臺上被大聲說出的種族困惑、疫苗爭議,何嘗不是我們在現實中反復咀嚼的生活難題?
散場時,《優瑞卡日》的舞臺上散落著破碎的體溫計和標語牌,宛如一地未愈合的傷口。但這正是戲劇的力量:它不提供答案,卻教會我們更敏銳地觀察;它不治愈傷痛,卻讓我們在他人的故事里,找到直面現實的勇氣。當托尼獎的聚光燈照亮這些社會議題,我們終于明白:最好的戲劇從來不是逃避現實的麻藥,而是刺痛神經的銀針——扎下去時會痛,但終將喚醒更清醒的思考。
作者簡介:
李神琦(Rex Lee)是一位華裔美國演員、獲獎劇作家與百老匯制作人,常駐紐約市。他本科畢業于芝加哥大學,主修歷史與政治學,并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獲得金融與社會學碩士學位。
李神琦擁有橫跨藝術、金融與公共事務領域的廣泛經驗,曾于國際頂級藝術拍賣行蘇富比(Sotheby’s)任職,并在華盛頓特區擔任企業說客,代表多家跨國公司進行政策游說。
他的表演生涯始于入圍全美極具聲望的 Jerry Herman Awards,這一經歷點燃了他對舞臺藝術的熱情。其后,李神琦成為當年唯一入選的華裔男演員,受邀加入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 Company of Great Britain),并展開國際巡演。他也曾參演美國國家級廣告、影展短片,以及倫敦 Off-West End 的專業劇場演出,并受保加利亞文化部邀請,赴索菲亞國家劇院登臺演出,展現其多語文化的舞臺魅力。
舞臺之外,李神琦在學術領域同樣表現出色。他曾在全美歷史競賽(National History Bowl)及美國地理奧林匹克(U.S. Geography Olympiad)中取得佳績,并入選美國國家隊。他對全球事務、文化歷史與地緣政治的深厚理解,持續為其劇作與表演注入思想深度與跨文化的敘事視角。
作為百老匯制作人,李神琦致力于搭建中美戲劇之間的橋梁——將美國戲劇引入中國,也讓中國作品登上紐約舞臺。他堅信戲劇能夠穿越語言與國界,成為文化交流的窗口與心靈的共鳴。他的作品關注移民經驗、身份認同與文化錯位,通過藝術不斷重塑“歸屬”的意義,推動亞洲敘事在全球劇場中的傳播與再想象。
內容說明:文中圖片皆來源于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