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大型臨床研究發現,血液中亞油酸(存在于大豆和玉米等種子食用油中的”壞“脂肪)含量較高,與炎癥降低、心臟和代謝健康指標改善有關,這是對”種子食用油有害健康“的流行說法提出了挑戰。關注詳情。
掃碼報名參會
微信聯系: GlobalMD2020
閱讀文摘
長期以來,種子油因含ω-6脂肪酸(如亞油酸)而備受爭議,有人質疑其可能引發炎癥、增加心臟病和代謝疾病風險。然而,最新一項大型臨床研究對此觀點提出了挑戰。
研究人員通過測量近1900名受試者的血液生物標志物發現,血液中亞油酸含量較高者,炎癥、血糖和胰島素抵抗等心臟代謝風險指標明顯更低,而不是更高。
該項研究與以往依賴個人飲食記錄不同,采用了客觀血液檢測,發現亞油酸水平較高的參與者,其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糖蛋白乙酰化、血清淀粉樣蛋白A等炎癥標志物均較低,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也更理想。
這一發現與多項觀察性研究結論一致,均表明亞油酸攝入與降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風險相關。
亞油酸是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中的主要成分,其在人體內顯示保護作用,為種子油的健康價值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研究人員呼吁未來開展更多干預研究,進一步驗證亞油酸對心臟代謝健康的積極作用,探索不同類型食用油的影響,讓人們放心食用。
關注我們,獲取生物醫學前沿最新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