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朝是胖子的天堂。
這個謠言傳了很久了。
大家都覺得,唐朝人喜歡膀大腰圓的胖子,傾國美人楊玉環就是一個豐乳肥臀的美少婦。
就連筆者也經常說:我要是穿越了,一定要去唐朝,就憑我這二十斤肥肉,怎么也是國色天香,當花魁嫁狀元分分鐘走上人生巔峰。
理想像我一樣豐滿,現實像白骨精一樣骨感。
【其實,唐朝從來沒有以胖為美過。】
唐以前的隋朝,講究“郎如洛陽花,妾似武昌柳”,美女要像楊柳一樣纖細;
唐以后的五代十國,美女是如花蕊夫人一般的“花不足擬其色,似花蕊之翾輕也”。
“翾輕”就是體態輕盈的意思,五代第一美人也是個瘦子。
從隋朝到五代,中間隔著一個享國兩百八十九年的唐朝,大家都是中國人,朝代的更替和戰爭的離亂怎么可能在一夕之間改變了人們的審美?
初唐時期,美女們是很骨感的。
唐初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描述了吐蕃王松贊干布派遣使者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李世民的場景。
李世民的身邊就圍著9個宮女。
既然是近身服侍皇帝的侍女,樣貌必然是宮里頭上佳的,而這些美麗宮女都是身材纖細、巴掌臉楊柳腰的小姑娘,
就連李世民本人,雖然有帝王主角光環被放大了一圈,但也是個身材勻稱的瘦子。
晚唐及五代時期的名畫《閬苑女仙圖》,在畫家阮郜的筆下,“美若天仙”的也是細柳扶腰的女子。
由此可見,在初唐以及晚唐時期,女子都是以瘦為美的。
2
人們之所以有唐朝以胖為美的概念,問題就出在盛唐。
畢竟盛唐氣象,出土的陶俑是這樣的:
名家的畫是這樣的:
敦煌莫高窟的菩薩是這樣的:
總之個個豐腴,皮膚肥膩,寬頭大耳。
有人得出結論:盛唐時期,國家繁榮昌盛,于是皇帝百姓心態也大氣,雍容才顯富態,這方是天朝上國的氣象。
為了跟周邊蠻夷那些精干巴瘦的小民區分開來,唐朝漸漸出現了以胖為美的審美取向。
那年頭,沒有雙下巴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美女,留個啤酒肚才是長安第一帥哥。
真的是這樣嗎?
盛唐的顏值標桿楊玉環,蘇東坡說她是“環肥燕瘦”,從此奠定了人們心中,楊貴妃是個胖子的固有印象。(“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
對此楊貴妃表示:你才是胖子你全家都是胖子,誰再說我是胖子我跟誰急!
關于楊貴妃是胖美人的觀點,可以追溯到《新唐書》和《資治通鑒》,這兩部權威史書都說:楊貴妃是“豐艷”的。
而《開元天寶遺事·含玉咽津》中則提到:貴妃素有肉體,至夏苦熱,常有肺渴,每日含一玉魚兒於口中,蓋藉其涼津沃肺。
盛唐第一美人都是個胖子了,可不正說明唐朝的審美取向就是以胖為美么?
可問題是,《新唐書》是北宋歐陽修等人修訂的,《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等人修訂的,蘇東坡是北宋大V,《開元天寶遺事》的作者王仁裕出生時,楊玉環已經死了100多年,這些“造謠”她是個胖子的人,全都沒有見過楊玉環。
3
你說巧不巧,在楊玉環活著的時候,竟然沒有一個文人墨客寫過什么酸詩來描述貴妃真實的美貌。
李白是見過楊玉環的,他奉命寫《清平調》,只模棱兩可地寫“名花傾國兩相歡”,沒直接講這位貴妃是胖是瘦。
不過他倒是用了一句“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來描述楊貴妃的受寵程度。
趙飛燕能跳掌上舞,以身姿輕盈著稱,李白將楊玉環與纖瘦的趙飛燕相比,而不是與身材較為豐腴的趙合德比較,是不是說明楊玉環和飛燕一樣腰骨纖細?
楊玉環一曲霓裳羽衣舞把皇帝迷得神魂顛倒,你能想象那是一個胖子在翩翩起舞嗎?
陳鴻的《長恨歌傳》稱楊貴妃是纖秾中度,也就是說身材正常,恰到好處,微胖?不存在的。
后來白居易寫《長恨歌》時,說“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可見在白居易眼中,楊玉環是軟弱無力的纖纖女子,總不可能是胖成“嬌無力”的吧?
當然,白居易出生時,楊玉環已經在馬嵬坡下吊死16年了,所以白居易壓根兒沒見過這位盛唐第一美人,
他寫詩的靈感,只能從人們的口耳相傳中來,再加上自己的一點點靈思。這也正能證明,在詩人白居易的眼中,美女就應該是纖纖無力的形象。
文人的審美在某種程度上,就代表了大眾審美。
都說“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帝王的審美則直接引領了大眾審美潮流。
而在唐玄宗李隆基的眼中,瘦子才是漂亮的。
他給自己兒子選妃,要求就是“細長潔白”,
楊玉環原本就是他兒媳婦,想必就是以這個標準入選的。
李隆基之前的寵妃梅妃,也是“清瘦俏麗如梅”。
由此可見,瘦子美女(或至少是身材勻稱的美女),才是唐朝就全是中國美女了嗎?
至于胖美人?呵呵,不存在的。
4
可是,為什么唐代仕女圖上的美人,一個個都圓乎乎胖乎乎的呢?這難道不是代表了唐朝以胖為美嗎?
對此我只能說:誰告訴你畫上的女人就是唐代美女的?晚清時期各種外國人跑北京大街上拍到的婦女,就全是中國美女了嗎?
你以為那時候的攝影師跟今天的街拍一樣專挑美女拍呀?
畫在畫上的仕女不一定是美女,可能只是寫實罷了。
《宣和畫譜》卷六里,畫家周昉說:防貴游子弟,多見美而貴者,故以豐厚為體,而又關中纖弱者為少,
實在是關中地區的婦女都太胖了啊!
而那個時代,有名有才氣的畫家都聚集在關中長安,等著給皇帝助興呢。他們畫出來的仕女圖,以當地婦女為參照物,當然也就豐滿了那么一些些。
關中乃是京師所在地,文化產業發達,手工業發達,大多數的陶俑、雕塑、壁畫也多從這里出土。根據寫實原則,女性藝術形象就這么“豐滿”起來了。
照相技術剛剛發明的時候,只有達官貴人和有錢人才能去照相館里照一張相,古代的畫也是一樣的,只有貴族才能請得起畫師專門給他們畫一幅相。
貴族嘛,生活優渥,衣食不缺還不用干活,那肥膘是蹭蹭蹭地長,
所以入了畫,也多是豐腴的婦人。
比如這幅《虢國夫人游春圖》,虢國夫人是楊玉環的三姐,和她一起郊游的也是當時長安城里的達官貴婦,所以一個個都挺豐滿的。
宮廷貴婦都是胖子=唐朝的審美是胖為美?
當然不是。
就像今天,成功的中年男人標配就是禿頂啤酒肚,但你一定不會說,現在帥哥的主流審美就是禿頂啤酒肚最帥。
至于真正的美女嘛,唐朝詩人吳少微有一首《怨歌行》,其中有一句“小腰麗女奪人奇,金鞍少年曾不顧”,有著小蠻腰的美女一出場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些富二代少年們看得眼睛都直了!
所以啊,A4腰女孩不管到哪個朝代都是主流審美,至于我們胖子么…
罷了罷了,減肥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