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家科學院成為全球首家學術權威機構,呼吁現代醫學改革——把“衰老”不僅作為疾病的背景誘因,更是大多數慢性疾病可控因素,因此,作為一項科學和社會責任,醫療保健服務機構應當圍繞著衰老生物學機制重新設計治療流程,長壽醫學應當針對日益增加的年齡相關疾病發揮主動作用——利用藥物治療或緩減衰老。關注詳情。
掃碼報名參會
微信聯系: GlobalMD2020
閱讀文摘
近日,德國國家科學院發布重磅政策指導報告,呼吁將“長壽醫學” ( Longevity medicine ) 或“老年科學”(Geroscience)納入國家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并且作為醫學研究的核心之一。
《老齡化社會中的健康長壽醫學》報告指出,衰老(Aging)不僅是慢性疾病的背景誘因,更是其各種慢性疾病的核心驅動因素,建議現代醫學實踐應當從單一疾病治療轉向衰老生物學機制的主動干預,以預防異常衰老為主,提升健康壽命。
該報告由德國、新加坡、美國和丹麥等國家頂尖長壽醫學專家共同建議和完成的,強調建立國家生物樣本庫、驗證人體衰老生物標志物、推動衰老機制研究向安全可擴展主動干預措施轉化的重要性。
該報告指出,到2035年,德國超過三分之一人口的年齡超過65歲,其中半數人可能已經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唯有將治療衰老本身置于現代醫療的核心之一,才能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進程中,年齡相關疾病增加的多重挑戰。
長壽醫學專家建議,利用現有批準的藥物(如GLP-1受體激動劑、SGLT2抑制劑)進行標簽外再利用,推動抗衰療法與細胞重編程的研究。與此同時,呼吁改革監管框架、加強長壽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報告認為,德國需要建設強大的縱向數據基礎設施,推動多組學-衰老生物標志物的臨床應用,同時加強國際合作和公民的健康素養教育。
德國科學院這一倡議不僅為德國構建了未來醫學科學發展的務實藍圖,也為全球長壽醫學發展樹立了典范,標志著長壽科技從“未來主義”向主流醫學的迅速轉變。
新加坡健康長壽醫學研究院院長,知名Chi長壽診所聯合創始人,Dr. Andrea Maier作為該報告撰寫專家之一,她呼吁醫學界轉變觀念,積極應對衰老本身,而不是等到癌癥、癡呆癥或心血管疾病等與年齡相關的疾病發生了,才開始探討如何治療。長壽醫學的重點是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和基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管理。
Dr. Maier將應邀前來北京(7月26-27日)聯合舉辦新加坡國立大學健康長壽醫學研究院高級管理研修班項目——長壽醫學與長壽診所最佳實踐,長壽健康房項目等。歡迎報名參加,微信聯系: GlobalMD2020
關注我們,獲取生物醫學前沿最新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